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产业有“产值” 村貌有“颜值”:梅县区畲江镇太湖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10-09 09:47:40  浏览:-
字号:

撂荒耕地经改造提升后,太湖村原本贫瘠的“湖洋田”已成为高产良田。(连志城 摄)


2023年春,太湖村开始将一块块“湖洋田”整改成初具备耕作条件的水田,但土壤肥力仍然低下。(连志城 摄)


  乡村产业有“产值”、村容村貌有“颜值”、生活提升有“品质”……近年来,梅县区畲江镇太湖村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改善乡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绿美生态建设等,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的乡村振兴之路,让昔日普普通通的村庄蝶变为如今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发展产业

  激发富民兴村新活力

  走进太湖村丝苗米种植基地,连片种植的晚稻绿浪翻涌、长势喜人。“太湖村曾长期面临‘山多田少、耕地零碎分散’的发展瓶颈,尤其是难以耕作的‘湖洋田’,土壤肥力低下,传统耕作方式下产量过低造成大量田地撂荒。”太湖村党支部书记刘焕浩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畲江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太湖村积极改造撂荒耕地,清除原有田坎,填埋水沟,重新修筑田间耕作道路、灌溉渠圳等配套设施,成功打造“千亩粮仓”。

  在耕作条件改善的基础上,为实现耕地高产,太湖村通过联合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将贫瘠的“湖洋田”改造为高产良田。经过连续3年的改造提升,太湖村耕地产量从2022年亩产255公斤提高到2024年的亩产570公斤,增长幅度超123%。同时,依托改造耕地打造出丝苗米品牌产品“畲穗航天有机富硒米”,显著提升了农田的产出效益,为太湖村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太湖村通过引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耕地进行连片开发集中利用,充分发挥土地集约优势,将原有的670块小田整并改造为48块大田,总面积超过1000亩,不仅让撂荒地重焕生机,也带动村集体增收,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让村民生活更有了盼头。“以前为了挣钱,得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孩子都顾不上。我现在在村里的基地务工,不仅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村民刘永清说。

  除了水稻种植以外,太湖村还大力发展甘薯、香芋等多样化经济作物,并推广“稻+”种养模式,打造了“稻鱼共生”“稻虾共生”“稻鸭共生”等生态种养基地。同时,积极打造太湖航天育种基地等,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提升环境

  绘就和美乡村新风貌

  农房错落有致,墙体被粉刷一新,柏油村道干净平坦,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赏心悦目……走进太湖村,一幅生动的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太湖村以畲江镇新化——太湖连线连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等十大行动,累计提升改造民房风貌90处、拆除老旧危房、断壁残垣等超1万平方米,实现村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

  对标群众期盼和发展所需,太湖村近年来系统谋划实施道路提升、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完成进村主干道2公里的“白改黑”提升和太湖村光福广场建设。“道路的‘白改黑’和光福广场建设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安装光福广场的光伏板,我们将休闲娱乐、光伏建设、文化传播与生态景观巧妙融合,把光福广场打造成村民心中的‘幸福地标’。”刘焕浩说。

  如今的太湖村,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光福广场。每天晚饭过后,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聊天或散步,享受悠然自得的休闲时光。“光福广场有宽敞的活动场地和足球场,能够满足我们村民日常锻炼的需求,还配有长椅、凉亭,为村民提供了休憩闲谈的好去处,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增进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村民黄小燕说,村里的道路扩宽和路灯亮化提升后,大家出行也更加安全了。

  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太湖村还在村庄绿化、美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利用闲置空地用心设计打造微景观,在村道两旁、村庄闲散地、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环境治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让太湖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刘焕浩表示。(记者 吴丽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