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密不可分。梅州检察机关以推动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多发频发问题为抓手,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的准度、广度、力度,2024年以来共立案90件、制发检察建议13件,用心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更有准度
科技赋能消除安全隐患
近年来,梅州检察机关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数据科技赋能高质效办案,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打造“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研发法律监督模型,聚焦人民群众反映问题比较突出的民生领域,加强公益诉讼精准监督。
梅江区检察院应用违规销售隐形眼镜等医疗器械公益诉讼监督模型,经大数据碰撞筛选,发现辖区内部分角膜接触镜销售企业未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可能存在隐蔽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角膜接触镜直接接触人体眼睛,属于具有较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采取特别严格控制管理措施,无证销售属于逃避监管行为,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巨大风险。”梅江区检察院通过制发磋商函,督促行政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隐形眼镜等第三类医疗器械行业规范管理。相关部门先后出动行政执法人员60人次,对眼镜销售企业进行100%覆盖检查,立案查处3家,及时消除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更有广度
“线上+线下”织密防控网
餐饮外卖、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快速兴起,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但由于配套标准不健全、监管规定不明确等,新业态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兴宁市检察院以网络平台违规销售外卖食品为切入点,开展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检察监督,通过随机抽查平台入网商家,发现多家商户未公示营业执照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实际经营地址与证照地址不符、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履行审查和督促义务等问题。该院及时制发磋商函,督促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推动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健全准入、审核、公示、备案等制度,共整改入网商家47家,促使线下112家商家完善经营手续,不断织密食品安全防控网。
梅州检察机关灵活运用磋商、圆桌会议等形式,推动行政职能部门加强“线上+线下”监管,构建起网络餐饮服务领域“检察监督+行政监管”协同保护格局。
更有力度
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酒问题
梅州是中国传统白酒四大香型之一——米香型白酒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经典的客家酿酒文化,以五华长乐烧、兴宁珍珠红、蕉岭一线天、平远八尺酒等为代表的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酒品牌正在走出“围龙”、走向世界。
五华县检察院在酒类市场专项监督中发现,一些酒类品牌以“傍名牌”“搭便车”的方式,仿造其他知名酒类品牌进行生产销售。该院与五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就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酒问题进行沟通磋商,并向相关部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从源头治理、强化监督、加强宣教等方面提出检察建议。五华相关部门采纳了检察建议内容,及时印发了《关于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辖区90家酒类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立案查处违法经营酒类商品2起,进一步规范了酒类市场秩序。
“检察机关携手市场监管部门着力解决假酒流入市场的相关问题,让我看到了检察官身上的那份担当。”五华县检察院将酒类市场专项监督活动工作情况向人大代表回访通报时,获得了代表们的肯定和认可。
梅州检察机关把护航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围绕食品安全问题,强化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推动整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群众生命健康。(记者 李盛华 通讯员 梅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