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县(市、区)2005—2006年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5〕10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梅市府办〔2005〕24号)的规定,以及市安委会《关于认真做好2005—2006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梅市安委明电〔2007〕1号)、市安委办关于《印发梅州市2005—2006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梅市安办明电〔2007〕12号)等文件的要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四个考核组,于2007年4月对8个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进行了严格考核。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责任制考核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市政府对2005—2006年度各县(市、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从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交警支队、市公安消防局和8个县(市、区)安监局抽调人员组成四个考核组,于4月下旬对8个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落实情况、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遏制重特大事故情况、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情况、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落实情况、事故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
考核期间,各个考核组依据统一的标准和程序,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严格考核。一是听取安全生产责任人的述职报告。由当地安委会成员单位领导、5个以上的镇级安全生产责任人、10家企业负责人代表听取分管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述职。二是对被考核人进行民主测评。根据被考核人述职报告,组织当地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部分镇级安全生产责任人、企业负责人代表对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民主测评。三是进行单独谈话。组织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部分领导及其安委会成员单位、镇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监局局长谈话,了解安全生产责任人履职情况。四是现场检查。抽查2个镇政府及1—2家企业,召集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掌握安全生产责任人履职情况。五是查阅资料、评分。对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数据等进行核查,并对考核情况进行评分。六是反馈意见。召开由当地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反馈会议,对考核的有关情况进行反馈。
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
从考核总体情况看,两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安全生产责任人都能切实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以保一方平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打好基础、抓住重点、落实责任、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重大危险源等安全监管,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各单位、各部门和大部分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强化监管,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考核期内,8个县(市、区)安全生产责任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以铁的手腕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行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一是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8个县(市、区)安全生产责任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工作要求和部署,把安全生产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县直单位和镇政府岗位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内容,并制定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做到有研究、有安排、有分析、有要求、有检查。丰顺县实行五套班子领导挂钩镇(场)安全生产制度,强化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蕉岭县积极探索安全生产工作新机制,建立了权责对等、工作落实的领导机制。二是加强了安监队伍建设。按照省、市的要求,8个县(市、区)及时下发了“三定”方案和核定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安监部门列为同级政府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工作部门,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场所、有交通工具、有规章制度。梅县政府高度重视安监队伍建设,安监局人数由8人增加至38人,并把原煤炭局的一栋办公大楼划拨给安监局;梅江区政府率先在全市设立镇一级的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平远县政府拨出14万元资金,改善了安监局的办公条件。三是完善了安全监管体系。8个县(市、区)安全生产责任人坚持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和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重大安全隐患,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兴宁市政府狠抓机关规范化建设,其安监局规范化建设步入了全市先进行列。四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大部分县(市、区)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兴宁市仅2006年拨给安监局专项资金96.4万元;蕉岭县政府投入42万元,购买消防水罐车,提升了防灾救灾能力;大埔县政府2006年度投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项经费43.53万元,满足了安监局的日常办公费用,五华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0多万元,改善了消防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
(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各县(市、区)政府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管理,把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三项指标下达分解到镇和街道办事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村对镇负责、镇对县负责、县对市负责、下属企业对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分级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并坚持对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制度,促进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有效落实。如平远县政府率先在全市出台并严格落实《镇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每月组织对镇级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镇给予1000元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全县通报批评,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
(三)安全生产整治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县(市、区)政府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措施,集中开展了以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及“三小”消防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在煤矿整治关闭方面,兴宁市、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下足决心,迎难而上,投入巨资,依法依规全面完成煤炭行业退出攻坚战,并落实炸封煤矿的监管责任,加强巡查监控,巩固煤矿整治关闭的成果。特别是五华县通过层层签订承诺书,立下军令状,有效地把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提前圆满完成5对煤矿炸封关闭工作,并且实现了整治关闭过程中的零上访、零事故,成为全市退出产煤第一县;梅县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等实际困难,采取五套班子领导分组分矿包干、带队下乡,各部门密切配合,依法对所有煤矿进行关闭。在非煤矿山整治方面,各县(市、区)开展了安全许可工作,狠抓非煤矿山整治,对非法矿点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取缔。如平远县投入920多万元用于非煤矿山的安全整改,30家非煤矿山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依法关闭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3家矿山;丰顺县两年共查封、取缔非法矿山和采石点105处、炸封23处;五华县依法封闭了3家无证采石场,依法提请吊销5家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方面,各县(市、区)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监管。特别是大埔县重点清理整顿了25间加油站、6间液化气库、1间炸药仓库、1间烟花爆竹仓库;平远县关闭了5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加油站等。在烟花爆竹安全整治方面,五华县政府深刻吸取2006年“10•2”事故的沉痛教训,成立了17个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领导小组,先后7次组织部署专项整治工作,2006年底取缔非法生产经营窝点11个,收缴非法生产经营爆竹成品153包、半成品490包,拘留违法违规人员2人,并取缔了184个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烟花爆竹销售点。与此同时,各县(市、区)政府采取措施,集中开展了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及“三小”消防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制度落实有力。
各县(市、区)责任人坚持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基层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重大危险源是否监控到位。平远县结合各项执法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安全检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五)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各县(市、区)在坚持常规性的全民安全宣传工作外,还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周、“交通安全进学校”、“安康杯”劳动竞赛等专题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意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许多企业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县(市、区)政府及其安全生产责任人在考核期内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
(一)部分县(市、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超标。
2005年,兴宁市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41人,比控制指标超出130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281%;蕉岭县工矿商贸事故死亡8人,比控制指标超出1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14%,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3人,比控制指标超出3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10%。2006年,丰顺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3人,比控制指标超出1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04%;梅县消防事故死亡2人,比控制指标超出1人,占全年控制指标的200%。
(二)部分县(市、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
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工作虽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项来抓,但没有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万车死亡率三项指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有极个别的县没有按要求召开的预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会议;有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开展推广佛山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经验,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安全监管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虽然各县(市、区)按照省、市的要求,把县级安监局升格单独设置,列为同级政府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工作部门,但多数县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没有完全到位,各类技术人才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县级执法大队建设未完成;除梅江区外,多数县(市)镇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不到位。
(四)安全投入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各县(市、区)政府虽然不同程度增加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但对照各县(市、区)与市政府签订《2006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有的还存在工作经费不足、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多数县虽然设立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但没有制订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也没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五华县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没有按市政府规定的数额落实到位。
(五)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这次考核抽查了18家企业,发现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未掌握安全管理技能,没有掌握本单位安全情况,对重点部位监管缺乏措施,对预防突发事故没有应急救援预案。
(六)应急救援演练工作滞后。
各县(市、区)都制定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均未进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七)安全生产有关资料不够规范。
各县(市、区)政府和镇级政府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工作资料不规范的问题,特别是每季度的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会议,没有形成政府工作会议纪要并印发给相关部门,缺乏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台帐。
四、考核结果
按照考核评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的标准,经考核,全市8个县(市、区)政府全部都合格以上。其中梅江区、平远县、丰顺县、梅县、大埔县达到优秀档次;蕉岭县、五华县达到良好档次;兴宁市达到合格档次(具体考核结果见附件)。
五、关于做好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一)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安全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的前提下谋发展,尤其是对高危行业要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把好关。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万车死亡率三项指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突出做好对镇、街道办和县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确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同步考核;同时,要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努力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大力整治安全隐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进一步加强安监队伍建设。
各县(市、区)要尽快落实组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有关工作,加强依法执法监察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镇级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经费和设施设备,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建立起完善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网络;要结合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硬件上保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制订实施《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专项资金,保证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安全生产历史欠帐问题,对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所需经费给予保障,努力改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办公条件。
(四)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
针对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要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要继续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隐患的整改力度,加大对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并适时组织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上下对应、相互衔接、完善健全的预案体系,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档案管理。
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
附件:梅州市各县(市、区)2005—2006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分汇总表
梅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七年八月一日
附件
梅州市各县(市、区)2005—2006年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分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