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到2025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实现,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即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总产量不低于112.15万吨,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民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到2025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牢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实现,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根据任务目标,《方案》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并细化为31条具体措施,明确各项措施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方案》指出,在落实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面,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村和349个原相对贫困村帮扶工作“回头看”,将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和省际边界县(区)纳入重点帮扶地区。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将畜禽产能、规模化率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推进农田质量提升,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到2023年可复耕撂荒耕地全部复耕;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柚果、茶叶、稻米等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到2025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全面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补齐生活污水治理、违法乱占耕地建房、农村供水保障等农村突出短板,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加快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方面,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多元投入保障、用地保障、人才支撑和金融服务,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市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记者李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