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梅江区持续推进“产业村长”制度建设工作
“产业村长”齐发力 乡村焕发新活力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7-19 09:48:36  浏览:-
字号:

梅江区发挥“产业村长”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产业村长”张伟君(左)和员工在给鱼喂食。(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产业村长”梁志龙在酒馆里用山泉水酿造啤酒。(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产业村长”王子瑜(右一)为前来上村村参观的暨南大学教职工介绍梅州特色农产品。(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张莹娜  摄)


筀竹村为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带来舒适、惬意的游玩体验。(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吴腾江  摄)


  “我们向中央电视台推广的草莓番茄已经选品入围了,中央电视台后续会来村里拍视频。”日前,在梅江区城北镇上村村,梅州上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子瑜正与村干部讨论草莓番茄种植和后续与中央电视台宣传推广合作的相关情况。

  除了是上新农业公司负责人,王子瑜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梅江区“产业村长”。在梅江区,像王子瑜这样的“产业村长”还有不少。截至6月上旬,全区共聘任“产业村长”22人,其中区级聘任10人。近期以来,梅江区牢牢把握省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产业村长”制度建设工作,充分借助外力,聘请具备一定实力和奉献精神、“爱农村、懂农业、热市场、会经营”的产业发展“开路人”担任“产业村长”,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聘请社会能人 发挥领航作用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思路、有闯劲的产业“领头羊”。设立试行“产业村长”制度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是“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深化提升,是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招才引智”的积极尝试。

  梅江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聘请“产业村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产业村长”职责任务和保障措施。各“产业村长”驻村后,跟随村“两委”干部主动深入到村里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条件、产业发展优势、群众产业发展意愿等“村情”“民情”,科学研判、综合分析地理气候、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围绕联农带农效果,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大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等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2022年4月,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荐我们到上村村开办企业。经过实地研究分析,我们决定统一收购客家娘酒、五指毛桃、柚子花茶、蜂蜜等产自上村村和梅州其他地方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规模效益,走上品质化发展道路,同时以电商平台等方式助推农产品融湾入海。”王子瑜告诉记者,作为新上任的“产业村长”,她深感重任加身,希望能以自己的经验,在培育“造血”产业方面持续发力,引导鼓励当地村民种植草莓番茄、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作物,并协同各村联建,实现抱团发展,推动梅州农产品“走出去”,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多元业态融合 做活乡村旅游

  记者近日走进西阳镇筀竹村,一幅尽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自然生态之美的画卷徐徐展开,为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带来舒适、惬意的游玩体验。谁能想到多年前,筀竹村还曾是一个贫困村。

  “筀竹村古朴的瓦房、炊烟袅袅的景色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美好追求。”又见·山村酒馆民宿负责人、梅江区“产业村长”梁志龙告诉记者,2020年5月,他被筀竹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发展民宿产业。

  在几年的运营过程中,梁志龙积极参与村级事务,通过多次走访,深入探索适合筀竹村发展的路子,并利用自身的经验、人脉等资源积极引荐投资者走进乡村,对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今,参与乡村民宿建设发展的力量不断壮大,体验乡村民宿的游客不断增多,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和房屋,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民宿也成为展示筀竹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目前,筀竹村已有7家民宿。“以前来筀竹村的游客少之又少。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村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于是我把家里闲置的5间房屋改造装修成民宿并对外出租,多了一笔租金收入。”筀竹村“两委”干部、山屋民宿负责人吴云珍告诉记者,山屋民宿每逢节假日基本上都是客满状态,每年可以增加收入近2万元。

  在书屋读书品茗,在工业风的小酒馆喝上一杯山泉水酿造的啤酒,在静谧的咖啡馆细品香醇咖啡……这是现在筀竹村惬意的生活场景。梁志龙认为,乡村要发展,光有民宿远远不够,还要开展多元业态经营,让游客旅行更有记忆点。筀竹村计划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拓展共享农业、手工制造、特色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等综合业态,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同时培训村民掌握拍摄、制作短视频等技能,引导村民通过线上宣传营销的方式,让乡村的“土”味产品被更多人熟知。“在民宿建设初期,我们多次与梁总和其他有经验的‘主理人’探讨发展之路。今年我们的民宿正式开业,保持了原有老屋古朴的风格,将为村里开拓亲子教育、研学实践等产业业态。”晓庄自然教育民宿负责人刘玲说。

  发展水产养殖 增加就业机会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金山街道的梅州伟群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水产生产基地看到,伟群公司负责人、梅江区“产业村长”张伟君和员工在机械化喂食机的辅助下,正给鱼儿投喂当天的“午餐”,鱼儿扑腾着、翻滚着,不时跃出水面,溅起层层水花。“鱼塘目前主要养有鲫鱼和鲩鱼,养殖面积400多亩,年产量约100万斤。”张伟君告诉记者。

  有了“产业村长”带动,村民们也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伟群公司水产生产基地目前聘请了20多名员工。“我主要做开氧机、投料、收鱼等工作,一个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在基地工作了十多年的村民钟宽灵告诉记者,足不出村就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还能掌握养鱼的技术,真是一举两得。

  去年7月,伟群公司投入建设省级水产良种场主体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育苗规模预计可达1亿尾鱼苗,力争今年10月投产,不仅能提升鱼苗的品质,而且能降低运输成本。“水产良种场建成后,还需要增加人力。”张伟君告诉记者,作为金丰村新晋的“产业村长”,他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力量,继续扩大技术培训,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在为后续规模化生产筑牢基础的同时,也为金丰村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的致富路。(记者 张莹娜  特约记者 钟 戈 钟伟才 陈绮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