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落实情况公开
兴宁市奋楫“百千万工程”全力绘就“三年初见成效”富美画卷
千年客邑齐昌向荣 风华正茂希望无限
来源:梅州日报  时间:2025-08-22 10:58:51  浏览:-
字号:

三年来兴宁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兴宁南站建成投入使用,兴宁迈入高铁时代。

  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2年200.99亿元增长到2024年225.16亿元、增速达12.03%,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前15名,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四星级服务园区……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兴宁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产业为载体、环境为基础、改革为动力,加力提速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实现。如今,兴宁市正以“再造一个新兴宁”的气魄,绘制出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

  产业提质

  县域经济向上向好

  在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机器轰鸣声从各个厂区传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今年6月,兴宁市举行2025年上半年重点产业项目开工竣工活动,33个重点产业项目进行开工、竣工或签约,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业、医疗器械、现代轻工纺织、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项目在兴宁市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得益于兴宁市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去年来,兴宁市通过积极推行政企双月座谈会、五证联办等措施,以及聚力建强主平台,推动出台“园十条”,深化与梅州高新区合作共建等,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同时,兴宁市狠抓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体育运动休闲5大产业攻坚队,以及3支招商小分队,积极开展兴商回归行动,推动金雁电工技改扩产、跃速体育等一批项目落地生根。2025年上半年兴宁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增14.9%,增速梅州排名第一;招引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达47亿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兴宁市积极实施工业倍增、园区品质提升、公共品牌培育等行动。突出产业、企业、园区“三大抓手”,全力培育生态特色食品、电子信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休闲三大五十亿产业集群。2024年,兴宁市规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百家、规上工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元;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89亿元,比增12.4%。

  三年来,兴宁市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四上”企业由2022年末的184家增长到2024年末的303家、增速为64.67%。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2年的200.9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25.16亿元、增速达12.03%;今年上半年GDP实现111.06亿元、比增8.2%,增速排名全省第3。

  品质提升

  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驱车进入兴宁城区,只见路面整洁、楼房高耸、绿树环抱,一幅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美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兴宁市以城乡环境整治“1+N+1”为具体行动措施,以“绣花功夫”精细治理,统筹推进城区、圩镇、乡村三级联动,探索出一套契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打造了干净、整洁、安全、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四大高速出口重塑门户形象、城区干道变身迎宾长廊、宁江亲水公园加快建设、63个老旧小区破茧新生、文峰古塔即将绽放时代新韵、总投资5.79亿元的石壁水库与和山岩水库水系连通工程润泽一方……在兴宁城区,通过实施城区品质提升五年行动,这座小城正以“绣花功夫”扮靓千年客邑,用“匠心情怀”铸就幸福家园。

  镇村面貌同样在持续改善。这三年来,兴宁市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307栋、“三线”整治327公里,典型镇村建设第一批示范领跑,第二批硕果盈枝,第三批12镇36村战鼓雷鸣。2处省际门户靓妆迎宾,6条示范路串珠成链,梅龙高铁沿线变身生态画廊。特别是大坪、径南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专业镇建设名单,以及叶塘镇被评为省文旅特色镇(入库级)和梅州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在位于黄槐镇的四望嶂矿区旧址上,岭南国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曾因煤炭产业兴盛而闻名的小镇,随着资源枯竭与生态压力的双重挑战,一度陷入发展困境。在黄槐镇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后,它以“军旅特色”为锚点,依托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与生态治理修复,实现了从“黑色工业”到“绿色军旅”的蝶变,取得初步成效。

  开展典型镇建设以来,黄槐镇积极落实“整体规划、细化项目、重构再造”的要求,岭南国防教育基地如今已雏形显现、绿美广东生态点建设全面铺开、黄槐典型镇建设如火如荼,“建、管、运”一体协同,推动昔日的“煤炭小镇”向“军旅特色镇”蝶变。值得一提的是,黄槐镇党委获评2025年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兴宁市下好“五步棋”破解“五难题”全力打造黄槐军旅特色典型镇》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创新与突破案例。

  创新赋能

  改革活水奔涌激荡

  今年4月,兴宁市结合省、梅州市部署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围屋家访”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实际,精心谋划实施了“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各级党员干部纷纷响应,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访民情、集民意、解民忧、办实事,构建起党群互动长效机制,打造了基层治理的“兴宁模式”。

  在开展“周二上门去”联系服务群众行动期间,兴宁市实施了1万多件实事、惠及6万群众。随着基层治理不断取得创新突破,兴宁市的信访总量也在持续下降,受到中央、省委社会工作部肯定。如今,兴宁市20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已完成提档升级,365个村(社区)成功创建“无信访村(社区)”,兴宁市被省委授予2023年度“平安鼎”。

  同时,兴宁市积极打好集成式改革组合拳,整县延包试点全国领先,全省首批延包不动产权证在兴宁颁发;中央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叶塘镇;建立避险搬迁“搬、住、拆”全链条工作机制,完成“一村一户”299个行政村避险搬迁任务。此外,黄槐、新圩、大坪等单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先后获批,实施方案数量和涉及乡镇个数均位列梅州前列。预计涉及11镇耕地集中整治区规模达6.1万亩,新增耕地潜力为1.37万亩,建设用地腾挪潜力达9174亩,总投资6.38亿元的叶塘镇先行先试项目快速推进。

  社会协同

  共建格局加快形成

  2023年11月,按照省委部署和省直单位组团帮扶工作安排,由省财政厅联合省地质局、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省纵向帮扶驻兴宁工作队和“双百行动”服务队,满怀热忱奔赴兴宁市,开启了一场真抓实干的帮扶征程。

  协助谋划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扶持肉鸽等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入驻以后,他们结合自身丰富资源和兴宁本地特色,深入调研、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提出“1+1+6”帮扶思路,用努力和付出彰显帮扶实绩。

  近年来,兴宁市广泛凝聚的社会力量远不止于此。兴宁市全面整合起纵向、横向、“双百行动”、驻镇帮镇扶村等资源。如今,总投资8.98亿元的中铁广投央企助力项目正深入实施,广州市天河区对口帮扶资金达1.26亿元,募集社会各界助力“百千万工程”资金达1.06亿元。

  民生福祉也在不断增进。教育医疗双箭齐发,技师学院获批升级,人民医院新址启用;文体事业硕果累累,圆满承办梅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兴宁一中学子陈思娴圆梦北大……

  “我们将通过兴宁全市上下的齐心努力,奋力再造一个新兴宁。”兴宁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将坚决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全力打好“三年初见成效”攻坚战,为梅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兴宁更大力量。(记者 陈思杰 特约记者 钟思婷 图片由兴宁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