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兴宁市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助推“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共谱“协”奏曲 奋进“百千万”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10-17 11:19:11  浏览:-
字号:

兴宁市政协经济工作三组到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合水)实践基地调研“百千万工程”实施工作。(兴宁政协供图)


兴宁市政协教育工作组为学生发放助学金。
(兴宁政协供图)


兴宁市政协经济工作二组到深圳市走访委员企业。(兴宁政协供图)


兴宁市政协经济工作三组到产业园区开展“绿美兴宁”植树活动。(兴宁政协供图)


兴宁高速东出口附近的“政协委员绿化共建路”。(陈思杰 摄)


  从“绿美兴宁”的生态画卷,到乡村振兴的丰收图景;从“兴商回归”的产业脉动,到民生改善的温暖瞬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兴宁市政协委员始终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情”的温度,扎根一线主动作为。他们将履职答卷写在兴宁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村落巷陌,为推动兴宁市“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政协力量”。

  以“同心林”为笔 绘就绿美兴宁生态底色

  今年3月,春雨淅淅沥沥洒在兴宁高速东出口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兴宁市部分政协委员在雨中忙着栽种“政协委员绿化共建路”的首批苗木。大家用铁锹翻动湿润的泥土,一棵棵树苗被稳稳植入土中,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大花紫薇的枝干挺拔向上,黄花风铃木的幼苗带着新绿,桂花树的根系扎进湿润的泥土……经过政协委员们的一番努力,这片曾经裸露的黄土坡焕发出新生机。当天,“兴商同心林”也同步开工,共栽种苗木1385棵,包括大花紫薇、香樟、黄花风铃木等5个品种,总价值44.95万元。“这些树不仅是风景,更是我们在外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兴宁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兴宁商会会长钟坚说。

  钟坚的这份“植绿情怀”并非一时兴起,多年来,他带领商会将“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参与家乡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次植树是我们继2021年在神光山种下‘兴商同心林’、2023年在兴宁图书馆档案馆两馆区域种下‘同心林’后,再一次以‘生态兴宁、绿色发展’为理念的公益实践。”钟坚表示,他将会继续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践行社会责任纽带作用,推动商会持续整合资源助力家乡各项事业建设,号召更多政协委员、企业家成为绿色发展的播种者和守护人。

  “各位委员,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投身人人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为加快绿美兴宁生态建设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兴宁市政协在每年的植树造林最佳窗口期,均向广大政协委员发出《“我为兴宁种棵树”倡议书》,得到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如今,在政协委员的带动下,“我为兴宁种棵树”已从倡议变成全民行动,从企业到学校,从机关到乡村,越来越多的人拿起铁锹,为家乡添一抹绿、为“百千万工程”出一份力。

  以“产业链”为桥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走进位于水口镇水洋村的千亩柚园,兴宁市政协委员刘琴正在给果农们讲解柚果的管护技术。此时的柚园,金黄的蜜柚压弯了枝头,果农们背着竹筐穿梭林间,不时传来欢笑声。这是水洋村柚果产业丰收的场景,也是刘琴扎根乡村15年的“成果答卷”。

  2010年,刘琴与丈夫刘道怀回到水洋村,成立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千亩荒地种柚子。“当时村里都是零散的小果园,亩产低、卖不上价,村民们都没信心。”刘琴回忆道,刚回来时,不少人都劝她“别折腾”,但她认准了“产业兴村”的路子。

  为了打破“小散弱”的困境,刘琴从产业链两端发力。前端建“标准园”,邀请农业专家制定种植规范,免费为果农提供技术培训;后端建“仓储加工中心”,去年投资建设的5000平方米柚果仓储配送中心,配备了智能分拣机、保鲜冷库等,不仅能延长柚果保鲜期,而且还能通过分拣分级让优质果卖出更高价格。更让村民们欣喜的是,仓储配送中心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经济收入,并为当地增加50个就业岗位。

  这是兴宁市实施企业界政协委员定点联系镇(街)助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去年,《兴宁市企业界政协委员定点联系镇(街)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工作方案》印发后,160名企业界委员按照“就地就近、方便履职”的原则,对口联系兴宁市20个镇(街)。政协委员们结合企业资源,在镇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帮扶等方面精准发力。

  此外,2023年10月,径南镇、合水镇、石马镇等3个镇的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运行,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间”。为让实践基地“建得实、能长效”,兴宁市政协从“选点、投入、管理”三方面下足功夫。选点时,从特色产业、历史传统、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联农带农6个维度进行筛选,确保每个实践基地都有“造血能力”;投入上,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实践基地拨付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道路改造、观景台建设;管理上,建立“4个工作组+1名联络员+1家挂牌企业”的责任矩阵。

  从柚园到茶园,从果林到油茶基地……如今,走进兴宁的乡村,处处可见政协委员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忙碌身影,也处处洋溢着产业振兴的活力。

  以“产业园”为核 点燃经济发展强劲引擎

  “新建厂房二期项目1号车间已投产,2号车间计划今年底竣工。我们力争两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目标是年产值突破5亿元。”兴宁市政协委员、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敬东说。

  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广州转移到兴宁的科技企业。2021年,罗敬东响应号召,将公司迁回家乡兴宁。公司从租赁的3000平方米厂房起步,后来投资兴建了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年产3000台数控机床的厂房二期项目。今年,该公司启动总投资10亿元、占地600亩的广东兴宁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这个产业园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打造‘全产业链’。”罗敬东介绍道,这个产业园将涵盖高端数控机床研发、核心部件制造、伺服控制系统开发等5大板块,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0亿元,能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罗敬东的“回归故事”,是兴宁市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兴商回归”的缩影。近年来,兴宁市政协依托商会、乡情联谊会等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招商推介等活动,吸引企业家回归兴宁。许多回归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动了兴宁产业的“升级蝶变”。

  “产业振兴是‘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我们要让‘兴商回归’成为兴宁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兴宁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走进兴宁的产业园区,机器轰鸣不停,货车往来穿梭。在一批批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下,更多“兴宁智造”“兴宁品牌”正从这里一步步走向大湾区、走向全国。

  以“群众事”为要 织密幸福兴宁保障网络

  “河堤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大雨时河水淹上来了!”在水口镇前锋村,看着松陂河新修的河堤,村民黄振民激动地说。

  2023年,兴宁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兴宁商会会长、深圳市红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雅敏回到家乡,看到松陂河的河堤年久失修,当即决定捐资2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防洪河堤。除了河堤,黄雅敏还惦记着村里的“出行难”。前锋村此前的村道比较狭窄,车辆会车困难。2024年初,黄雅敏捐资30万元对村道进行拓宽,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难题。“他每年重阳节都会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过年时会为困难户送去油米和慰问金,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他也会给予助学金。”前锋村党支部书记黄利平对黄雅敏一直以来关心家乡民生事业的善举称赞不已。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兴宁市政协委员始终聚焦“民生小事”,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心头大事”。

  针对农村老人“吃饭难”问题,兴宁市政协医卫工作组深入20个村调研,形成《关于加快农村“长者饭堂”建设的建议》,推动兴宁市政府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同时还联动医疗资源,在“长者饭堂”设立健康义诊点,向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普及健康知识。

  针对乡镇学校“办学难”问题,兴宁市政协教育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办好乡镇“三所学校”赋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推动多项举措落地。例如缓解“教师荒”问题、改善学生住宿环境、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

  针对农村“饮水难”问题,兴宁市政协经济工作三组的委员们走访20个村,发现部分供水管网老化、水质不稳定。他们形成《关于我市供水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推动兴宁市政府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

  在如今的兴宁大地上,生态绿、产业兴、乡村美、民生暖的图景处处可见。这背后离不开兴宁市政协委员们的担当和付出,他们用实干绘就了一幅城乡共富新图景。兴宁市政协主席陈日新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聚焦‘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服务中心大局,凝聚智慧力量,努力担当作为,为兴宁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协力量。”(记者 陈思杰  通讯员 兴宁政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