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报告摘要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0-01-10 09:28:20  浏览:-
字号:

res01_attpic_brief.jpg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二零一九年工作回顾

  2019年,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职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梅州)现场会精神,强化市委“123456”思路举措,全市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主要工作情况和特点概括起来八个字,即严、稳、大、快、新、美、实、情。

  “严”: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等重点措施,全市动员、全员覆盖、全力以赴,全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稳”: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增2.7%。深化穗梅产业共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数量增至229家。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兴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1个、省级12个,省级园区数量全省第一;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6家,数量居全省第一;省农业名牌产品135个,位居全省前列。其中金柚品牌价值227.5亿元,荣登“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大”:上大项目办大活动

  全市259项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75亿元,其中40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占投资计划112%。梅汕客专通车,梅平高速通车,梅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在粤北山区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快”:从快打造“梅州速度”

  开辟“绿色通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能快则快,以快促建。仅用42天促成广东115科技整体回迁,刷新了“梅州速度”。仅用半年时间,投资50亿元的“客都人家”项目就实现落地动工。积极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达60.07%,创十七年来新高。在粤东西北率先创建开办企业“无费市”。

  “新”:深化改革出彩出新

  扎实推进年度56项改革重点事项,完成45项。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国企改革取得突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1618家。大埔陶瓷基地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美”:“两美”行动振兴乡村

  实施“美丽梅州·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推进中心城区、各县县城适度扩容、深度提质,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道路管廊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省年度考核获评“好”的等次。以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为主导,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市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

  “实”:扎实改善重点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改善扶贫、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平安等重点民生。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7元,增长7.4%。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情”:坚守初心情系苏区

  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苏区作风、体现苏区风骨。一年来,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民生难题,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效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客都大桥东连线、泮坑枫林路短期内快速打通。江南新城八千多套安置房全面建成,主要道路、管廊基本拉通。

  形势与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坚定发挥好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重要认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必须坚定办好自己的事,必须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

  要牢牢把握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一系列“广东新政”,落实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区划,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千方百计上项目,想方设法抓落实,推动梅州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要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落实市委“123456”思路举措,奋力开创全市改革发展新局面。

  ●要强化“两山”论。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做好“生态+”文章,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要突出重点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以GDP论英雄,重点打好政治基础、人心基础、产业基础、交通基础、民生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基础等七个基础,为经济“换道超车”创造条件。

  ●要用好矛盾论。要把握发展规律,做好矛盾转化,善于把机遇变为现实,善于把压力变为动力,善于把困难变为目标,善于把短板变为潜力板,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极致,始终把市委“六争六补”的要求贯彻到改革发展全过程,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①扎牢政治根基

  ②强化思想引领

  ③夯实基层基础

  ④强力拒腐防变

  ⑤提升能力本领

  ⑥凝聚各方力量

  今年工作 总体要求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部署,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坚决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主动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广州“四个出新出彩”,以“六争六补”为总抓手,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定不移落实“123456”思路举措,统筹推进“5311”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主要工作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行,推动发展条件稳步改善

  谋划建设战略型、网络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两高一场”等重大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五龙入梅江,县县通动车”的铁路网络。确保大潮、华陆、东环、丰华等4条在建高速公路于年底开通。加大梅州机场航线航班培育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同步推进机场搬迁前期工作。谋划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商用普及。加强市政管网、城区停车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2、以构建“5311”产业体系为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三进一出”工程,大招商、招大商,促进新产业与老产业联动发展,带动存量调整,加快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六稳”。支持五大传统产业增资扩产,打造若干百亿元产业。突出穗梅产业共建,重点推进广梅园五大特色“园中园”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全面对接大湾区大市场,打造大湾区最美后花园、后方大农场、特色体验场,以及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全域休闲旅游、高端养生养老、青年创新创业、客商客侨回乡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梯度转移基地等“一园两场七基地”。

  3、以决胜脱贫攻坚为基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为目标,聚焦未脱贫人口,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坚决攻下最后山头,力争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前列。聚焦“五个振兴”和教育、医疗两大公共服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强化规划先行,把349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强化社会治理,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共建共享,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以服务“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融入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梅州生态发展区定位,对接“湾区所向”“深圳所需”,发挥“梅州所长”,重点推进交通互联、产业互补、人文互通、规则衔接,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人文圈”,接受“双区”的外溢辐射。全力推进“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建设,打造湾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水缸子”,实现“五子登科”。拓展与“双区”文旅合作,形成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对接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推进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建设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5、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城乡文明创建

  梅州中心城区要着力大提质、适度小扩容,深入微改造、搞活小更新,统筹推进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江北老城的建设改造。各县县城要围绕“五星争辉”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县域城镇群。以梅龙高铁兴宁南站、五华站为重要节点,推动兴宁、五华交通互联互通,利用周边人多镇大的资源,建设新型城镇群。扎实推进雁洋、留隍、高陂、华城等中心镇改革,加大建制镇、特色小镇建设力度,突出“一镇一业”,打造上接城区、下联乡村的综合服务平台。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深化“四级联创”,力争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推进“三好一正”工程,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实施文艺精英人才、精品力作“双精”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岭南风韵、客都风情的文艺精品。

  6、以做实基本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聚焦就业就读就医和社会保障等“三就一保”基本民生,以工作“小切口”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

  坚持稳定就业,完善企业用工服务,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务交流合作,建设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

  巩固提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成果,落实梅州教育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年内完成新建1所规范化公办幼儿园任务,年内新增1.8万个中小学学位,逐步解决大班额和农村薄弱学校问题。

  推进市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巩固提升卫生县城(镇)、卫生镇创建成果,年内省卫生镇普及率达50%。

  7、以创建平安之乡为保障,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加快创建“平安之乡”和苏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城市。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推进维护政治安全八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枫桥经验”梅州样板,探索“红色基因主导乡村善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努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化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重要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8、以污染防治攻坚为底线,推动生态建设增优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造林。培育和发展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兴林业经营主体,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二是治水。打好碧水保卫战,力争市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100%。三是护蓝。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持续向好。四是净土。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城区垃圾分类,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9、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一方面要深化改革。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制度改革,谋划推进年度改革任务,着力探索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蕉岭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另一方面要扩大开放。办好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客属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