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丰顺县不仅在基本养老保障上深耕细作,构建起“1+6+N”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还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上迈出坚实步伐,完善“国企+民企”运营模式,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级网络
填补专业养老服务空白
近日,丰顺县汤坑、潘田、大龙华3家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正式揭牌运营,总投资超2217.16万元的养老服务机构迎来首批老人。这3个养老服务中心覆盖了全县12个镇(场),总床位133张,是丰顺县构建“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关键节点,将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有效填补了丰顺县区域性专业养老服务的空白。
走进汤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4岁的郑双利正和几个老友一起玩扑克牌,他高兴地说:“这里翻新后,环境变好了,设备也更新了,住起来更舒服了。”
汤坑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丰顺县“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中心,改变的不仅是名称、服务,更是理念之变、机制之变。
作为梅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县,丰顺县以“五个优化”为抓手,率先在全市启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构建起“1+6+N”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丰顺县民政局副局长刘兆陆表示,“1”是1个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县社会福利中心);“6”是6家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N”是N个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服务站点。这种布局实现了县、镇、村养老服务无缝衔接。目前丰顺县改造升级养老机构总建筑面积12134平方米,设置床位322张,可实现有意愿特困人员100%集中供养。
创新模式
“公益+市场”双轮驱动
丰顺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大的亮点是创新“国企+民企”运营模式。这一改革显著提升了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走进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庭院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大厅明亮舒适、房间整洁温馨。在活动室里,记者看到各种先进的设备整齐摆放,专业的康复理疗师正耐心地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我们为每一个入住的老人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护理部主任杨李华说,护理院明确护理等级、服务项目、风险防范、膳食种类、特殊照护等注意事项,并在入住前对每个老人进行能力评估,建立健康档案,还定期动态调整方案,确保老人身心健康。今年104岁的徐奶奶入住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已经2年多了,她说:“这里挺好的,吃得好、住得好、环境好、服务也好,我十分满意。”
作为梅州市首家公建民营五星级养老机构、梅州市第一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居家护理、机构护理),该院配备236张医养结合床位,提供“医疗+生活+康复”综合服务。目前,该院入住率达96%,成为养老服务的标杆。
“在保持公办属性、国有资产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引进广东嘉城顺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参与运营管理。”刘兆陆说。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公办养老机构的体制壁垒,一方面兜住兜牢特困人群需求,优先为失能、失智、独居、留守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另一方面,允许运营方将剩余床位向社会开放,通过市场化运营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形成“政府主导、国企控股、民企参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模式。
丰顺县还将智慧养老作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将借助丰顺县救助站置换场地的契机,把原救助站场地改造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以及机构、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一体化水平。”刘兆陆说。
从3家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揭牌,到智慧养老平台的规划,丰顺县的养老服务网络正在不断织密。老人们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幸福晚年。(记者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