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梅州CPI同比涨2.3% 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大
来源:梅州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2017-01-16 00:00:00  浏览:-
字号:

 

记者昨日从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获悉,2016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涨幅较2015年的1.6%扩大0.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上涨2.0%)高0.3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持平。从高至低排序,梅州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并列第7位。

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去年什么价格在涨?

2016年梅州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同比呈“五涨三降”态势。上涨类别分别有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涨幅分别为5.8%、0.3%、3.0%、2.3%、2.3%。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三大类价格同比则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5%、0.6%和0.7%。居住类则成为抑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拉动总指数下跌0.1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拉动总指数上涨1.77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到76.7%,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

畜肉类价格上涨13.1%,拉动总指数上涨0.77个百分点,对食品价格影响最为明显。一季度延续了2015年年底的价格走势,出现“二次点火”,生猪价格一路上涨,从一月份的16.4元/公斤上涨到三月份的20元/公斤,二季度保持高位约19.4元/公斤,随后开始缓慢回落。受此影响,2016年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8.7%,拉动总指数上涨0.66个百分点。

菜类价格全年涨幅达19.8%,拉动总指数上涨0.6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第二主要因素。

2016年鲜菜价格同比大涨21.9%,拉动总指数上涨0.65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鲜菜价格呈现“过山车”走势,波动剧烈。一季度受罕见寒潮、节日、道路运输等因素的叠加影响,环比大涨;三季度,受高温多雨天气,以及部分鲜菜特别是叶菜进入伏缺期等因素影响,鲜菜价格重回上升通道。

受劳动力、物流等成本要素持续上涨影响,2016年服务项目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但涨速趋缓,全年累计上涨2.0%,涨幅较2015年的2.9%大幅收窄0.9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29.7%,较上年同期的43.3%大幅收窄13.6个百分点。

五大因素决定CPI上涨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的数据,去年CPI走势主要受五大因素决定。

成本上升直接拉升食品、服务价格。去年虽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市场普遍有较强烈的涨薪预期,尤其是服务行业,“逢节必涨”已成常态。去年广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饲料、农用种子、农具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多年持续上涨,成为推升物价的刚性动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去年大宗商品市场一扫前年低迷的颓势,走势呈持续上升态势。国内汽油、柴油价格跌幅从2015年的-17.5%、-22.2%大幅收窄至-4.4%和-3.8%。

政策性调价。从2016年6月1日起梅城出租车起步价和续运价统一上调,带动出租汽车价格累计上涨3.7%。9月起高等教育收费普遍上调,拉动高等教育收费累计上涨2.5%。2016年1月份起梅州开始实行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管道天然气价格累计下跌2.5%。

PPI由负转正。随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稳步走高,对下游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平抑作用也逐步减弱。

节日、天气等特殊因素影响。如1、9月份,受春节、中秋等节日因素影响,梅州CPI环比出现明显上涨;10月份受台风“海马”影响,鲜菜价格大幅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