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我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让老建筑活起来再火起来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2-08-29 09:36:55  浏览:-
字号: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穿梭在城市街区、乡间村落,随处可见鲜活的历史见证,每一处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贯穿于城乡建设,出台多个配套政策给予支持,有序实施保护利用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价值。

  唤醒历史建筑

  融入城市生活

  历史建筑是人类的集体记忆,每一座历史建筑的背后往往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故事,铺陈着人事代谢、薪火相传的浩荡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有历史建筑316处,覆盖8个县(市、区),形成了以客家宗祠民居为主,学校、工厂、名人故居为辅的交相辉映格局。

  醉经楼、司马第是位于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的两座历史建筑,走进其中,可从砖瓦、楼阁间探寻当年其兴盛时的故事。“2021年它们被市政府列入第四批梅州历史建筑名录。我们积极向上争取了520多万元资金用于这两座建筑的保护修缮,并于今年5月启动修缮工作,目前修缮工作已进入尾声。”西郊街道重点项目办黄俊岳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西郊街道办多次对这两座建筑进行全方位勘察,并走访相关宗亲,最大限度地保存建筑原貌,对它们进行防护加固、现状修整。“老建筑涉及权属问题复杂,为更好地推进修缮保护、活化利用,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依托在家老党员、‘叔公头’与老建筑权属人后裔进行沟通,征询他们的意见,深入了解相关诉求。”黄俊岳说。

  一批批历史建筑得到修缮保育,同时也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的老建筑在修缮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既保证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又嵌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百侯古镇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其中有66处文物保护建筑、历史建筑等。我们根据各自特点,将其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场所。”大埔县百侯镇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梅州被列入广东首批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名单。此后,我市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快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活化利用,让一大批历史建筑在保护中“活起来”。

  挖掘特色资源

  提升时代价值

  梅州目前有1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8个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我市积极挖掘名镇名村名街的资源禀赋,让积厚流光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望杏坊位于梅江区西郊街道,其内古屋名居资源丰富。为挖掘和重塑历史街区的形象,梅江区以加强风貌管控和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大力推进望杏坊保护开发,让望杏坊逐渐开启“新模式”。“如黄泥墩社区,池塘清淤后建成景观池塘,座座老屋也得到修缮,相信布展老屋开放展览后会让大家对老街老建筑有更深的了解,也会迎来更多游人。”望杏坊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说。

  梅城江北凌风路是我市首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每个角落都有道不尽的故事。近年来,梅江区不仅对老街进行渐进式微改造,让老街延续古色,而且不断完善老街基础设施,让老街居民居住更舒适。此外,在前期修缮保护的基础上,梅江区提出了“5街20巷”提升改造工作思路,进一步擦亮老街特色。

  百侯镇是我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走进这座千年古镇,漫步于蜿蜒的村道,肇庆堂、海源楼、企南轩等老建筑掩映在绿荫之下,静待着前来观光的市民和游客。“近年来,我们镇通过创建4A级景区,推动老屋老街保护与利用的融合发展。”百侯镇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镇将以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筑为依托,全面发力将百侯古镇打造成一个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翰林古镇文化旅游区,全面激发古镇新活力。

  在不断赋予“古色”新的时代价值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等,让大批“红色宝藏”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记者郑炜梅 洪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