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梅州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苏区土地上产业兴生态美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09-14 10:11:38  浏览:-
字号:

梅州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奋力谱写苏区发展新篇章。(连志城 摄)


  去年以来,梅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将资源要素优先用在“打粮食”项目上,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秋风吹拂,遍地丰收。如今,在梅州这个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广阔天地,一幅幅“施工图”正加快变为“实景图”,生动描绘着苏区红色土地上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治理强的美好景象。

  全社会行动

  各方助力促发展

  行走于丰顺县留隍镇万江社区骑楼古街,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近日,独具潮客特色的骑楼全面进行了“装扮”,内街两侧商铺林立、人来人往,满是人间烟火气。

  骑楼古街的美丽蝶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留隍乡贤的大力支持。“在规划设计前,我们主动征集外出乡贤代表的意见建议并不断加以完善,力争项目能够快速实施落地。”留隍镇党委书记许能洪告诉记者,乡贤一直是留隍镇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见识广、思维活、资源多,具备回报家乡的想法和能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留隍镇累计发动乡贤捐资33.9亿元,实施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项目35个。今年4月,丰顺县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在留隍镇举办,总投资27.9亿元的6个项目集中开工,开启了乡贤组团式助力“百千万工程”新篇章。

  据悉,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梅州全面统筹帮扶力量,推动省直和中央驻粤36家单位纵向帮扶梅州,动员1694家央企、国企、民企投身镇村建设,引导125个商(协)会与113个镇(街)结对共建,并保证所有乡镇结队1家以上建筑企业,让“百千万工程”成为一项全社会行动。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助力项目64个,投资金额约38.46亿元。

  兴宁市叶塘镇依托央企中铁四局的资源力量,谋划了总投资共计1.46亿元的6个项目。据叶塘镇党委书记万耀明介绍,目前圩镇主街、玖崇湖至“两镇五村”沿线、北塘村示范路段等外立面、叶塘农贸市场及周边附属设施建设、叶塘公园路及加油站对面外立面提升5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正集中精力加快汤湖温泉古街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力争今年12月底前竣工。

  在中铁四局的助力下,叶塘镇圩镇主街“颜值”大有提升:店铺房屋的外立面统一为灰瓦白墙,加以棕色栅栏装饰其间,与沿街的绿化苗木和景观带相互融合、交相辉映,路面全部完成水泥硬底化,进一步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美丽圩镇客厅、叶塘农贸市场、北塘村以及多个重点路段也在精心改造中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高标准谋划

  提升改造创典型

  驱车驶入兴宁市黄槐镇,一座充满年代感的铁路桥横跨道路两侧,在经过修缮改造后,已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之一。圩镇更是饱含军旅特色,临街店铺被统一刷上了迷彩图案,配以游击、军训、航空等各类壁画,展现出特色鲜明的军旅文化。

  在原四望嶂矿区,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进一步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等,以一个“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为支点,带动一个镇域加快发展。“依托国防教育基地的建设,我们围绕军旅主题不断加强军旅风貌整体打造,当前正在规划‘一路一街一园三区’建设。”黄槐镇党委书记黄勇华介绍道。

  四望嶂矿区是梅州着力实施的典型镇村、省际交界处、示范路段、四望嶂矿区、松口古镇等五大重点区域建设攻坚行动之一,旨在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力争“百千万工程”在求实效、树形象、创经验方面取得新突破。此外,梅州持续提升首批典型镇村建设、稳步推进第二批典型镇村培育、示范带动全市镇村竞标争先,严格按照美丽圩镇“七个一”标准,全面提升乡镇综合服务功能,认真答好示范引领“典型”卷,努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五华县华城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充分结合了当地“秦汉文化”的历史底蕴。在长1.6公里的美丽示范主街上,米黄色复古外墙、朱红色装饰边条配以秦汉风格的屋顶和花窗,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我们按照重要改造、一般改造、简单改造3个层次改造外立面,风格相协调的进行保留或只做微改造,避免铺张浪费。”华城镇党委副书记张治华说。

  古典美观的环境之下,华城镇更注重优化城镇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圩镇管理水平。例如一分为二的美丽圩镇客厅:一侧是集展示华城镇历史与发展和展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于一体的展厅;另一侧是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可为过往人员免费提供冷热饮水、应急充电、应急药品、雨衣雨伞借用、阅读看报、洗手间等服务,体现了给群众“留一把椅子”的为民情怀。(记者 刘巧 王锐  赖锋 陈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