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举办新时代法治人才培训班暨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培训。
梅县区丙村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走进商铺检查。(吴丽伶 摄)
梅县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广州参观学习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
梅县区举办住建领域行政执法业务工作培训会。
梅县区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企业走访调研活动。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行政执法质量直接关系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近年来,梅县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省、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将法治的“力度”与执法的“温度”融为一体,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更高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护航全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队伍建设 全力锻造执法铁军
今年4月,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梅县区市场监管局邀请市、梅县区两级执法监督或执法业务负责同志,以规划建设和市场监管执法办案重点知识、疑难问题解析为培训内容,通过集中授课、案例教学的方式,为各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应执法业务骨干进行培训讲解,进一步规范规划建设和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基层执法效能。
这是梅县区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每月一课堂”业务培训的一个缩影。
自2024年以来,梅县区委依法治区办、梅县区检察院联合制定《关于开展梅县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每月一课堂”业务培训的工作方案》,统筹组织区级放权单位按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培训执法人员达700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同时,梅县区建立起行政执法标准化制度化培训机制,分类分级分层培训有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应用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全覆盖。2023年至今,梅县区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院教授等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开展培训30多次,培训人员累计3881人次,让行政执法队伍在培训中汲取知识养分,在实践中磨砺技能锋芒,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行政执法队伍是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政府公信力的守护者。近年来,梅县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努力锻造一支政治信念坚定、业务技能娴熟、执法行为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铁军。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梅县区把好执法人员“入口关”,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每年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综合法律知识网上考试。近3年来,全区共1022人参加考试,通过率96.9%。
为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典型案例的指导、示范、警示作用,今年4月,梅县区印发《关于建立梅县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的工作方案》,建立全市首个区(县)级行政执法典型案例指导制度,旨在通过发布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指导性的生效行政执法案例,进一步完善辖区执法标准、规范裁量规则,全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接下来,梅县区将继续深入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以队伍管理规范化、执法能力专业化、教育培训常态化为方向,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全能型”新时代执法铁军,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执法监督 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近3年来,梅县区加快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通过定期督查、随机抽查、专项评查等方式压实监督责任,坚决纠正和防止执法不严、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权力必须受到监督。今年2月,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正式挂牌;5月6日起,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章正式启用,由梅县区司法局负责管理和使用,代表梅县区人民政府履行行政执法监督具体事务,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至目前,该局共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提醒函7份。为加强执法监督,梅县区还强化检司联动协作发力。2024年,梅县区委依法治区办、梅县区检察院制发《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一季一评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季度随机抽取部分单位的行政执法卷宗,采用现场评查和集中评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行政执法工作经常性监督。至目前,共抽查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90多宗行政执法案卷,督促相关执法部门及时整改,实现“以评查促提升”的目的。
针对涉企乱罚款、职权下放重放轻管、执法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等问题,梅县区近3年来先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政执法不规范专项整治、涉企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职权下放重放轻管问题专项整治、执法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清理和规范工作、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从各个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各专项整治均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梅县区今年高位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整治工作,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推行“亮码入企”“综合查一次”“首违不罚”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加强问题线索搜集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1月至8月,梅县区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下降19.12%,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253万元。
此外,梅县区还全面推进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应用,加大督导力度,形成齐抓共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强大合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进执法办案的规范化、程序化,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近3年来,梅县区累计有793名执法人员上线“粤执法”办案平台办理案件超1万宗。
深化体制改革 夯实基层执法基础
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是打通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来,梅县区成立了17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先后印发制度文件30多份,其中2024年印发《梅县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案件移送管辖、执法案件协调会商、执法程序、法制审核等工作规范,细化规范化建设目标任务,形成纵向有序、横向协调的规范体系。
近年来,梅县区依法科学精准做好乡镇赋权工作,确保下放职权契合基层治理需求,首批下放519项职权,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今年7月,按照编制乡镇履职清单相关工作指引,在梅县区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基础上,对原来由梅县区乡镇行使的行政执法职权事项共381项进行梳理,形成梅县区乡镇拟承接区级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和拟收回梅县区乡镇区级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推动执法力量真正下沉,切实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的基层执法难题。对此,梅县区强化各镇与区级放权单位联动,完善执法日常协助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协作机制,并要求区级部门及时为乡镇执法队提供业务指导,解决执法难点堵点,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
为持续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梅县区除了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每月一课堂”业务培训外,还积极与广州市荔湾区“双向奔赴”:2024年9月,将荔湾区司法局“请进来”,加强双方互动交流;今年4月和9月,梅县区主动“走出去”,赴广州市部分街道调研学习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优秀经验。
“我们还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选取丙村镇作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进行建设。目前,丙村镇已完成规范化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梅县区相关负责人说,同时,该区加强对其他镇的指导,落实场所和制度建设,夯实基层执法基础。
2025年是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梅县区行政执法面貌焕然一新,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在法治梅县的画卷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成为鲜明底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梅县区司法局局长徐涛表示,下一步,梅县区将聚焦执法质量和效能提升,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和制度创新,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吴碧芬 冯森达 王雅 通讯员 陈利枝 曾倩 梅县区司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