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计划规划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本网  时间:2021-02-07 10:20:08  浏览:-
字号:

梅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梅州

足球特区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

  现将《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体育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2月7日


   

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

   

  目     录

   

一、发展基础 5

(一)区域足球发展历史厚重 5

(二)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5

(三)足球运动优秀人才辈出 6

(四)校园足球规模逐步壮大 6

(五)社会足球发展蔚然成风 7

(六)职业足球发展成绩斐然 7

二、总体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特色创新标志 10

(三)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13

(四)主要目标 13

三、主要任务 16

(一)创新足球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 16

(二)构建全市“三系一体”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 18

(三)推进校园足球体教一体化融合进程 20

(四)培育职业足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2

(五)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24

(六)培育一批重大品牌足球赛事和活动 26

(七)壮大足球产业发展体系 27

(八)丰富完善足球文化与交往体系 30

(九)着力提升足球科研创新水平 31

四、保障服务措施 33

(一)组建保障有力的组织机构 33

(二)加快组织实体化建设 33

(三)编制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系列规划 34

(四)出台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扶持措施 35

(五)实施高水平足球优才成长战略 36

(六)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 36

(七)创新土地和金融服务支持方式 37

(八)落实税费等专项优惠政策 38

(九)完善足球人才相关政策 38

(十)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39

(十一)全方位加强宣传和推广 40

重点任务及牵头责任单位清单 41


   

  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8月颁布了《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支持梅州建设足球特区、中国足协足球改革试点和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等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系列战略部署,加快落实《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建设梅州足球特区新要求,遵照广东省体育局提出的建设梅州足球特区的具体指导意见,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梅州足球特区的宏伟工作任务,确立了以建设梅州足球特区为龙头,以梅州足球新的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为两翼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制定了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和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通过建设梅州足球特区,加快区域先行先试,积累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梅州城市足球发展整体水平,突显梅州作为传统足球之乡在中国足球运动和足球产业发展中的特色,以足球为突破口带动梅州城市转型升级,为此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区域足球发展历史厚重。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是世界客都,也是著名侨乡,文化特色浓郁。梅州是现代足球传入中国内地的发源地,自1873年外国传教士最早在梅州五华引入现代足球,100多年来在中国足球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1956年被誉为“足球之乡”。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原国家体委确立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地区之一。2013年梅州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足球)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2018年梅州获得中国足球协会批准,成为全国15个足球青训中心之一,同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并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首批特色运动休闲小镇中唯一的足球特色小镇。2019荣获住建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发的“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示范城市”,并入选首批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

  (二)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尽管梅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多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振兴足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加大对梅州足球发展的投入,为梅州建设足球特区和打造国内一流足球运动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2010年)、《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的实施意见》(2013年)、《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2015年)、《足球文化产业布局策划方案》(2015年)、《梅州市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2020年),这些规划、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夯实了梅州足球发展的基础,加快推进了梅州足球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三)足球运动优秀人才辈出。

  作为现代足球进入中国内地最早的城市,梅州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足球人才,如名扬全球的“球王”李惠堂以及以其为代表的梅州籍球员一直是民国时期参与国际重大比赛的主要骨干。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籍球员更是长时期活跃在中国足坛,培育出曾雪麟、张均浪、蔡锦标、谢育新、王惠良、郭忆军、池明华、杨宁、黄德保、张小文、伍文兵、钟小健、吴伟英等一大批足坛精英。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梅州先后为各级国家队、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超过300多名优秀足球运动员,为中国足球运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校园足球规模逐步壮大。

  目前梅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00多所,其中拥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5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3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62所,市级以上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市体校被授予国家后备人才基地,全市获得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1个、省级试点县(市、区)3个。2019年获批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是全省唯一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满天星”训练营的地级市。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人数超过25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人数的40%以上,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近年来向各级职业俱乐部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100多名,输送到高等体育院校足球专业大学生100多人。梅州拥有健全和完善的全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仅2018年就组织了2200多场次不同级别的校园足球赛事,多个年龄组别的青少年足球队分别代表中国和广东省参加重大国际和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五)社会足球发展蔚然成风。

  梅州虽属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但得益于区域传统的足球氛围和大众的高度参与,群众性足球运动蓬勃发展。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足球场地超过1000块,平均每万人2.0块,全市各类业余俱乐部达100多个。形成了以各级各类足球协会为平台的全市社会足球竞赛体系,仅2019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足球赛事5313场次,建立和完善了市—县(市、区)—镇—村四级足球联赛,实现了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精彩的全市足球大舞台。作为足球之乡,梅州城乡居民早已形成了“以踢球为乐,看球为乐,谈球为乐”的大众日常娱乐方式,足球成为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六)职业足球发展成绩斐然。

  正是得益于传统的足球氛围和大众的高度参与,推动了群众性足球广泛普及,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2013年由社会人士投资组建了梅县铁汉生态足球俱乐部(后改名为广东华南虎足球俱乐部,2020年解散)和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并参加了当年的中国足协乙级联赛,2017年梅州成立辉骏女子足球俱乐部(现改名为“五华足球俱乐部”)征战2018年中甲女子联赛。经过多年的努力,梅县铁汉生态足球俱乐部和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均晋级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原辉骏女子足球俱乐部)也成功晋级中国女子超级联赛,成为中国职业足坛的亮点,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梅州足球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现代足球发展理念滞后,城市足球发展资源松散,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衔接机制不畅,足球场地与配套设施不足,社会足球组织体系不健全,足球人口规模有待扩大,职业足球俱乐部自主经营能力较弱,足球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明显、足球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衔接度不高、足球历史文化尚未有效挖掘整理、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和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建设梅州足球特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得到解决。

  

1.png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的战略要求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战略部署为引领,以《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引,抢抓中国足球改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以建设梅州足球特区为导向,创新城市足球发展的新理念。牢固树立“带着感情认识足球、带着热情服务足球、带着激情振兴足球、用足球点燃城市梦想”的发展理念,让小足球踢出大产业,让小足球带出大事业,推动梅州美丽与发展共赢。以建设梅州足球特区为龙头,以梅州足球新的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为两翼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以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和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整合城市足球发展资源,遵循现代足球发展规律,转变足球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发展”的城市足球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梅州足球运动的传统优势,着力加强足球运动的组织体系、竞训体系、校园足球、职业足球、社会足球、足球产业、足球文化和对外交流等领域建设,实现“体制机制一体化、要素和产业聚集化、赛事质量品牌化、人才培养基地化、运作投入市场化、技术手段现代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力推梅州足球发展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城市前列,为振兴中国足球和建设体育强国贡献梅州的智慧。

  (二)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特色创新标志。

  

2.png

  ——整合城市资源,创新构建城市足球综合化治理机制。以习近平总书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指示精神为指引,立足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总体框架,依托梅州厚重的足球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足球氛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先行先试,创新全市足球发展一盘棋的体制机制。建立市政府领导下的梅州足球特区工作办公室和全市足球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组织三支城市足球发展主要力量,率先在国内探索和创新城市足球发展综合化、实体化管理机制。通过总结梅州足球发展的历史经验,传承梅州足球奋进精神,破解新时期中国足球发展中城市足球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以打造“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为目标,将梅州打造成中国城市足球创新发展的特色示范区和试点城市,争当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为破解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管理机制瓶颈贡献梅州的改革方案。

  ——遵循足球发展规律,创新构建城市足球青训一体化体制。深入探索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对准当前制约中国足球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认真总结梅州足球人才的成才经验,创新构建城市足球青训一体化的机制。充分发挥梅州市足球协会的行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梅州中国足协青训中心核心平台,依托两个“核心”,打破条块分割,规划和建设好全市青少年足球的培训和竞赛一体化体系。通过梅州市足球协会和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的实体化、一体化管理,打通全市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组织青少年足球人才注册、训练和竞赛的“一条龙”衔接,通过改革统筹好体育系统的U系列和教育系统的校园足球系列的培训和竞赛活动,创新打造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的“中国足球黄埔军校”。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三个系统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竞争合作机制和合力,力争在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三者培训和竞赛的统筹管理上形成全国可以借鉴的创新经验,为破解制约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体制瓶颈贡献梅州的改革模式。

  ——探索市场路径,创新构建城市足球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改善梅州足球发展的投资环境,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引入更多国内外知名体育公司、足球俱乐部以及国际和全国性足球组织区域机构总部落户梅州。推动梅州足球特色制造业和培训、竞赛以及“足球+互联网、足球+文化创意、足球+旅游”等新型服务产业的成长,探索通过足球小镇平台建设推进足球综合体融合发展,将梅州建设成为国内外足球组织区域总部、足球品牌企业总部、智能化足球产品、新兴足球服务业的示范区,培育中国足球产业的“硅谷”。将足球综合产业培育成为梅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梅州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梅州发展的城市名片和国内特色体育城市的标志品牌,实现由传统国内“足球之乡”向新型国际“足球名城”转化的城市发展跨越性战略转变,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足球产业体系贡献梅州的发展路径。

  ——抓住发展机遇,创新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机制。抓住国家启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的机遇,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积极构建以足球为特色的城市发展桥头堡。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足球要素流动和足球产业转移,深挖合作潜力、增进优势互补、携手共建共享,将梅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足球高端人才输送基地和产业投资高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足球运动和足球产业发展的腹地,探索架构起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机制,为推进中国足球发展的区域合作贡献梅州的融合创新标杆。

  

3.png

  (三)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增强对足球改革重要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梅州,服务全国,科学谋划,改革创新,破解制约足球改革发展的关键难题,把改革创新体现在城市足球事业的各方面,为中国足球改革和发展创出一条新路。

  ——勇争一流,服务事业。学习借鉴国内外足球先进城市经验,总结和提炼梅州发展足球的历史经验,大胆先行先试,充分整合全市各级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足球发展优势资源,不断提高足球发展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力推进足球事业各领域的创新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发展和普及足球运动,深度推进全市体育、教育和社会足球资源与民生的结合,夯实足球发展的场地设施等社会基础,激发大众足球参与热情,让参与足球运动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育产业,服务城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产业功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两山理论”与梅州足球综合产业的结合,推动足球综合产业发展融入地区发展战略,促进梅州城市转型升级。

  

4.png

  (四)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2020—2025):创新新时代梅州足球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全市各级政府将足球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建立新型足球管理体制,规划好梅州城市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全市资源,创新青训“三系一体”的新模式、新赛制。从竞赛、训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化体教融合和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全市足球发展体系,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不断完善梅州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机制。立足国际视野,构建内外结合的新型足球教学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机制。至2025年,支持建设一个专业足球馆,新建或提升改造100块足球场,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100%校园足球场地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梅江、梅县、兴宁、五华四个足球重点发展县(市、区)各培育一个中丙联赛以上球队。全市参加中乙联赛以上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总数达到2—3家,力争实现职业俱乐部(男/女)同时进入中国足协超级联赛。培育2—3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力争梅州培育的球员多人入选各级中国(男/女)国家队,全市青少年足球人口占在校学生人数总数达到50%,足球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足球城市管理水平、高水平青少年足球人才训练体系建设和输送比例、参加中国足协乙级联赛以上的职业俱乐部数量等部分主要指标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5.png

  ——中期目标(2026—2030):进一步深化全市各级政府发展足球运动管理的机制,强化梅州市各级足球协会的实体化建设,构建覆盖村—镇—县(市、区)—市的四级足球协会网络。大力推进足球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机制,实现学校—社区—城市一体化竞赛体系衔接有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人才输送机制基本建立。社会各界参与足球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城市足球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至2030年参加中国足协乙级联赛以上的职业俱乐部3—5家,打造3—4项具有国际水平的品牌赛事,足球特色足球校园基本全覆盖,全市持证教练员达2000人以上,有梅州籍成人球员多人进入中国(男/女)国家队,全市青少年足球人口占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达到55%。校园足球、职业足球、社会足球的发展水平和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亚洲地区足球知名城市。

  

6.png

  ——远期目标(2031—2040):城市足球管理水平、足球运动基础设施建设、足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育、足球高水平教练人才数量、校园足球、职业足球、社会足球、足球特色产业和足球文化等领域在国内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足球场地设施数量和开放度、足球人口、足球社会组织数量、优秀足球运动员在各级国家队的人数等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足球国际化程度和交往空间不断拓展,形成具有梅州特色和品牌的足球文化、足球培训、足球赛事、足球产品和足球服务业,足球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全市青少年足球人口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超过55%,成为在全球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足球城市。

  

7.png

  三、主要任务

  (一)创新足球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


  ——推进梅州足球重点方案编制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加快推进《梅州足球发展新十年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两个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方案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多渠道广泛向社会宣传,提高居民和社会团体等对梅州足球的关心和了解,及时公示,广泛征求意见。

  ——加快梅州市足球协会实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管办分离,创新城市足球管理体系,发挥梅州市足球协会的龙头作用。在梅州市创建足球特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市体育局的管理下,加快梅州市足球协会以及各县(市、区)足球协会的实体化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为推进梅州足球特区建设实体化执行机构。扩大和完善梅州市足球协会的管理职能,充实机构和专职人员。至2025年村(社区)—镇(街道)—县(市、区)—市四级足球协会体系基本组建完备,鼓励成立各行业足球协会,健全各类协会内部运行机制,推进行业足球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至2025年全市在民政部门注册的足球社会组织达60家。

  ——建立特区足球发展决策智库平台。成立足球特区专家智库,聘请国内外足球、经济、传媒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外脑”和智库作用。面向全球举办每年一度的“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主题论坛,在梅州市政府举办的城市发展和招商引资大型活动中,积极融入梅州足球特区建设发展的议题,全面提升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运营水平。

  (二)构建全市“三系一体”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

  ——构建“三系一体”的青训整合机制。发挥政府主导,统筹社会资源,构建和完善市、县(市、区)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包括职业足球俱乐部、业余足球俱乐部在内的社会系统等“三系一体”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将三大系统统一纳入梅州市足球协会、梅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的管理之下,统筹制定全市青训扶持政策,完善社会青训机构管理办法,设置市级青训专款,按照中国足协青训补偿机制支持学校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发展。在重点县(市、区)建立足球管理中心分支机构,统筹辖区内所有青训机构的管理。积极引进适合梅州技术风格的国外高水平教练,统一编写青训教材,形成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制体系化青训模式。加快落实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的专用场地设施,通过开发学校场地和利用公园、绿地、山地、荒地、社区闲置空间等设立不同类型的球场,通过低收费、租借等多种方式提供给青训机构使用。在中国足球协会和广东省足球协会的支持和授权下,建立梅州自主的教练员认证等级体系。

  ——构建全市“三系一体”的立体化的竞赛体系。打破不同系统障碍,协调纵横关系,在国内首创全市跨系统的青少年足球竞赛网络体系。依据市、县(市、区)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等三大系统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和技术水平,由梅州市足球协会、梅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建立全市统一的13—18岁年龄段11人制学校足球联赛体系,9—12岁年龄段7人制学校足球联赛体系,小学三年级足球联赛体系。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可在此体系外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的竞赛体系,实现市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系统内部的纵向竞赛体系和各级足协统筹的市—县(市、区)—镇—村四级联赛横向竞赛系统,形成纵横有序立体化的全市统一的足球竞赛体系。

  ——创新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成才机制。创新梅州市、县(市、区)各级足球队选拔机制,打造9至18岁年龄段市级青少年(男/女)足球队伍,畅通运动队成建制的升入更高比赛年龄段,不断优化后备人才多元化成长路径。将梅州市体校足球项目纳入广东省足球协会直属基地,实施各年龄段省级青少年足球运动队“直通车”管理。梅州市体育局和梅州市教育局协调合作,完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保障制度,形成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训练竞赛与文化学习的良性互动机制。借鉴国外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竞训管理经验,结合梅州实际创新运动员竞训管理体系,鼓励和组织参加国内外多样化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活动。组织创新型科研团队针对足球训练比赛的重大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升足球运动训练水平。建立高水平后备人才数据库,推广实施足球运动员统一注册制,由梅州市足球协会统一负责全市足球运动员的注册,对接中国足协和广东省足协运动员注册系统,至2025年参加全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注册运动员人数达3000人。打通人才向上输送的渠道,建立学校—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高等院校)的直通车。

  (三)推进校园足球体教一体化融合进程。

  ——构建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把深化学校足球改革纳入梅州市教育改革整体部署,形成场地、注册、训练、比赛、教练、经费保障一体化管理机制。出台全市高中、初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标准,规范校园足球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足球技能考核标准,纳入学期体育成绩考评体系,进入学生学籍档案。贯彻落实将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测试纳入到中考体育考试项目,按照1∶3∶6的比例不断提升高中、初中、小学特色足球校园数量,在全市创建若干所足球特色幼儿园,扩大女子足球参与规模。至2030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全覆盖,其中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30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40所。

  ——完善校园足球人才培育体系。梅州市足球协会和梅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统一制定梅州市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招收、选拔测试办法和标准,探索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园足球俱乐部,在全市校园大力推广“满天星”训练营。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一体化足球人才训练体系和竞赛制度,全面对接梅州市足球协会、梅州市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的培训和竞赛制度。创新市、县(市、区)校园足球联赛,在训练经费、教练团队引进和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等方面确立市区县专项经费支出。加大校园足球优秀人才出口,积极与广东省足协、国内外各足球俱乐部建立输送合作关系,逐年提升输送比例,打通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向上输送渠道。除输送各级俱乐部之外,扩大输送国内外体育学院足球专业入学的比例。完善嘉应学院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扩大足球特长生招生规模。制定梅州市优秀足球运动员就读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和毕业后梅州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足球专业人才学成后落户梅州创业。

  ——健全校园足球保障机制。创新全市校园足球管理机制,构建规划设计、政策落实、管理考核、科研组织、赛事推广、业务培训和资源统筹等一体化服务平台。鼓励公办学校列支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引入校园足球在线培训系统,将校园足球教师的课余训练、带队比赛纳入薪资等绩效考核体系。增加校园足球教师,采取引进足球骨干教师、聘请足球专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至2025年落实每所中小学配齐2名足球教师。加强梅州校园足球师资培训,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常态化足球教师培训机制,鼓励和奖励校园足球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至2025年实现足球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参加4期常规培训,骨干教师至少2期专项培训。

  ——建立校园足球风险管理制度。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和社会参与的原则,明确校园足球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制定学校风险防控制度和足球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每年从市级足球专项发展资金中为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购买相关的意外伤害险。

  (四)培育职业足球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营造职业足球俱乐部良性发展的环境。建立政府扶持和社会投入的职业足球发展机制,出台职业俱乐部升级、保级和场地设施、赛事服务等奖励和扶持办法。以竞赛成绩为导向,实行俱乐部竞赛成绩与奖励挂钩,建立监督机制,保障奖励资金合法合规使用。优化职业体育俱乐部自主经营的软硬件经营环境,出台具体措施扶持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基地建设,推进“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一体化结合模式。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鼓励职业体育俱乐部开拓学校、社区、行业的足球技术服务市场。加快形成梅州各足球俱乐部参与中超、中甲、中乙和中丙各级足球联赛合理化的结构体系,力争在2—3年内实现中甲俱乐部冲超目标。

  ——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内部治理结构。积极落实中国足协关于规范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各项要求,加快俱乐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引导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规章制度,积极引入职业足球战略投资者,实行会员导向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治理模式。鼓励职业足球体育俱乐部创新治理模式,完善管理、营销、公关体系,组建有社会相关人士和球迷代表参与的俱乐部球迷协会等后援组织,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上市。

  ——鼓励职业体育俱乐部开发多元化产品体系。重视职业俱乐部本土化特色文化的培育,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多层级青训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场经营空间,开发多元化球迷衍生产品。以职业赛事为龙头,打造多元化、常态化的赛事体系,丰富赛事开发产品,改善职业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提升职业俱乐部的经营水平。充分利用世界客都的高端平台,协助俱乐部大力开拓海内外市场资源,力争至2025年中甲以上男子职业足球俱乐部逐步实现自负盈亏。

  ——推动业余俱乐部向职业俱乐部发展。制定业余俱乐部的运营规范和鼓励措施,扶持有实力的业余俱乐部积极参加中国足协各级业余联赛,支持具备条件的业余俱乐部发展升级成为职业足球俱乐部。鼓励各职业俱乐部、业余俱乐部积极参与中国足球青训中心和校园足球的交流互动,扩大俱乐部后备人才来源,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输送渠道,形成俱乐部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五)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把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制定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足球场地标准,将种植草皮的足球场地面积纳入绿地率。2025年,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实现新建居住社区内至少配建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既有社区因地制宜配建社区足球场地设施。2035年,各县(市、区)城市社区实现足球场地设施全覆盖,具备条件的街道、街区内配建一片标准足球场地设施。充分整合体育中心、山地、荒地、公园绿地、闲置厂房、校舍操场、社区空置场所等场地资源,拓展基层社区足球运动场所。出台《足球场地建设、运营及开放共享资金补助办法》,鼓励和补贴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包括专业足球场、沙滩足球场、笼式足球场、气膜室内足球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足球场地设施,简化足球场地设施的申报和建设程序,引导企事业单位自建足球场地设施。

  ——加强足球场地建设运营管理。鼓励公共足球场地通过委托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在满足训练、比赛之外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推动足球场地开放共享。把学校足球场地开放开支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安排财政专项补贴。建立健全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标准、开放要求、开放对象、收费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做到条件成熟即可开放。至2025年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校园足球场地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比例达到100%。引导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所属足球场地设施利用工余时间低收费或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职业俱乐部以适当形式开放场地。逐步形成体育与教育、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建共享场地设施的有效机制。

  ——创新社会足球赛事的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和企业的作用,鼓励组建各种形式的社会足球组织,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拓展社会足球参与形式,逐步建立城区、村镇足球联赛、企业联赛、行业联赛、社区联赛等,覆盖不同龄段的社会竞赛体系。积极推广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沙滩足球,广泛开展各类小型灵活的足球活动,在经费、场地、竞赛、教练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城市社会足球竞赛体系,培育一批单位、企业、乡镇足球示范单位。扩大足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至2025年各类社会足球指导员人数达500人。

  (六)培育一批重大品牌足球赛事和活动。

  ——引进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在中国足协的支持下引进、策划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的国际级重大足球赛事。力争梅州成为2023年在中国举办的亚洲杯足球赛12个承办城市之一,将梅州“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升级为中国足球协会A类赛事,积极协商将国际足联“中国杯”足球赛和“四国女子足球赛”长期落户梅州,积极承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或洲际青少年足球赛事。目前中国足协超级联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梅州将通过大力培育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不断提升目前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和五华足球俱乐部主场的竞争力。依托社会力量和市场运作,常态化引进一批国际著名足球职业俱乐部商业性表演赛事。充分开发梅州作为世界客都的独特优质资源,利用每两年一度的“世界客商大会”,同期举办“客家杯”足球赛或“球王杯”全球华人足球赛和足球嘉年华系列活动。

  ——大力引进和创新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赛事。在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足协的支持下,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将梅州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的发展计划,积极承办“省港杯”“粤澳杯”足球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足球联赛。承办“省长杯”足球赛、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百县足球赛等重大足球赛事。

  ——创新开发一批梅州城市特色本土赛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赛事开发一盘棋,创新打造梅州市—县(市、区)—镇—村四级足球联赛,开发“特区杯”“客家杯”“叶剑英杯”“球王杯”以及“市长杯”“校长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型城市足球赛事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足球赛事。鼓励全市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力量自主创立可持续发展的本部门、本单位以及各类民间足球赛事。至2025年,全市八个县(市、区)构建起县域村级足球联赛体系,进一步打牢建设梅州足球特区的基层基础,浓厚乡村足球氛围。

  (七)壮大足球产业发展体系。

  ——积极引进足球和相关产业企业总部。将足球培训产业打造成为梅州核心产业,大力引进其他特色产业,形成足球高端产业人才聚集的“黄埔军校”效应。制定优惠政策,合理布局空间,优化足球产业和市场投资、商务和生活环境。充分依托梅州在足球青训、后备人才市场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足球培训、竞赛、中介、场地草皮、用品制造、电子竞技、足球创意、智慧足球场馆等领域的国际和国内品牌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梅州,加快完善企业总部落户所需要各类足球产业人才、信息、技术资源保障和生活配套服务。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手段,全方位打造梅州足球特区足球青训人才培训中心、冬训中心、赛事中心、人才交易中心、足球用品博览会等核心平台,吸引各类足球和相关企业总部的落户。至2025年,全市八个县(市、区)要打造“一县一品”足球产业项目,以品牌效应推动整体足球产业发展。

  ——依托足球小镇构建足球产业综合体。积极探索足球小镇综合体建设的内容和路径,以加快建设五华横陂足球小镇为龙头,带动梅县富力足球小镇、雁洋运动休闲小镇、市足球公园、华南虎足球俱乐部基地、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基地、辉骏女子足球俱乐部基地的规划建设。以足球产业为核心,以足球实体经济为依托,树立足球特色品牌,吸引长效投资,打通上下游,大力延伸足球产业链,全力打造集足球人才培训、足球竞赛、足球用品、可穿戴式训练装备以及足球创意、足球动漫、足球电子竞技、智慧足球场馆、足球竞猜、足球影视、足球产品孵化以及博览、休闲、康养、旅游、运动食品、配套商业等全产业链,依托足球小镇创建梅州“国家级足球科技产业示范园”,推动足球产业聚集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扶持若干入园的足球培训、竞赛、中介、装备制造等优质企业上市。

  ——大力发展足球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梅州“足球之乡”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足球装备用品制造业品牌骨干企业,大力培育本土红旗体育、跃速体育等核心制造企业升级改造。鼓励足球用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以足球高端智能化系列用品装备制造和销售为重点,扶持和支持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足球训练、竞赛、裁判等智能化产品和可穿戴式装备。筹备举办以足球系列产品为主题的国际或全国性足球用品博览会,将梅州逐步打造成为全球足球系列产品生产、销售和博览中心。

  ——大力推进足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梅州“5311”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充分依托梅州厚重的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足球的社会影响力,加快推进足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足球冬训基地,培育足球冬训市场。发挥文化旅游、教育、产业等多部门的主动性和资源优势,重点抓好“足球+文化”“足球+旅游”“足球+教育”“足球+金融”“足球+移动电信”等融合产业的规划,各主管部门落实系列开发项目清单和具体推进实施,充分发挥“约球吧”等电子商务、网络媒体、手机足球游戏、足球社区服务平台等智慧化互联网平台,拓展足球文化创意、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和“冬令营”等足球特色旅游新型服务项目,培育若干体教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基地。

  (八)丰富完善足球文化与交往体系。

  ——构建具有浓重地方特色的足球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梅州作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足球)保护与推广城市的独特地位,积极建设中国足球文化圣地,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弘扬梅州足球文化的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影视宣传播作品,提升梅州足球文化的软实力。加快建立中国现代足球博物馆,设立中国足球名人堂,大力挖掘和梳理球王李惠堂以及国内足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包括梅州本土曾雪麟、张均浪、蔡锦标、王惠良、郭亿军、谢育新、池明华、杨宁、伍文兵等优秀足球明星的成长规律和为国争光的感人经历,编辑梅州籍优秀足球运动员成才的励志书刊,记载梅州足球的风云人物,传承梅州足球精神。全市八个县(市、区)充分依托公园、场馆、社区,大力传播足球文化,打造街区足球文化品牌。

  ——加大梅州城市足球对外交往力度。积极与国内外足球知名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发起成立中国足协16个重点城市足球发展联盟,在深化与德国海德霍姆、巴西桑托斯、葡萄牙本菲卡等俱乐部等友好城市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世界其他著名足球城市交流,至2030年梅州足球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达到6个。积极引进国际足球区域性组织机构、欧美知名足球俱乐部和商业组织等在梅州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和经营性机构,建设“梅州足球特区国际足球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国际性足球文化节,将梅州 “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全球华人足球赛等纳入中国足球协会年度赛事举办范围。

  (九)着力提升足球科研创新水平。

  ——构建智慧化足球大数据平台。建立全市足球运动大数据管理系统,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合作,建立全国校园足球运动员注册管理系统和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以两大智慧平台为抓手,及时掌握全国校园足球发展动态,定期发布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报告蓝皮书,将梅州建设成为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数据信息中心。依托梅州多层级足球梯队和较为完善的足球场地设施,构建“约球吧”等覆盖全球的智慧化互联网平台,委托或组建现代化公司管理运营团队积极开发足球赛事、足球旅游衍生产品。

  ——搭建高水平国际化足球科研平台。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球协会的指导下,着眼国际视野,创建高水平国际化的“足球(产业)学院”,启动高水平足球教学人才培养和高水平足球科研人才引进两个平台建设。“足球(产业)学院”将大力吸收世界足球发达强国的足球发展理念、师资力量和教材体系,创新足球高端教学、管理人才的培育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足球发展视野、掌握先进足球发展理念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教练员、裁判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承担国内外高端足球领域的管理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及活动,力争举办一年一度的“足球发展论坛”。

  ——探索提升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的科学规律。建立科学的青少年足球选材与选拔标准,深入摸索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规律,将现代科技与足球训练紧密结合,为足球运动员训练与竞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参照国外足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构建适应中国足球青少年成材的日常训练管理体系、足球训练理念、足球技战术体系、足球比赛风格,研究构建集“选材、训练、竞赛、医疗、康复、科研、管理”于一体的中国青少年足球培育模式。

  四、保障服务措施

  (一)组建保障有力的组织机构。

  组建梅州市创建足球特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规划、建设和政策协调,决定梅州足球特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体育、教育、文化广电旅游、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落实足球特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方针、规划、重大决议和工作部署的职能,积极推进足球特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统筹协调梅州全市足球发展资源,定期协商足球特区建设的具体工作,检查监督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工作成效,统筹协调梅州全市足球发展资源,定期协商足球特区建设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梅州市体育局承担。各县(市、区)参照市级做法建立健全有关工作机制。

  (二)加快组织实体化建设。

  大力推进管办分离,做大做实梅州市足球协会和中国足协青训中心两个抓手。加快梅州市足球协会以及下属县区分会实体化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其行业组织的龙头作用。调整、充实梅州市足球协会的机构和组成人员,扩大协会的全面管理职能,充实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职责明确、规章健全、监管完善的协会管理体制,成为中国足协推进依法自主管理和科学民主决策的地方协会改革典范。强化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的人、财、场地等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国字号青训机构的权威和引领作用,成为统筹全市足球青训人才的核心平台,各区县设立相应的分中心,构建起连接中国足协和梅州青训人才培养的直通渠道。

  (三)编制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系列规划。

  梅州足球特区的建设将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为指南,遵循《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梅州城市发展的实际,按照《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和《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系列编制推动《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梅州足球发展十年规划(2020—2029)》等系列实施措施,启动包括梅州市足球协会和中国足协青训中心实体化改革在内的《梅州足球特区建设重大问题的专项方案》研究。将县(市、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和足球产业作为《梅州市体育产业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核心任务。各县(市、区)将梅州足球特区发展规划和建设纳入一把手工作,通过定期检查、中期汇报、指标考核等措施将梅州足球特区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足球改革发展规划。

  (四)出台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扶持措施。

  出台《梅州市进一步加强足球人才队伍发展的实施意见》《梅州市加强足球竞赛、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梅州市足球场地建设、运营及开放共享资金补助办法》《梅州市业余足球俱乐部暂行管理办法》《梅州市职业足球俱乐部资金扶持办法》《梅州市加快足球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将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纳入《中国足球总体改革方案》和《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实施推进方案,确立梅州在全国城市足球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先行点和特色示范区地位。争取将梅州市足球协会纳入中国足球协会直属会员,确定梅州为新一轮中国足协“突破计划”的足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支持梅州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足球),授予一批以足球为特色的国家和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单位、国家和省体育旅游目的地精品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中央苏区扶持示范单位,支持梅州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足球)转移示范区。争取将梅州列为国家体育总局彩票管理中心足球彩票试点城市,探索包括“彩票+职业联赛主场”在内的足球彩票新的发行种类。

  (五)实施高水平足球优才成长战略。

  加快制定梅州足球特区高水平后备人才成长战略,制定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多渠道、多形式的发现和选拔机制,让更多的技术过硬、素养较高、具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深化青少年足球教学改革,率先在国内创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培育体系。打造高水平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快速成长所需要的家庭、社区、校园足球、青训中心、俱乐部以及经纪人等外部环境,完善足球特长生升学、校园与俱乐部直通车等保障机制。重视高水平足球教师、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通过聘请高水平中外著名教练来梅州讲学以及院校培养、在职进修、出国培训等措施,培育具有国际足球发展视野、了解国际足球发展动态、掌握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育所需要的技战术、体能、心理等教学技能的高水平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教学指导人才。对纳入市属四个足球重点县(市、区)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育给予适当的扶持政策倾斜,对向上输送到不同级别的职业俱乐部和国家队球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专项奖励。

  (六)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

  建议设立广东省“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项扶持基金,获得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对梅州足球场地建设给予省级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在广东省体育产业基金中给予梅州足球产业专项扶持。筹建覆盖全球的“梅州足球特区发展公益基金会”,设立市级“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在梅州试行和推广中国体育彩票足球赛事即开型竞猜,在广东省和梅州市体育彩票公益金中设立用于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专项列支。加大市县区各级政府本级财政支持足球运动发展的力度,完善梅州市公共财政对足球事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市、县(市、区)将足球改革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对落户梅州的职业足球俱乐部、相关体育规模企业总部等给予一次性奖励,制定和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晋级晋升专项奖励办法。

  (七)创新土地和金融服务支持方式。

  全面落实广东省《关于支持足球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广东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空间布局总体方案》,出台《梅州市足球场地建设、运营及开放共享资金补助办法》,将足球及相关体育营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逐年加大新建足球场地的用地指标,加快旧场地的改扩建,下大力气多渠道解决足球场地设施新建和改扩建的资金、土地指标、配套设施用地等实际困难,将足球场地审批纳入快速审批通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对落户梅州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体育企业总部建设和足球小镇等用地指标给予一定的保障性倾斜。鼓励社会投资直接通过或租用方式开发山地、荒地、闲置厂房、社区空间等建设足球场地,制定市、县(市、区)政府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各级各类足球场地设施一次性或常态性补贴办法。

  加强与政策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引导开发性金融资金投入在梅州足球特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足球+金融”系列服务产品,创新梅州足球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扶持和服务职业足球俱乐部、民间实体化俱乐部以及发展足球产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足球场地设施、足球博物馆建设。加大扶持足球俱乐部等足球产业相关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的力度,积极搭建推动金融服务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各类平台,用好用活各级各类国家和广东省足球发展扶持资金。

  (八)落实税费等专项优惠政策。

  足球场馆用于体育活动的房产和土地,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可依法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参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西部地区、中央苏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相关政策,落实对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足球产业相关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对足球场馆的水、电气、热等价格不得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足球领城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足球俱乐部及相关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职业足球俱乐部、体育企业等举办赛事和活动所需的安保、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为主场赛事和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将足球产业作为优先引进和发展类别列入市、县(市、区)各级政府完善招商引资活动,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九)完善足球人才相关政策。

  加大梅州足球特区建设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的力度,面向全球招聘和引进梅州足球特区建设所需要人才,将其纳入梅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有关经费从“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实施“百名优秀裁判员、千名优秀教练员、万名优秀运动员培育计划”,鼓励本土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科研人员、企业家扎根梅州创业,设立“梅州足球特区产业领军人才计划”,吸引高层次、高水平足球特殊人才落户梅州,创新用人机制,采取柔性管理模式,以兼职、顾问、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学者、足球名宿、产业专家来梅州短期讲学、指导,邀请中国足协、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足球协会等上级单位和国内其他城市派员来梅州挂职指导。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工作补助管理办法,将市、县(市、区)体校教练员在非工作日(时间)加班带队训练,公职身份裁判员执法等纳入绩效奖励。切实保障市体校运动员文化课就读政策与措施,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对接,制定本地优秀足球运动员就读高等院校运动训练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优惠奖励政策和优秀足球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产业人才到国内外学习培训等具体扶持。支持由梅州承办国家级、省级各类型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十)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明确全市各部门建设梅州足球特区的目标责任,构建具有强约束效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年度考核结果和市政府督办。对重大足球发展项目建立跟踪评估体系,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梅州足球特区工作纳入市政府督查范围。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追究制度,形成梅州足球特区建设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为确保高质量地推进梅州足球特区的建设工作,全面评估足球特区建设对梅州经济社会的影响,建立完善的足球产业统计体系。

  (十一)全方位加强宣传和推广。

  将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宣传整体纳入梅州全市对外推广的各种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城市综合平台和公益广告,全方位、多渠道,扩大与外地媒体平台的合作,向海内外传递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信息。积极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文化旅游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省政府的相关赛事、活动和会议,扩大梅州足球特区的影响力。利用中央、省和市三级媒体宣传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策划和制定梅州足球特区的整体宣传推广方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安排《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题系列报道,与广东电视台合作设立专题,定期对《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进行追踪报道,在梅州电视台、梅州日报开设《梅州足球特区建设》专栏。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公共社交平台大力宣传梅州足球特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足球特区建设的动态和活动。在各级各类对外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宣传中加入足球产业类别,多部门联合推出“用激情追逐两个梦、用热情办好三件事、用感情踢好四种球”的主题宣传活动,推出梅州足球特区的专门形象标志、吉祥物和宣传口号,在城市公共建筑设施、城市公益广告、城市标志宣传雕塑中积极融入梅州足球特区的元素。鼓励大众创作足球题材的歌曲、影视、书刊等文化艺术作品,为扩大梅州足球特区的宣传提供多种形式的奖励。广泛开展各种城市足球主题日活动,让“看球、议球和踢球”融入市民的生活方式,让足球点燃城市的梦想,让足球实现城市的梦想。

  

附件1.png

附件2.png

附件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