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150支高校突击队深入兴宁基层一线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9-05 10:03:59  浏览:-
字号:

嘉应学院突击队队员在黄槐镇油茶基地采集土壤样本,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助农、文创设计、健康义诊、文化传承、直播带货……今年暑期,在兴宁市的乡村田野、街巷社区,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身影忙碌穿梭,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为这片客家沃土的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校地协同联动,广泛整合高校资源,成功推动全市20个镇(街)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共150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度结对。在各镇(街)团(工)委的配合下,2100余名青年大学生深入兴宁基层一线,开展产业发展、文化宣传、教育帮扶、民生服务、志愿行动、政策安全宣讲、党建治理、技术赋能等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与高校智力资源,让青春力量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聚合青年创意 驱动文旅兴宁新动能

  “你见过怎样的兴宁?是时光与烟火交织的客乡,还是传承与创新共耀的沃壤……”在广东财经大学“留”影南粤突击队制作的《Hi兴宁》短视频中,通过留学生Alina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感受兴宁这座千年客家古邑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融合下的独特魅力,见证兴宁市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以来的成效。

  这是兴宁市联合广东财经大学“留”影南粤突击队制作的“兴宁三部曲”之一。在团兴宁市委等部门积极配合下,以外国留学生视角宣传兴宁的《Hi兴宁》《鸽出兴宁》《兴宁赏灯》系列视频在暑期正式发布。视频通过镜头语言全景式展现兴宁自然风光、客家文化、特色产业及“百千万工程”发展成效。该系列视频在学习强国、央广网、广东共青团视频号,梅州青年、青春兴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推广,生动诠释“青年进县入村”行动成果,彰显新时代青年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

  记者了解到,团兴宁市委积极探索新型推广方式,构建起了多元推广体系,不断深化校地合作,结合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与广东财经大学等帮扶高校加深合作。除了制作宣传视频外,还通过组织高铁游兴宁研学团等活动,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这些青年学子的创意为我们兴宁文旅推广带来了新思路,特别是通过系列视频和各类活动,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兴宁的美。在这种‘青春力量+文旅宣传’的模式助力下,有效提升了兴宁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兴宁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赋能特色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兴宁特色的生态鸽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叶塘镇的肉鸽养殖基地,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冷智先锋”实践团的队员们化身“助农主播”,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兴宁鸽的养殖环境和产品特色。团队不仅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还运用冷链物流技术、区块链溯源系统,为兴宁鸽产业打通“从田间到云端”的全链条升级路径。

  在黄槐镇的油茶基地,嘉应学院“黄槐油茶产业攻坚”突击队的师生们在烈日下忙着采集土壤样本。他们通过检测土壤中的硒元素含量和养分状况,为油茶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打造“富硒油茶”品牌。同时,突击队还针对油茶树病虫害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绿色防控方案,为当地油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暑期以来,兴宁市的特色农产品在高校突击队的助力下焕发新活力:广州职业技术大学“VR振翅·数字兴鸽”先锋队打造的VR云端展馆,让全国网友沉浸式体验兴宁鸽的生态养殖过程;广东金融学院“阡陌先锋”队为特色农产品设计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渔光曲·茶籽谣”产业提质增效突击队为鲈鱼养殖与油茶种植提供水质检测、病害防治等技术支持。

  “这些青年学子带来的技术和创意,为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窗口。从冷链物流到品牌包装,从科技种植到直播销售,他们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用专业能力和实际行动破解了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不少难题,让我们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化文化资源 擦亮客家文化金名片

  在兴宁市永和镇、龙田镇等地,高校学子的文化创意与传承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相关镇(街)团委的积极联络与平台搭建下,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团队结合永和镇的当地特色打造了独特镇标,让传统文化时尚化。龙田镇团委则协助广东金融学院“汀水客情”队走进幼儿园,带领儿童体验剪纸,播撒文化种子。这些项目都彰显了青年学子在共青团支持下活化传统、赋能地方的创新力量。

  “大家看这枚胸针,它以熙和湾的月夜为背景,用珐琅工艺细细铺出深邃的夜空与静谧的湖水,再以精巧的花丝勾勒出古朴的民居和弯弯的拱桥,戴上它就像把家乡的美景随身携带着。”在永和镇的文创展示区里,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突击队队员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展示着一枚独特的胸针。这支团队从围龙屋、鸡鸣山、熙和湾等当地知名的文化地标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花丝珐琅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成功打造出了一系列既有深厚文化内涵,又具备实用价值的文创作品,让参观者们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永和镇镇标的设计更是充分凝聚了高校学子的智慧与创意。这个镇标以围龙屋为核心元素,巧妙融入了花灯、单丛茶芽、梅花、鸡鸣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其不仅生动展现了兴宁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更精准传递出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这群年轻人用创新手法,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镇标和文创产品既保留了客家文化的根脉,又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时尚化’,让当地的客家传统文化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兴宁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称赞道。

  而在龙田镇金桥幼儿园,广东金融学院“汀水客情”队的队员们则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他们带领一群孩子体验客家剪纸的乐趣,还教孩子们在漆扇上绘制围龙屋、花灯等富有客家特色的图案,让传统美学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在孩子们眼前。

  聚焦民生服务 书写青春担当暖心篇

  “奶奶,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按时吃药。”在龙田镇敬老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卫士队的队员们热情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并耐心讲解健康知识。突击队不仅开展线下义诊,还通过线上直播广泛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防治知识。5.5小时的直播收获12.3万点赞,累计服务群众1850人次。

  在叶塘镇鸭池村童心港湾,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冷智先锋”实践团队员们以“宁宁鸽”IP形象为载体,为孩子们开设了客家非遗文化课程和冷链物流科普小课堂。团队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既了解传统文化,又接触前沿科技。”

  近期以来,在民生服务方面,许多镇村都不乏突击队队员们积极行动,深入基层开展暖心服务的身影。嘉应学院阳光助学队深入乡镇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懂政策、会申请”;华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义教队为乡村儿童开设素质拓展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一件件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了青春服务的“温度”。

  团兴宁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高校突击队的民生服务精准对接了群众需求,从为老人送健康到给孩子传知识,从政策宣讲到助学义教,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也为基层民生服务补充了鲜活力量。”

  深化校地协作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这次回到家乡,真切感受到了兴宁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青年人大有可为的舞台。”在“青年人才梅州兴宁行”活动中,一名兴宁籍大学生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团兴宁市委通过与各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深度对接,搭建起了高校与地方沟通的桥梁。目前已与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设立了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站和引才联络站。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发展,兴宁市还深入实施“1+N”人才政策,提供优质见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同时还通过“燃青春·兴宁青年说”“知我兴宁·爱我兴宁·建我兴宁”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校地合作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团兴宁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化“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合作模式,构建“团建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项目共创”的长效机制,引导更多青年大学生扎根兴宁、服务兴宁,让青春之花在苏区振兴发展的实践中绚丽绽放。(记者 陈思杰 通讯员 郭欣如 李雨佳 图片由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