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聚焦“小切口” 融入“大治理”
大埔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3-06-08 09:26:33  浏览:-
字号:

  大埔县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为抓手,着力在社会治理中优体制、促善治、创特色,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红色基因引导乡村善治”等一系列基层治理探索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群众自治 推进基层治理破局出新

  初夏时节,漫步在大埔县银江镇明新村南树窝自然村村道,只见道路平坦干净,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广场上村民舞姿翩翩,幸福洋溢在笑脸上……眼前的南树窝自然村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绚丽舒展,秀美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得益于社会治理创新,才有我们南树窝今天的日新月异。”说起村里的变化,当地村民一脸自豪。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据南树窝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会长房子雄介绍,过去,南树窝自然村村民忙于农活,环境整治参与率不高,村子里环境问题诸多。为将村里的事办好,该村决定成立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

  据了解,自2017年南树窝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成立以来,吸纳老党员、青年骨干、村民代表等,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充当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

  前几年,南树窝自然村主村道扩宽工程需不同程度占用沿路不少村民的田地,一开始有村民意见很大,通过理事会成员逐一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没有一人因此“扯皮”或阻拦施工。同时,村理事会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联合镇村相关部门,建设了村口广场和尖山公园,在村口设立了村民活动场所,并在村道两旁种植樱花和杨梅,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从村庄的规划设计,到项目建设的实施监督等大大小小环节,理事会成员都会参与其中,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起来,及时向村委反映村民们的想法。”房子雄告诉记者,理事会成立以后,在村民和村委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

  近年来,大埔全县各镇(村)大力实践“党小组+村民自治组织”“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社工+志愿者”等自治模式,让群众当“主角”,村民逐渐从“站着看”变成了“当家干”。如百侯镇侯南村推行“巷长制”、百侯社区推行“楼长制、街长制”,茶阳镇太宁村推行“板凳会议”,洲瑞镇南村村村民议事日等民情互通机制。此外,大埔县还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宗亲会等民间组织作用,打造百侯镇“涌哥调解工作室”和桃源镇“乡贤调解工作室”等特色基层调解模式,不断丰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和形式,实现“问事有渠道,办事有效率”和政府治理、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法治先行 推进基层治理提质提效

  5月25日,时值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大麻司法所所长房雁阳与派驻律所的驻村律师何清琼一同到大麻镇小留村为群众普及宣传民法典、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免费的法律咨询、法治大礼包……活动现场吸引村民纷至沓来,大家积极踊跃参与。

  “大爷,生活中要是有什么困难就可以和我说说,不要心里藏着……”趁着下乡宣传的机会,房雁阳和村民们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房雁阳深知,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获得村民的信任很重要,只有和村民打好了关系,才能更好地在矛盾纠纷中扮演好沟通桥梁的角色。每周二,房雁阳都会驱车来到乡下,主动和村民拉家常,在他看来,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村民所急所想,也能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

  今年年初,房雁阳和村干部一起下乡时,村民刘某向他们反映附近一户村民养殖的家禽数量过多,产生的噪声和异味影响了附近村民正常生活的问题。房雁阳得知后第一时间介入调解,经过多轮的宣传教育和耐心劝导,该村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并承诺会尽快处理。最终,该村民将家禽迁移至较偏远处圈养,顺利化解了矛盾纠纷。

  “在农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赡养老人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成为村民们解不开的‘心结’。”何清琼认为,正是由于部分村民法律意识不强,矛盾才时有发生。通过加强普法,让村民们懂得依法办事、遇事找法,树立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矛盾纠纷。

  2020年,何清琼成为大埔县的一名驻村法律顾问,定期进村开展法律咨询,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在普法过程中,我会梳理村民经常反映的法律问题,重点围绕宅基地、婚姻等村民关切的领域进行普法宣传。”何清琼说道。

  这也是大埔县律师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埔县司法局以执业律师为“骨干”,以法律服务为“触角”,有效整合资源,不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据了解,目前大埔全县256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至去年年底,全县驻村律师为村(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4053件,其中法律咨询3068件,法治宣传971次,出具法律专业意见4件,人民调解9宗,其他法律服务1件,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农村移风易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通了法治建设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重心下移 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黄法官,我和黄某章和解了,我付9500元,两头牛归我,黄某章的牛吃禾苗的损失也一笔勾销,辛苦您了。”今年2月,还在外出开展执行工作的大埔县人民法院光德诉讼服务站驻点法官黄坤伟接到了光德镇富岭村村民郭某富的电话,对他帮助调解其与黄某章因牛吃禾苗一事产生的纠纷表示感谢。

  去年6月,黄某章养殖的牛群多次跑到村民郭某富承包的水田里偷吃禾苗。郭某富多次沟通无效后,把偷吃牛牵走3头,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其间,经当地调解,双方曾一度达成协议,约定黄某章赔偿12000元给郭某富,郭某富将三头牛还给黄某章。但在送牛环节,郭某富没有见到钱,便拒绝还牛。迟迟等不到赔偿的郭某富忍无可忍,于今年2月6日向大埔县人民法院起诉。

  “你们的纠纷打官司伤和气,我们诉讼服务站的法官会联系你们做调解工作。”大埔法院立案庭的同志指引郭某富先行诉前调解。郭某富同意了。

  “对簿公堂并不一定能让当事人得到最理想的结果。”2月16日上午,在富岭村岭背塘,黄坤伟边走边说,“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就是要让老百姓的心结在基层省事省钱省力地解决。”

  但调解过程却一波三折,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争论不休,火药味越来越浓。经过多轮调解,郭某富表示愿意支付7000元买下其中的两头牛。黄坤伟特地向牛贩咨询当下一头牛的市价后,立即与光德司法所所长刘煜强一起探讨新的调解方案。三天后,郭某富与黄某章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郭某富一次性支付黄某章9500元,两头牛归郭某富所有。

  “大埔法院连续两年受理的诉讼案件下降”。黄坤伟认为,其背后是大埔法院3个人民法庭、14个诉讼服务站、13个法官服务点所形成的基层治理格局在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大埔积极探索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如大埔法院探索“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在前、法治宣传全程”诉源治理模式,构建了“庭、站、点”纠纷化解体系,在全市率先完成诉讼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村、工业园区等建立13个法官服务点,并在服务点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将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触角延伸到基层。2021年以来,大埔法院驻点法官到“站”、到“点”服务621次,参与诉前调解416次,成功调解案件318件。

  此外,大埔县建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医疗卫生、家庭纠纷、商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形成法院诉讼、人民调解和行政监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1年以来,累计诉前解纷2119件,调解成功1481件,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余灏 罗文燕 通讯员 古俏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