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兴宁市径南镇积极推进浊水村茶酒产业社区建设见成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典范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11-07 10:45:56  浏览:-
字号:

建成后的兴宁单丛茶集散中心,聚集了30多家茶企门店,成为浊水村的一道亮丽风景。(高讯 摄)


兴宁单丛茶集散中心改造前。


  清晨的阳光漫过兴宁市径南镇浊水村的茶山,雾气在连片的茶园里缓缓消散,兴宁单丛茶集散中心的复古“茶”字旗帜迎风招展,一间间茶厂里制茶机器传来规律的“隆隆”声……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径南镇以浊水村茶酒产业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典范,走出一条“产聚业兴、村美人和、人兴业旺”的发展之路,成为我市产业社区建设的生动样板。

  聚焦“产聚业兴”

  激活产业社区“新引擎”

  驾车驶入浊水村,“兴宁市径南镇茶酒产业社区”标志赫然出现在眼前。标志下,茶匠何茂江的元章茶厂在产业社区打造中焕然一新。“政府帮我们进行外立面打造,还引导我们升级设备,帮助真的很大。”何茂江说。

  “以前揉捻、碰青这些工序依赖人工,现在更换了新设备,效率翻了几倍,茶叶品质更稳定。”何茂江一边调试制茶机,一边向记者展示刚制好的兴宁单丛茶。如今,元章茶厂不仅成了当地小微茶企的标杆,更带动周边茶农抱团发展。在浊水村茶酒产业社区建设中,这样的产业升级场景随处可见。茶农们从“小散弱”到“集约化”,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融合”,茶酒产业迎来质的飞跃。

  作为产业社区发展的核心支撑,径南镇以“产业联营”为纽带,积极打通“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种茶或制茶,我们通过整合3100多亩茶园、20多家茶叶加工厂资源,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近几年新建茶叶加工厂3家、改造提升4家,引进农业企业2家,培育‘四上’企业2家。”浊水村党支部书记梁敏新告诉记者,2024年该村茶酒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73万多元跃升至105万多元。

  同时,径南镇推动浊水村茶酒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让“静态资源”变成“动态经济”。依托珍珠红诚意酒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串联茶园观光、茶酒文化展示、酿酒工艺体验等业态,打造“茶酒共赏”特色路线。“现在顾客比几年前多了五成,茶叶不仅不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何茂江捧着刚封装好的茶叶礼盒,脸上满是笑意。

  产业的腾飞离不开要素保障的“托底”。径南镇整合撬动超3000万元投入茶酒产业社区建设,用于人居环境提升、产业设施建设和产业奖补等。此外,还建成兴宁单丛茶制作交流中心、茶文化馆,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市场对接平台。尤其是出台《径南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奖补办法》,引导茶农转变传统“单打独斗”的“小农思想”,推动其融入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共同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聚焦“村美人和”

  绘就风貌提升“新画卷”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难行。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路灯亮到茶园边,晚上散步比在城里舒服。”家住浊水村的何女士说。从“脏乱差”到“美净齐”,浊水村的蝶变,是径南镇以“三大提升工程”推进村容村貌改善的具体体现。

  径南镇以“绣花”功夫推进浊水村环境整治,目前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存量任务,“三线”整治率和农房风貌提升率均达100%。行走在浊水村,白墙黛瓦的客家民居与茶山相映成趣,村民家门前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种满品种丰富的蔬果植物,村庄里处处见绿、步步成景。

  基础设施的升级,让产业社区功能从“满足基本”迈向“品质提升”。径南镇近年来完成浊水村3公里道路“白改黑”,产业道路硬底化率达100%;通过增设停车场和标准化公厕,解决游客“停车难”“如厕难”问题。2023年建成的兴宁单丛茶集散中心,聚集了30多家茶企门店,成为浊水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生态与产业的协同,让“绿色”成为浊水村发展的底色。径南镇围绕茶酒产业,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并在茶园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实现“茶园绿、河水清、空气新”。如今的浊水村,不仅是产业集聚区,更成为生态宜居地。

  聚焦“人兴业旺”

  凝聚乡村振兴“智囊团”

  “我回乡创业既是因为热爱茶产业,也因为镇里有技术培训、资金帮扶,还有人才驿站帮我们对接市场。”作为浊水村的“产业村长”,罗思玲创办的思远茶叶加工厂已与40多户农户建立长期合作。除了精心钻研种茶、制茶技术,她还积极指导茶农生产、利用网络直播开拓销售渠道,并吸引一批在外青年返乡投身茶产业。

  今年8月底,“兴宁单丛茶”品牌推介暨“网络强村”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活动在兴宁单丛茶制作交流中心举行。27个网络直播间聚焦活动盛况,并对当地农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戴勇先、幸新萍夫妇便是在此次活动中走上“网红卖货”道路。“趁着参加活动,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首次直播,没想到效果特别好,这让我们感到很惊喜。”幸新萍说,此后她便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还积极参与镇里组织的直播带货培训,摸索出一条茶叶销售的新路径。

  近年来,径南镇坚持“外引内育”双向发力,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定期举办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和制茶大师开展讲座,培育茶叶能手近1700人;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推动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通过奖补等方式,新增引进人才117人,建设专项人才库并已收录132名专项人才信息,形成“专家引路、能手带头、农户跟进”的人才梯队。

  人才的聚集,带来人口的“回流潮”与就业的“增长极”。随着茶酒产业社区的完善,浊水村常住人口从2022年的580人增长至1005人,新增就业岗位超200个,产业联农带农新增26户60多人,茶酒产业人才就业创业净增32人。

  近期,根据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破题攻坚行动部署,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径南镇乡村产业社区建设试点进行评估验收。评估认为,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我们将继续巩固和转化运用试点成果,以创新产业社区发展的运营机制和治理模式为重点,推动建立‘产业链条延伸、主体多元参与、资源盘活整合’机制,形成发展潜力大、成效好、共建共享的格局,为全市改革破题攻坚提供更多‘径南经验’。”径南镇党委书记李满红表示。(记者 陈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