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7月寿险保费首现负增长
来源:梅州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2016-08-29 00:00:00  浏览:-
字号: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7月份保险保费收入为25860.73万元,同比下滑17.76%。受到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被保监会叫停影响,年内首次出现了寿险保费负增长。

其中,寿险保费为12150.08万元,相比去年7月份的19628.62万元,同比下滑38.10%。而财险保险则实现保费收入13710.65万元,同比增长16.03%,保持较平稳态势。

5年内理财型保险基本停售

保监会4月份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停止短期理财型保险的上架与销售。保监会这一纸禁令,令一年期以下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纷纷下架,记者从我市几家银行了解到,过去占据半壁江山的五年以内的短期保险已经基本消失,存留下部分五年以下的财险,短期万能险全部停止了销售,红极一时的高现金价值产品因资金风险问题遭遇监管部门的“紧箍咒”。

上半年,收益率保持在5%~7%的短期万能险尤其受到投资者关注,短期理财类保险销售达到了历史高潮。数据统计,今年4月份,梅州寿险的保费突增到20370.46万元,同比去年4月份的9791.57万元增长了108.04%。这个增幅主要归功于短期理财型保险,1-4月份以短期理财产品为主的银行渠道保险保费就达到12个亿。后期受政策规范影响,此类产品陆续遭到停售。数据截止到7月份,我市银行渠道保险保费也仅为13.7亿元,理财型保险的市场率大幅缩减。

部分以银行为产品主要销售渠道的保险公司业绩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公司月保费从数千万元级别下降至百万元级别。数据显示,7月份,我市15家寿险公司中5家出现70%以上的同比负增长。我市一保险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公司在5月份就正式停止了5年内理财型产品的销售。当前公司的产品转型,将往保障性保险以及中长期理财险扩容,仍然会关注市民的理财需求,挖掘新的客户层。”

理财资金流向改变

短期理财型保险是上半年我市市民近15亿资金的理财流向,如今这种市场分配将被改写。我市一大型商业银行一线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短期理财型保险的产品越来越少了,到目前为止,市民对于期限达到5年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接受度还不高。也可能是受到二三季度资金流因素影响,银行销售的各类理财产品在格局和量上均有一些改变。”

银行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低收益理财环境仍将持续。在众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保本型普遍年化收益率为2.5%左右,收益较高的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仅为3.65%。在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之后,这部分的需求也暂时将逐渐分散到其他的理财渠道中。

在保险产品方面,虽然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看上去对客户更有利,迎合市场,易于销售,同时让消费者本金可以快速返还,但其保障本质被弱化。因此后续兼具保障和理财偏好的客户群,可以尝试中长期的保险理财产品,也可以着重回归到具有较强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