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我市坚持硬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共建共享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11-20 18:00:57  浏览:-
字号:

1.jpg

市剑英图书馆智慧书房为读者提供自助式、智能化服务。(林翔 摄)


  数说成绩

  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从2016年的6个试点单位,增长至2020年底的2128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完成第五次全国文化馆(站)评估定级,中国客家博物馆进入国家一级馆序列;如期达到“所有文化馆(站)达到国家(省)二级馆(站)以上”的省要求。

  我市目前共建成图书馆总馆9个、分馆95个、服务点291个,文化馆总馆8个、分馆107个、服务点333个,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

  制图:涂未然

  周末清晨,在梅县区图书馆一楼智慧图书馆门口,家住新县城的初三学生温梦婷已早早来到这里等待。“这里离家近、氛围好,各类型书籍一应俱全,并且配备了电脑和自助借还机,我们只需要刷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进入,非常方便。”温梦婷说。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更有生机。

  设施网络覆盖城乡

  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驱车从梅州城区东山大道行驶至学海路,沿途除了江景怡人的梅江风光,中国客家博物馆、市剑英图书馆、亮胜客家艺术中心等建筑也渐次映入眼帘,这一个个文化场馆的建成、发展,形成了“文化森林”的集群效应,让人在这一路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距离梅州城区30公里远的梅县区雁洋镇雁中村文化俱乐部内也乐声悠扬、欢笑声不断。记者看到,该俱乐部内设有1个体育健身场、1个文化广场和图书室、器乐室、卡拉OK室、书画室等9个功能室,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俱乐部是由建于1933年、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春山公祠”改造而成。

  “我们通过多形态文化、多功能利用、多元化投资的形式,将老祖屋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相结合,打造了雁中村文化俱乐部,让村民在农忙之余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村里的男女老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红利’。”雁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敏说,农村文化俱乐部的建成使用,不仅促进了当地古民居的保护,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活跃了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

  利用古民居建设文化俱乐部,是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生动写照。“目前,我市初步建成了‘市、县有三馆一场,镇有文化站、文体广场,村有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基层有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市、县、镇、村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我市遍地开花,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线上线下全面发力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涨知识了,讲得很精彩”“老师理论功底深厚,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受益匪浅”……点击市剑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线公益讲堂”栏目,互动平台上还有不少观众的点赞留言。“自2016年3月开办以来,《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客家筝的传承和发展》等50场讲座如约上线,讲师来自全国各地,主题涵盖客家文化、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等领域。”市剑英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11月15日,“客都文化公益讲堂”累计现场服务读者约8200人次,并通过多个线上平台累计服务读者约22万人次。

  线上“花繁似锦”,线下亦“万紫千红”。11月5日晚,梅县区白渡镇悦来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群星舞台大家乐——“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202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舞蹈《杯花声声》、小品《阿狗古相亲》、客家竹板古典舞《竹舞声韵》、竹板歌《夸老公 夸老婆》等第十五届梅州城区群众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和非遗传统节目精彩上演,村民们兴致勃勃地在家门口饱享了一顿“文化大餐”。

  “‘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是创意金山文化园‘粤书吧’的初心。我们依托嘉应古城的人文底蕴和创意金山的时尚文化氛围,通过营造新型阅读空间环境,结合自有的时尚阅读、互动体验、数字图书三大板块,与梅江区图书馆开展多维度合作,不定期举办各类亲子活动、读书分享会、专题讲座、阅读推广等主题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创意金山文化园创始人何柏俊说。

  从繁花似锦的城市中心,到别具一格的乡村小镇,如今,“客家公益文化讲堂”“群星舞台大家乐”“周五有戏、周六有歌”“客家山歌幼苗培训班”等文化惠民活动就在广大市民身边,便民惠民的文化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