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正镇,建筑企业工程车辆在清理河道淤泥。(叶嘉瑶 摄)
集训队员正在进行搭建帐篷科目训练。(钟小丰 摄)
在监测预警方面,平远县已建成41个气象自动监测站点,平均间距缩短至5.88公里。(图片由县气象局提供)
平远县每年都会组织镇村干部、民兵集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钟小丰 摄)
随着汛期的临近,平远县近日召开了全县防汛备汛工作视频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与此同时,平远县提出各级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对河道堤段和险工险段进行全面排查,形成精准台账,并科学制定清淤方案,明确了阶段性任务目标,确保行洪畅通。
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平远县构建了“技防+人防”的立体监测网络,通过智能设备与网格员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风险的早期发现和预警。同时,制定了群众转移预案,明确了紧急情况下的安置路线和责任人。正如“防汛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所示,平远县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地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政企联动疏浚河道 建筑企业助力清淤
近日,平远县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助力+社会共治”的模式,动员11家建筑企业积极参与,投入专业施工团队和机械设备,在全县12个乡镇同步推进水塘河道清淤疏浚专项行动,全力构筑防汛安全防线。
在东石镇清淤主战场,白水磜溪东汶村段、东石河坑尾段等关键点位,机械轰鸣,大型挖掘机以“分段包干”的模式紧张有序地开展清淤作业。受去年“6·16”特大暴雨影响,该镇河道普遍淤积砂石,部分河床抬高,对行洪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次行动将对东石河、双石河、锡水溪等总长27.01公里的河道实施系统性治理,预计清除淤泥砂石总量达54550立方米。
广东讯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刘建忠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主要清理的是东石水库附近的多个河段,还有周边乡镇的多条河流,工作是将河里的淤泥和山洪冲下的砂石清理运走。
与此同时,在平远县石正镇,清淤工程也在高效推进。施工方采用“主支流同步治理”方案,对石正河主河道及先锋河等支流水域实施立体化清障。计划清理石正河主河道及支流共13.8公里,清淤量约24000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7600立方米,预计3月下旬全面完成。
“3月8日早上我们就进场了,主要是对石正河、先锋河以及上游的小支流进行清淤疏浚、清障等。针对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我们也会拓宽河道、进行简单护坡,确保在汛期来临之前将过洪通道清理出来。目前在四个施工点,我们都有两台机械同时作业。”梅州市威华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黄建安说道。
在各建筑企业的助力下,清淤清障行动也在其他乡镇同步开展。大家鼓足干劲,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推进,确保清淤清障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为安全度汛和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据初步统计,全县淤积河道共32条201段,总长188公里,淤积量达65.99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全县在冬春时节累计完成总清淤量26万立方米,其中河道清淤疏浚48.75公里,清淤量20万立方米;农田灌排沟渠清淤79.16公里,清淤量1.8万立方米;水库清淤4万立方米。
科技赋能联防联控 筑牢防汛“安全堤”
汛期临近,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平远县应急管理局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为总目标,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联防联控等系列举措,全面提升防汛备汛能力,织密织牢防灾减灾安全网。
针对山区易发“断路、断电、断通信”的“三断”风险,县应急管理局为河头、石正等9个镇的28个高风险村统一配备了卫星电话,并固定安装于村委值班室,确保在极端情况下应急指挥“不断线”。同时,为12个乡镇配发了370MHz自组网终端120台及基地台12个,构建起应急通信的“毛细血管网”,实现镇村两级快速组网通信。
在监测预警方面,平远县已建成41个气象自动监测站点,平均间距缩短至5.88公里,并计划年内建设X波段相控阵雷达,以实现对短时强降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监测。此外,全县519个雨量筒覆盖了全部自然村,实时提供降雨数据,为防汛决策装上“智慧眼”。
县应急管理局以“九必检”“十必检”“四必检”为抓手,推动防汛责任层层压实。全县镇村两级三防责任人“应急一键通”APP安装率达到100%,实现预警信息“一键直达”。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也得到全面落实,特殊群体和风险区域人员梯次转移底册实行动态更新。针对屋顶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明确了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并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
今年以来,县三防办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检查,通过“一线查、当场改”的方式,整改隐患问题,确保防汛措施落地见效。为应对粤闽赣交界区域气象灾害多发的特点,平远县主动“破界”,与蕉岭、武平、寻乌等邻县签订《省际边界气象灾害联防协议》,建立了联合会商、信息共享、技术交流机制。
此外,平远县每年都会举办三防业务知识培训、防汛抢险轻舟集训演练等,提高应急避险技能;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县三防办还与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化“叫应”机制,暴雨预警实现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响应,确保预警到户到人。
通过系列举措,平远县的防汛备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防汛备汛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平远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林申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深化跨区域协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AI助力防汛工作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3月11日,差干镇与广东电信联合在镇村开展了一场以“同心筑牢防汛屏障 共绘安全守护蓝图”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涵盖AI培训、防汛宣传、隐患排查、环境整治等内容,全方位助力差干镇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
在“DeepSeekAI探索与实践培训”现场,广东电信云中台技术专家为50余名镇村干部带来了人工智能应用课程。通过云电脑系统演示,详细解析AI技术在公文处理、应急响应等场景中的实践方案。培训现场交付20个云电脑账号,实现基层办公系统云端部署。“这套系统能将应急信息处理时效提升,特别是在灾害预警信息研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广东电信驻差干村第一书记张志明介绍。
培训会后,全体志愿者兵分三组,深入加丰、差干、文丰等村,开展入户防汛宣传工作,耐心细致地为村民发放明白卡,讲解防汛应急避险知识,实现重点区域宣传的100%全覆盖。与此同时,志愿者们还积极协助排查隐患点位,进一步强化村民的防灾意识,为基层防汛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差干镇应急办副主任凌瑞辉表示,在应急物资方面,他们储备了冲锋舟、救生衣、抽水泵等关键抢险装备,并通过代储协议协调辖区钩机、铲车等大型机械,确保物资“调得快、用得上”。在梯次化转移方面,差干镇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防汛重点区域,组建了由镇村干部、民兵等65人组成的应急专班。
活动最后,镇村干部与志愿者们一道,来到差干小学、文丰村临时安置点等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点保养应急救助物资。据悉,差干镇积极统筹帮扶单位资源力量,结合镇村实际需求情况,推动“AI+防汛”系统覆盖全部自然村,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基层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防汛应急能力,进一步为安全度汛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叶嘉瑶 特约记者 吴辉燕 袁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