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我市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让百姓端牢饭碗——
荒地变良田 农民心里甜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10-17 15:48:37  浏览:-
字号:

QQ截图20211017154707.jpg

我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6%。图为稻丰实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粮食加工生产线。(首席记者连志城 摄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又丰收啦!”金秋十月,梅州大地水稻飘香,秋收正忙。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市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今年,我市春种春播面积19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0.4万亩、产量52.5万吨;夏种夏播面积196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4.72万亩、预计产量55万多吨,较2020年稳中有增。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通报2020年度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结果,我市获得“优秀”等级。

  复耕复种逾2万亩撂荒地

  荒地变“粮”田

  记者日前跟随家住五华县河东镇河口村的种粮大户万汉权来到他的稻田,即将收割的稻田金黄一片,清风拂过,稻浪千重,稻香扑鼻。“今年晚造即将开割,预计产量很不错。”说起秋收,万汉权喜笑颜开。

  眼前这片沃土良田,曾一度荒芜。“在农村长大的人对土地是很有感情的。我之前在外打工,回家后看到这些荒废的土地,总会觉得很是可惜,就想着回乡种田。”万汉权告诉记者,2012年起,他开始在家乡复耕复种撂荒地。经过多年努力,万汉权把那些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如今的620多亩良田,每亩每造产量约850斤。“五华的丝苗米香味和口感都挺不错,香、糯、软。我们都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万汉权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在梅州,像万汉权这样的种粮大户还有许多。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保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我市各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撂荒水田进行集约承包复耕复种,让不少曾经的撂荒地早造、晚造皆喜获丰收,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和“米袋子”安全。目前,我市已完成省下达今年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137万亩任务。

  增12.75万亩高标准农田

  “粮”田变良田

  走进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放眼望去,机耕道和硬底化的排灌水渠将稻田划分为一块块整齐的田块。“眼前这900亩土地,是已经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袁隆平院士曾经来过这里指导,2020年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世界纪录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农田管理者、兴宁市种粮大户李志新告诉记者。

  今年,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们配套了灌溉和排水工程,减少了恶劣天气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旱涝保收。”李志新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这块土地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400多斤,预计秋收能继续保持稳产丰收。

  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09882.8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65.51万亩。其中,2021年度全市统筹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927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据介绍,我市今后将通过实施农田整治提升行动(2021-2025年),到2025年新增建设2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50万亩(均以省实际下达我市任务为准),平均每年耕地质量提升0.1个等级,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能力。

  耕种收机械化率53.05%

  生产有“利器”

  “轰隆隆……”走进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包装车间,机器运作的声音不绝于耳。记者看到,工人将米袋子套到出米口,机器会自动完成大米装袋、封口、运输等工作。旁边的成品冷库中,一袋袋大米叠成一座座小山。车间负责人介绍说,冷库中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8℃至22℃,让大米得以妥善存储,防止发生霉变、虫害。

  “从田间到餐桌,我们已经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提升了生产效率。”稻丰实业项目中心总监黄瑞珍介绍说,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稻丰实业近年来共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优化工艺流程、新购或升级改造生产设备。“我们通过对粮食加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出米率、降低碎米率,使大米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2%。”黄瑞珍说,目前稻丰实业精米厂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日处理稻谷能力1000吨,建有高标准仓容13万吨,有效保障了梅州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供应安全。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强试验示范、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措施,持续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2020年底,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0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6%。(本报记者 李艳良 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