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百岁非遗传承人徐清花及其后人致力于绩苴歌传承保护
绩苴创造民乐 传唱守护非遗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1-10-20 09:30:13  浏览:-
字号:

  “十月绩苴是立冬,田鸡蛏子抗田空;挑担阿哥无汗出,绩苴叔婆炙火窗哪……”一曲《汤西石湖绩苴歌》,随字走腔地叙述了一年12个月里,不同时节“习绩苴,织夏布”的场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美图。

  绩苴歌是丰顺县汤坑、汤西、汤南一带独特的民乐,农妇一边手工劳动,一边吟唱绩苴歌。这一带着浓浓烟火气和乡土味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巧妇闲暇绩苴忙

  “以前,绩苴是妇女们业余的随身手艺。妇女们忙完农活闲下来,就围坐在一起绩苴,话家常、唱绩苴歌。”聊起以前绩苴的场景,百岁老人、绩苴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徐清花依然思维敏捷、精神抖擞,不时用肢体动作向记者展示绩苴的步骤。

  徐清花回忆说,年幼时,母亲和邻居妇女们忙着绩苴,她就跟着在绩苴机旁玩耍。懂事起,她也从母亲手中学得了这门技艺,一直到80多岁高龄,她仍是当地的绩苴巧手。2009年3月,绩苴歌被列入梅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徐清花被列为梅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绩苴歌代表性传承人。

  “绩苴,就是用苎麻茎秆外部的一层皮,放在水里浸透后,用手撕成一根根细长的麻丝,接成麻线,绩织苎布。”徐清花的儿子、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陈光华介绍说,由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落后,绩苴这门手工艺劳动,成为过去贫民阶层为解决日常生活、衣着和用来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手段。“以前在丰顺还有个习俗,孩子结婚成家时,母亲要织一床蚊帐给孩子。”陈光华告诉记者,他兄弟4人结婚时,母亲给每个人都织了蚊帐,纯手工制作的一床蚊帐要耗时一两年时间,却能使用几十年仍然完好。

  “苎布甲于天下,其色如玉,其缕如丝。汤坑夏布,有长袍一袭轻十两者,可见其精细之说。”这是《丰顺县志》对汤坑苎布的记载。在陈光华的引导下,记者在丰顺县坚真纪念馆见到了苎布蚊帐的真容。“李坚真大姐生前所用的蚊帐,就是家乡丰顺的绩苴技艺制作。”陈光华说。

  劳作创造绩苴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绩苴这一技艺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绩苴歌也一度濒临失传。”陈光华说,为了抢救家乡独特的传统民乐,1979年,他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丰顺县文艺宣传队工作期间,常常提着录音机下乡,收集有关绩苴的材料。

  陈光华走村串户,找到会唱绩苴歌的老人,用录音机录下来,自己记谱,改变绩苴歌有词无曲的现状。在这一时期,他还将汤西镇石湖村的绩苴歌写成论文《绩苴歌的形成及其音乐》,为绩苴歌被列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丰顺和潮汕地区地相近、习相融,绩苴是潮汕一带的特色技艺,但绩苴歌是客家独有的。受客家山歌影响,纯朴善良的半山客妇女善于唱歌,好绩苴。在室内劳作时低声吟唱,你一言我一言,歌词内容跟生活场景、农业劳动、气候风俗有关,大部分是汤坑地区的客家方言,口语化且接地气。”陈光华说。

  陈光华介绍说,目前,汤坑一带流行的绩苴歌有“有字无调”、“有字无调”而用丰顺山歌套唱、“有字有调”但“字同曲异”三种表现形式,歌词朴实通俗,句式节奏鲜明,结构较为规整,有以字行腔、旋法顺口的特点。“绩苴歌的歌词,是在一年四季12月这个特定内容的基础上,以不同季节结合每个月绩苴、‘氽苴’、织布、卖布等节点,通过叙述的形式,表达妇女们当时的思想感情,反映这一阶层的生活概貌。”陈光华说,绩苴歌叙述的事情都是妇女们自己的实践和感受,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是广大劳动妇女集体的、口头的、实践的产物。

  “我母亲现在年纪大了,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清,但她说自己很庆幸早年教会了儿媳妇绩苴技艺。我退休以后也继续发挥着余热,将绩苴歌创作成流行歌曲,让后辈传唱下去。”陈光华说,如今,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乡村),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或学习绩苴和绩苴歌,这门民间艺术就不会被遗忘。

  尽管已是百岁之人,徐清花仍然身体力行,与年过六旬的儿子陈光华一道致力于绩苴和绩苴歌的传承保护。(记者 林玉莹 特约记者 郑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