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我市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
科创再给力 发展添动力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2-07-24 09:40:52  浏览:-
字号: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存量达264家,数量在粤东西北地市排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去年营业收入比增33%……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随着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狠抓技术攻关

  加快产业升级

  盛夏7月,梅州各地的早稻迎来收割季。位于蕉岭县新铺镇的高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丝苗米种植基地里,300多亩稻田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收割机在农田来回穿梭,一幅丰收图景映入眼帘。而在过去,这片田野却是另一番景象——水稻抗病虫能力弱、倒伏率高、产量低下……

  为攻破水稻抗病虫能力弱的关键问题,高山源公司在蕉岭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的帮助下,对多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栽培试验,研发出广东特优质丝苗米品种“象牙香占”的绿色有机高效栽培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逐步在多个乡镇推广应用,许多农户靠这项技术实现了水稻增产,每亩田地节本增收可达到200元。”高山源公司负责人林振良欣喜地说。

  与田间一样“火热”的,还有各大生产车间。在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的梅州市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声,一块块金属薄板被精密地打好小孔,即将被加工成一块块高精密印制电路板,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近三年,我们公司攻克高阶HDI印制电路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系列新产品,累计新增销售额达10.2亿元,新增利润近1.1亿元。”志浩电子公司技术总监戴晖介绍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山源公司水稻基地的蝶变和志浩电子公司的快速发展,是我市各企业强化各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目前,我市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全市有15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起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力推动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完善激励政策

  释放创新活力

  “获得这个奖项,说明我们的新技术获得了认可,也标志着我们消化内科的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日前,我市公布2021年度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当得知市人民医院的“新NOTES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该奖项二等奖时,项目主要完成人、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心主任医师王胜炳表示,他更有信心带领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了。

  在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支持下,我市2020年设立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极大地激发起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经各领域资深专家客观公正的技术评审,该奖项已产生两批共55个获奖项目。“这些获奖项目都是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的项目。”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昌栋介绍说,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后,全市涌现出嘉元科技、博敏电子、志浩电子、华清园科技、中大南药等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头部科技企业,在促进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科技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环。除设立相应奖项外,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重点安排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梅州。2021年,省内院校向我市企业转移技术成果135项,同比增长229.27%,增幅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一。

  深耕勤种,终获硕果。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浸润着全市科技战线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下来,我们将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两大重点,集中资源要素支持‘打粮食’项目,建平台、引人才、抓保障,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全力推进梅州科技创新事业再上新台阶。”李昌栋说。(记者 吴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