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梅县区深入实施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
厚植生态底色 筑牢发展之基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4-25 09:34:43  浏览:-
字号: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点点绿意,方寸之美尽显城市底色……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首批省级林业(油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的梅县区,森林覆盖率达75.54%,到处萌发出盎然生机。

  今年以来,梅县区紧紧围绕“积极打造广东最美林相,努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的总目标,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深入实施包括广东最美林相工程、美丽县城项目工程、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城乡绿美惠民工程、森林生态旅游工程、绿美资源管护工程、绿美保护地提升工程、绿美产业富民工程、绿美梅县增效工程、绿美共享共建工程的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 ”,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热潮。

  增植护绿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植树坑要挖深一点,先把土踩实再浇水……”春天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梅县区公路事务中心组织的东部快线第五标段(雁洋环镇路)植树活动现场,大家挥锹铲土,种下了一棵棵樱花树。“为把东部快线打造成樱花大道,我们去年底在率先通车的第五标段种植了近2000株樱花树,现在趁着春季补种一些。”梅县区公路事务中心计划工程部副部长宋健说。

  雁洋环镇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是梅县区春季植树造林热潮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梅县区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标准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着力将东部快线建成樱花大道,西部快线建成梅花大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森林城市、绿美乡村。接下来,梅县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乡镇和区直机关的职能,通过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等认种认捐认养捐款活动,发动各界力量全面参与绿美梅县建设;同时进一步明确今后的目标、各部门每年的建设任务,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

  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守绿护绿也是关键的一步。近年来,梅县区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了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管护架构,落实区级林长19人,镇级林长157人,村级林长710人,监管员355人,聘用了护林员696人,责任面积273.5万亩,全区三级林长制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目前,梅县区各级林长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都已出台,30个区直有关单位及各镇(高管会)政府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实现由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转为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智慧林长信息管理平台,护林员巡护APP已在全区推广使用,护林网格化全面落实,并实现对护林员巡护工作实时监控,确保基层护林员队伍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今后,梅县区将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深入实施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围绕扩绿、提质、增效下功夫,全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梅县红色苏区绿色发展。

  示范带动 打造广东最美林相

  在梅县区梅畲快线林分优化现场示范点,记者看到,两个月前干群携手栽种下的树苗错落有致,迎风挺立。据介绍,该示范点建设规模为6538亩,选用红锥、闽楠等珍贵树木和南山枣等特色树种,按照“伐松补阔+营造多树种混交林”“抽针补阔+套种多树种混交林”“弃弱留强、弃曲留直、弃劣留优、弃密留疏”的原则,对沿江、沿线松材线虫病发生疫区纯松林进行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

  这是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后,梅县区迅速行动,聚焦打造广东最美林相,自筹资金1267万元,率先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林分改造示范点工程,由梅县区委书记亲自挂点。“力争通过3年建设,珍贵树种为主的乡土阔叶树由20%提升至65%以上,以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造林亩产值的大幅提高,把梅畲快线林分优化现场示范点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出城重点景观廊道。”梅县区林业局三级主任科员涂越昌说。

  林分优化、林相提升,是梅县区精准提升森林品质,打造广东最美林相的关键抓手。“所谓林分优化,就是指通过人工造林、更新优化、抚育等人为干预的方式,去除质量低的树种,补植质量高的树种,从而调整森林的树种组成,增加林冠的层次。”梅县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负责人黄国烽介绍道,通过林分优化可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使森林变得更加美观,让森林内部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与此同时,梅县区还全面启动了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段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建设。“以丙雁松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城镇周边第一重山为重点,按照‘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有亮点的林分优化和林相提升工程,打造‘开窗见绿、抬头赏景、四季有花’的重点生态景观廊道,不断刷新丙雁松示范带的新颜值。”梅县区林业局局长邹卓祥表示。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梅县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梅县区绿美梅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入推进绿美梅县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了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绿美梅县工作机制,形成三级书记抓绿美工作的良好局面。

  当前,梅县区不断加快绿美梅县建设,将2023年绿美梅县十大工程示范点项目详细落实到单位,并计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6万亩,其中森林抚育提升工程2万亩、新造林抚育2万亩、林分优化2.6万亩,让山更绿林更美,为梅县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林下生金 发展绿色惠民产业

  走进位于梅县区松口镇的中大南药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垄垄五指毛桃在林下遍地生绿,长势良好,另一边,一排排桉树下种满了红豆杉,在阳光下随风飘扬。“五指毛桃生命力强,适宜在山地、旱地生长,属于粗放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种植后只需要定期施肥和除草,护理成本低,无论卖干货还是鲜货,每亩纯收益较为可观。”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锐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在松口镇承包了约4.25万亩林地,利用林下优质资源发展种植红豆杉、五指毛桃、岗梅、广金钱草、澳州坚果等约10000亩。“林下种植南药,既不用毁林伐木,又具有保护水土的作用,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同时,可提高林地利用率,实现生态与经济并重,美丽与发展共赢。”陈锐说,公司每年还投入500多万元对现有林木及南药采取劈草、施肥等抚育措施,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不断扩大,当地村民还能通过分包林下南药种植、抚育、采收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劳务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双增收,让美丽生态变为“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我平时主要负责管理红豆杉、五指毛桃等林下南药,工作量不大,待遇还可以,对我来说既增加了一份收入,也能照顾到家庭。”在基地务工的姚燕飞告诉记者。

  这是梅县区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梅县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原则,利用优质的森林资源做强产业、做出样板,点“绿”成“金”,变“林”为“宝”,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绿美梅县。

  目前,梅县区林地面积273.5万亩,全区种植油茶2.2万亩、红豆杉约1万亩,建成了油茶、红豆杉、梅片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种植示范基地,参与林下经济生产的农户约6500户,林业产业总产值约34.28亿元。接下来,梅县区将从机制创新入手,探索林业规模集约经营,同时持续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利用好优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惠民产业,让绿水青山“底色”更美、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冯森达 王雅 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