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梅州开新局
2024年怎么干?有哪些大举措、大部署?
8位县(市、区)委书记立下“军令状”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4-02-21 14:25:41  浏览:-
字号:


  市委副书记、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

  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

  2023年,梅江区GDP率先突破300亿元,增长6%,完成亮诺目标。2024年,梅江区增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突破,打造“客都首府、活力梅江”,实现“GDP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投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的年度目标。

  一是聚力“百千万工程”,深化“一图一策一表”,培育“五大百亿产业”夯实强区之基,净增50家“四上”企业,抓实筀竹等6个典型村建设,聚焦重点区域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出实效、出形象、出经验。

  二是聚力融湾先行区建设,用足用好《梅州方案》,推动梅州经开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招商引资完成计划投资70亿元以上,依托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推动产业融湾。

  三是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打好服务企业“首日制”、代办制、降成本等“组合拳”,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向纵深发展,积极申报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服务保障博敏、茂叶等28个总投资310亿元的“打粮食”项目建设,净增省级科研创新平台7家以上,纵深推进“引智强企”,在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聚力绿美生态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我为梅江种棵树”活动,用好“四旁”“五边”推进区镇村绿化,完成植树43万株以上。

  五是聚力打造“青春之城”,把适宜青年、服务青年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各方面,扎实开展“免费梅江”系列行动,推进嘉应古城“5街20巷”提升改造,服务青梅创业园、数字BPO产业园等平台发展壮大,让青年在梅江更有为。

  梅江区将持续深化“扛责任转作风抓落实”,加压奋进、实干争先,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梅江贡献!


  梅县区委书记 温助民:

  以“五个坚持”建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2023年,梅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48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5 亿元、同比增长7.7%,较好完成亮诺目标。今年,我们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举全区之力建好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力争全年GDP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一是坚持产业支撑促发展。突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做大做强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贯通上下游的百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坚持以城带乡促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培育、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切实以产业发展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深入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打造中央商务区,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带动力辐射力。

  三是坚持以绿为美强底色。按照“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突出“三江四线”“四旁五边”,建设十大主题林、创建十大最美样板“双联双建”活动,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力。发挥嘉元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运营好2个“反向飞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建设好运营好梅州综保区、国际陆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打通融湾入海新通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持续转作风树新风,切实以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梅县区环境大提升、事业大发展。


  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

  全力当好梅州“百千万工程”主力军

  2023年兴宁GDP实现213亿元、比增6.2%,完成亮诺任务。2024年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鼓已经擂响,兴宁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加快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全力当好梅州“百千万工程”主力军,力争GDP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一是抓深化改革促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农业加工、外贸外资等4个激励政策,支持46个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以上,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个,人才引育超1.2万人。

  二是抓项目落地促产业发展。落地融湾“梅州方案”,聚焦医疗器械、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体育运动休闲、商贸物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强化增资扩产、招商引资、培育上规,力争引进项目投资超90亿元、净增“四上”企业超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消零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6%。

  三是抓典型示范促乡村振兴。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典型镇村和重点区域建设,答好“四道题”,确保“百千万工程”出形象、出成果、出经验。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抓好四望嶂历史遗留矿区改造开发利用,针对性做好县城、圩镇、乡村、道路增绿植绿工作,实施林分优化4.5万亩,新造林1.8万亩、森林抚育4.2万亩。

  四是抓社会治理促民生提升。一体推进“1+6+N”治理体系,深入开展“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无信访”村(社区)创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实事,高水平打造平安兴宁、法治兴宁。


  平远县委书记、县长周小勇:

  聚力“六个加速”全力推动平远加快振兴

  2023年,平远县GDP增长6.6%,完成各项目标。2024年,平远县,全力推动平远苏区加快振兴、加速崛起,力争全年完成GDP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重点从六个方面加速发力:一是加速推进苏区融湾。用足用好苏区融湾政策,积极打造融湾平台,推动平远高新区、南沙·平远“反向飞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华润钙基、众呈硅能、瑞梅铁路平远段等项目建设;推行招商引资全程代办服务,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二是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全力实施工业兴县,加快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主导产业,促进富远稀土、盈华材料、正远实业、正大康地、飞龙果业等企业达产满产,力争“四上”企业净增20家以上。全力建设农业强县,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等平台作用,持续壮大种植生产、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推动旅游旺县,抢抓梅龙高铁开通机遇,持续推进五指石、南台山等景区景点一体化运营,实现乡村游、红色游、生态游联动发展。三是加速实施科技创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在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人才引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国家级稀土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全县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5%、45%。四是加速建设美丽城乡。坚持“规、改、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典型镇村、示范路段、省际交界处等重点区域建设攻坚,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圩镇建设等工作。五是加速建设绿美平远。广泛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系列行动。六是加速推进改革创新。全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改革,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等典型培育。


  蕉岭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刘鸿涛:

  以头号力度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2023年,蕉岭抢抓“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入海重大机遇,GDP增长7.6%,实现年初亮诺目标。2024年,蕉岭将以紧扣融湾入海、规划先行、环境提升、产业振兴、改革创新、艺塑乡村,以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勇前行,确保GDP增长6%。

  一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争当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示范。建强主平台。集中资源要素,全力推进广福省级特色产业园、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以及蕉岭至武平高铁、货运铁路专用线、205国道改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融湾入海桥头堡。再造新支柱。在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强链延链的基础上,依托资源禀赋,引进实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力争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今年落地。培育新业态。发展食品工业,探索建设食品产业园,争创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二是突出产业为要,争当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坚持高标准规划、低成本建设、市场化运营,加快丝苗米、毛竹、蜜蜂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高质量打造石窟河沿岸经济示范带,引领带动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今年达到15万元以上。深育竹业。培育全竹产业链,从田间地头到联农带农、镇村收入壮大到毛竹产业强链兴业一体化推进,打造国内领先的活性炭生产基地。艺塑乡村。全面发动、全县动员、全员参与,集中攻坚美丽圩镇、绿美生态、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

  三是突出改革攻坚,争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示范。加力提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双国家级试点”,从落规划、腾空间、增耕地、导产业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力要素保障。


  大埔县委书记黄增国:

  发力四大重点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3年,大埔GDP增长5.4%,与年初亮诺的目标有差距。2024年,大埔将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县GDP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重点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狠抓县域经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推动大埔电厂二期完成投资12亿元,力争62亿元的青溪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审批,加速传统陶瓷技术革新,加快推进鸿智信、博睿能、玉丰特陶等8.7亿元的现代产业项目投产。围绕半导体、瓷土深加工、电池储能等方向,建强新型陶瓷产业园、科技创新园等平台。立足融湾入海,用足《梅州方案》,确保完成50亿元招商任务。

  二是狠抓城乡融合。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建设攻坚,加快推动县城第二自来水厂、老旧小区改造等10亿元的民生市政项目、茶阳防洪堤等14.5亿元的交通水利工程。重点抓好红色三河、高陂陶瓷生产、百侯文旅研学、西河创新创意等专业镇特色镇,力争新增30家以上“四上”企业。

  三是狠抓乡村振兴。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反向飞地”模式,科技赋能蜜柚、茶叶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5%。全域推动修好路、多种树,强清拆、管风貌,“一图总览、一网总管”系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重点抓好三河典型镇、6个典型村和20个重点村建设,推进汇城村华润希望小镇,打造“十里梅河”绿美乡村示范带。

  四是狠抓绿美建设。围绕实施“三大任务、九大工程”,抓好“四旁”“五边”全民绿化,全力完成林分改造3.85万亩、森林抚育3.7万亩,建设环九龙湖绿美建设示范带,稳步推进三河坝绿美公园示范点项目。大力发展南药、油茶、林下养殖等绿色经济,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加快推动红色苏区实现绿色发展。


  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

  奋战百千万 争创新业绩

  2023年,丰顺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实现GDP增长9.5%,增速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4,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年初亮诺的目标。今年,全县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重点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快融湾入海步伐。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用好“苏区+湾区”的叠加政策,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推动年度计划投资65亿元的109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二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政策支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力争高新企业达33家以上,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创新典型,推进电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打造绿色钢铁产业。三是加速优质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智能制造、电子电声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海珠(丰顺)产业园,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力争今年园区产值突破110亿元。积极培育“四上”企业,力争新增50家以上。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巩固深化“两个100%”改革成果,推行“首问负责制”改革,大力开展暖企行动,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五是以商引商精准招商。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努力完成市下达84亿元招商引资任务,力促立讯智造项目年产值突破35亿元,威富通讯、立能派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项目尽快投产。

  下来,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的部署要求,继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创新实施机关联基层共建共管绿美丰顺大行动,加快建设品质县城、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努力在消薄县中走在全省前列。


  五华县委书记钟秀堂:

  集中精力抓发展 加压奋进勇争先

  2023年,五华GDP增长4.5%,与年初亮诺目标有差距。2024年,五华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扭住“百千万工程”总抓手,加压奋进、拼搏实干,GDP增长5.5%,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一是大抓“百千万工程”。把壮大县域经济摆在首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企业主体、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关键要素发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企业,力争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发挥苏区融湾“最前哨”优势,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推动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提质增效,精心打造培育智能制造、新型储能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年计划引进项目总投资84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投资59亿元。抓好梅蓄二期、华城南网储能、景田百岁山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新增“四上”企业50家,其中规上工业13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以上。

  二是大抓绿美生态建设。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绿美建设,不断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狠抓“四旁”“五边”绿美,倡议“我为五华种棵树”,切实提高城乡绿化率。

  三是大抓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认真答好“四道题”,优先建好典型镇村、重点区域。放大“产业村长”效应,提速建设产业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创建“无信访村(社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同时,五华将增强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两个100%”,推进“极简审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建赋能“八大工程”,推进干部转作风、讲担当、抓落实,广聚良才、广纳良言,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全力以赴完成亮诺目标任务,交上满意答卷!(整理 李艳良 江婵 刘晓娟 何梓瑜 黄科  摄影 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