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公路事务中心 工作动态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6·9”国际档案日宣传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6·9”国际档案日宣传
来源:广东公路   时间:2022-06-09 10:08:42   浏览:-
字号:

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红色故事·建立机构


      那段红色岁月,孕育广东公路深厚的红色基因。

       1949年5月10日,广东省保安十三团和五团一个营在曾天节(后任交通厅厅长)率领下起义,并配合边纵主力军解放了连平、和平、龙川、五华等县城,并在各地方中共组织领导下,组织公路和桥梁抢修队抢修公路,迎接南下大军。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0月18日成立广州市军管会交通接管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公路总局第三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和广东省建设厅公路处,主任周材,下设公路处(也称军管广东省公路管理局)负责接管各有关单位,周材(代主任)、军代表吴智民、谭其芝、邓文质带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抽调60余人分四个组开展接管工作,接收了旧公路局职员朱颂南、叶宗荫等人。11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随后建立了广东省公路局。

       11月7日解放阳江后,又成立了南路公路抢修工程处,动员民兵、农民一起上,集中力量抢修了那龙桥,鱿鱼头渡口,修好渡船以及附近路线和建了浮桥,有力保证了大军南下作战的需要。随后又组织了机械筑路队,前往云浮抢修粤桂公路,将广州经肇庆至罗定的公路修复,支援解放军进军西南。

       1950年1月19日,撤销了交通接管委员会,正式成立广东省交通厅,下设公路局负责全省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工作。

图片

红色故事·传奇人生

图片

      周材,1900年生,广东省惠阳县人。1917年因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而承袭父职,任英国海军中尉。

       1925年入党,这位海员出身、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党的早期地下工作者,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拥有一身红色的传奇:

       1921年在香港加入海员工会,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6月参加省港大罢工,并随罢工工人返回广州,被选为海员工会代表团代表兼海员工会俱乐部主任。大革命时期,曾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后转入地下工作,按刘少奇同志指示,到“南京”号轮船上当海员。

       南昌起义后,被从上海调回香港转汕头组织赤卫队,负责在汕头组织赤卫队,接应起义部队。

       参加广州起义的交通工作,负责从香港运送武器到广州。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在广州接应并掩护苏兆征、叶挺二人安全转移到香港。

       1939年11 月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作为大后方代表,周材当选党的“七大”代表,经一年辗转,穿过敌人无数个封锁线后到达延安,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出席了党的“七大”。

       1948年11月,在辽沈战役的炮火硝烟中,营口和平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先后派出2位重量级干部赴营口,一个军代表吴自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个是周材,是营口港历任领导中入党时间最早的一位。

       1949年9月周材随解放军南下广东,任两广干部大队副队长。1949年10月任广州军管会交通接管委员会主任。1959年春调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交通运输部办公室副主任。

       正是这些拥有红色经历的革命先驱,开启了广东公路历史的光荣岁月,为广东公路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使我们脚下的路不断延伸,与秋收起义的火种、万里长征的队伍、宝塔山下的旗帜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与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革命初心、伟大使命一体相融,紧紧相连!

图片

红色故事·奋斗足迹



抢修支前公路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交通接管委员会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恢复水陆交通,抢修公路,支援前线,支援解放战争。

       抢修粤桂西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沿粤西方向挺进广西,解放大西南。军方要求交通接管委员会迅速修通粤桂西线,沿线群众、工兵、工程人员通力合作、日夜奋战,于1950年1月19日完成任务,修复通车。

       抢修广海南线解放海南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1950年3月,广东省支前司令部下达抢修广海南线的任务,总工程师容祖浩率领工程技术人员组建工程队,日夜奋战了一个多月,完成新建桥梁8座223米,整修桥梁24座660.5米,新建涵洞39座,新建渡车船7艘,改善码头3处。到5月初,全线抢修通车,有力支持了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岛。


抢修干线公路 巩固国防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我省为适应保卫、巩固国防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11月9日成立广东省公路修筑委员会,公路抢修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抢修与国防运输有关的主要路线,整修主要干线2909公里,次要线路1847公里,新修加固便桥2659米,至1951年2月提前完成了;

       第二步是重点改建广韶线、官汕线、广海北线、海榆东线四大国防干线,国家投资1800余万元,占全国公路投资的三分之一,动员民工1400余万工日,1952年6月竣工。参加公路建设广东工程技术人员116人,各省支援工程技术人员150人,他们冒着严寒日夜往返于荒野路上指挥施工,解放军派出工兵6000余人战斗在第一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永久留存在广东公路建设史上。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我省公路修复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支援了战争和保卫国防,支援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这是全省人民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为建设公路交通做出的重大贡献,永远载入史册

图片

红色故事·铭记英雄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外国敌对势力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处心积虑要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巩固国防,建设广东海南,1952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国防战备公路——海(口)榆(林港)中线公路。这是华南国防公路网的重点工程。中央军委派解放军工程第一、第二师近万名指战员于1953年1月开抵广东海南,与10万民工共同投入施工建设。海榆中线起于海口市南海大道,途经澄迈、屯昌、琼中、五指山、保亭等地,止于三亚市榆林港,全长297公里。

       1953年10月,国家交通部、中南行政委员会慰问工作团到海南慰问建设海榆中线公路的全体人员和协助公路建设的海南干部群众,向大家赠送印有毛泽东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的锦旗,给予修路指战员和广大民兵群众以极大鼓舞。发出“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路”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出“手拓南荒”的筑路传奇。最终,海榆中线公路于1954年12月19日建成通车。

       海口市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背面为朱德的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碑身南北两侧为修建海榆中线公路烈士名单。为打通海南岛这条长297公里的南北大通道,221名英烈长眠于此,平均1.34公里就有一名修路战士或民工牺牲,这是一条用鲜血铸就的光辉大道。

图片


转载自:广东公路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M53u-WQdtxIXqr_a9AB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