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高新区是200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2008年8月广州、梅州两市依托梅州高新区合作共建广梅产业园,规划面积7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转移园区、省十大产业转移重点园区、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区位优势明显。梅州高新区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地,东临福建厦门,北接江西赣州,南邻广东揭阳,享受原中央苏区相关扶持政策,拥有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城市依托,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端产业转移、创新要素溢出的叠加承接地。同时,梅州高新区位于梅州五个县市区的几何中心位置,离各县市区均为30分钟车程,是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
——交通便利快捷。航空方面,到梅县机场只需30分钟车程,到潮汕国际机场仅需50分钟车程。铁路方面,至广梅汕铁路梅州站只需30分钟车程,至梅汕高铁畲江站仅需10分钟车程,有效链接珠三角、潮揭汕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融入珠三角3小时经济生活圈。公路方面,汕昆高速、梅汕高速贯穿园区,梅畲快线直接联通梅州城区。港口方面,拥有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综合保税区,提供家门口完成海关通关手续的便利。
——产业集聚凸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建设,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入园企业128家,其中投产98家(含规上企业41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吸引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法国圣戈班、东电化、广州轻工、广州万宝、科伦药业、珠江啤酒、伊利食品等4家世界500强、8家中国500强以及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户。
——创新动能强劲。以广梅生态产业创新空间为载体,集聚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扎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在园区深度融合。目前,园区拥有仲恺广梅研究院等2家博士工作站、航天育种等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等5家创新研究院、亚洲数据集团产业育成中心等2家孵化载体以及20多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配套设施完善。引进珠三角优质医疗、教育等资源,推进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按“七通一平”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主次干道完成沥青路罩面,标准厂房、冷库冻库、物流公司、5G基站等生产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产业用地可满足企业签约即落地需求。高标准推进教育、医疗、休闲等“七个一”工程建设,中山大学附属广梅开发区医院、华师附属广梅园学校、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梅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碧桂园等商住配套、人才公寓、同心湖公园、智慧公交、共享电动车、商业步行街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宜创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初具规模。
——服务高效优质。坚持“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发展理念,高效行使市直职能部门下放的行政管理职权,市自然资源等单位在园区设立派驻机构,市规委会园区控规专业委员会受委托行使园区范围规划审议审批权,构建了“办事不出园区”的一站式服务。工建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从“最多跑一次”转向“一次不用跑”。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企业座谈会制度、项目专员跟进机制等,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落实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梅州市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出台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等扶持鼓励产业发展、科技研发、企业做强做大等系列优惠配套措施。
面向未来,梅州高新区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以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为重点,把握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穗梅对口帮扶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开放带动战略,纵深推进提质增效“个十百千万”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努力打造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区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以及梅州加快苏区振兴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作出园区担当和园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