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的最后一天。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带来了当地独具特色和创意的文创产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文创产品,梅州的文创产品无论是在产品设计上,还是在体现当地元素上,都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创产品的附加值,记者就此采访了各地参展商和专家学者等。
融入更多梅州元素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寻乌展馆紧挨着梅州展馆。据了解,寻乌展馆是本次深圳文博会唯一的县级展馆。记者在该馆内看到,整个展馆以寻乌调查为主线,通过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著名论断不断延伸挖掘,设计制作了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客家风情围屋的学习用具、日用品、伴手礼、衣服、陶瓷等文创产品。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副馆长何惠芳表示,寻乌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真正做到了文创产品是服务于生活,梅州和寻乌在地域、文化、语言等方面都非常接近,梅州的文创产品也可以根据客家文化进行延伸。“我在接触许多外地游客时,他们都认为客家话非常好听、有韵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声音、图文元素等方式把客家话元素纳入文创产品中,用文创产品展示客家话的魅力所在。” 何惠芳说道。
河北邯郸参展商古王成认为,梅州展馆既有现代的气息,又有浓厚的历史感,在文创产品方面要更多结合梅州地域特点,推出更多红色文化、梅花系列的文创产品。深圳市民胡嵋也持相同观点,她说,梅州是世界客都,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像兴宁的紫砂茶具让她很感兴趣,但是这些文创产品可能在其他客家地区也有,梅州文创产品应该要更多地体现出梅州特色,才能更好地和其他地方的产品进行区分。
加快建立流通渠道
客都文创产业孵化(梅州)有限公司是第一次来参展,该公司总经理温志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深圳文博会感觉很震撼,看到了更多文化的呈现形式。感觉梅州和其他地方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梅州也要加快步伐,形成自己的文创孵化体系和产业链。”他表示,下一步,将充分挖掘梅州的文化符号,“另外就是在产品开发方向上,应该要更贴切主流消费人群,往更有趣、更实用的方向发展,用文化提升产品的价值,并建立相适应的销售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梅州的好文化、好产品推广出去”。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黄士芳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作为赣州人,他曾多次来过梅州。他肯定了本届深圳文博会梅州参展产品的特色、创意,他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是丰富的具有多样性,文创产品也要与时俱进,既要创造性转化,也要创新性发展,“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做好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技术手段、模式等的创新整合,把梅州好的东西推向全世界。
作为我市文化旅游国有企业,广东客都文旅有限公司参与了本届深圳文博会梅州展馆的策划和布展工作,对于参加此次深圳文博会,公司总经理赵旭表示:“这次文博会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各地都在探索文创产业的新融合、新经济、新发展,各地展馆都推出了‘文化+’全产业的案例和产品。此次文博会我们梅州展示了亮眼的一面,得到了大家的围观和点赞。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文创产品的流通和市场价值层面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市属文旅国企,我们深感任重道远。”赵旭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组织团队开展走访学习,加强与本地企业沟通交流,深挖梅州红色文化和优势资源,充分展现传统工艺工匠精神,探索构建富有梅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评价机制,打造文创孵化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创团队进驻。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文化赋能,切实提高梅州的城市影响力、产品知名度、品牌美誉度,用文化推动梅州实体经济加速发展。(特派记者 朱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