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嘉应新区 工作动态 城市配套日趋完善,投资者对梅州区域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城市配套日趋完善,投资者对梅州区域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来源:南方全媒体   时间:2019-04-24 16:44:55   浏览:-
字号:

4月17日上午,梅州公开拍卖嘉应新区芹洋半岛PM-B19019号地块,最终成交价为3.53亿元。当天下午,嘉应新区江南新城2块约150亩的土地,以近10亿元的价格成交,溢价率均超50%;4月23日,位于梅县区扶大的2个出让地块总成交额近1.8亿元……

“土地出让现小热潮的背后,是投资者对梅州区域价值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梅州“两美”行动、创森行动的持续开展,“三宜”城市的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在高铁时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利好驱动下,梅州的发展备受期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去年以来,处在绿色发展关键时期的梅州,通过开展“三好一正”等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工作项目,凝聚干群合力,齐心协力谋发展;围绕“三进一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梅州正将优质的生态人文资源,有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

今日梅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环境,成为价值洼地、投资宝地。

城市配套日趋完善

新区建设注入发展活力

在梅州未来城市规划蓝图上,规划面积为17.8平方公里的嘉应新区十分抢眼。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嘉应新区高起步规划,高品质建设,突出抓好江南新城、芹洋半岛道路管廊和“四园两馆两场三中心”的建设,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从高处眺望江南新城,双向八车道的大路畅通无阻,两边高楼林立,万达、东汇城等城市综合体次第出现,现代化城市画面映入眼帘。“以10亿价格拍卖出的地块,就在江南新城范围内。”指着上坪安置区附近的空地,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

与基础设施同步推进的,是新城住宅区周边的公共配套服务。

教育方面,去年9月,风眠小学建成使用;今年2月,伯聪中学扩建完成,预计今年9月,芹洋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市实验小学明年投入使用;结合安置房建设,配套建设的3所幼儿园已全部建成,共提供30个班、900个学位。

医疗方面,市中医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已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市妇幼保健院、东山医院、紫合医院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规划图上的嘉应新区正在变成现实!”上述负责人感慨地说。如今,打开规划图可清晰看到,纵横交错的马路,联通着新城旧村的每一个角落,总部经济区、大型商圈等将成为拉动新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世界客商中心、青少年科技馆、剑英公园等届时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座集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的新城正在崛起,该区域的发展前景,也随着城市的升级而向好。

据介绍,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江南新城和芹洋半岛的环境得到不断提升,受到广大投资的青睐。如江南新城,土地价格从原来的每亩215万元提升到最高每亩772万元。

而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的功能配套不断升级,力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范例,推动梅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最美“后花园”。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拉动有效投资增长

“土地出让受追捧,区域价值被看好,不是单一的,而是投资者对区域发展评估的结果。”有业内人士指出。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

4月16日,梅江区城北镇附近的人子石隧道右洞成功贯通,梅平高速通车指日可待;

4月18日,中铁二局第二组CYP铺轨机完成有砟铺轨2.5公里,创梅汕高铁铺轨以来最好成绩;

中铁二局梅汕高铁3标无砟道床施工队也在大岭隧洞24小时不间断作业,完成无砟道床施工400米左右,是目前梅汕高铁无砟道床施工的最好纪录。

双龙高铁正在加快推进,争取尽快动工;梅平高速隧道贯通,通车指日可待;梅州梅县机场的航线得到优化,航班和航线持续加密……

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扎实推进,标志着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正慢慢拉近,投资者也将目光慢慢聚焦到梅州。

今年,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推动“六争六补”,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走好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为此,全市各级及市直相关部门快速行动,拿出工作方案,积极落实招商项目。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安排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并亲自外出招商,亲自督查落实,亲自协调解决问题。

硬件设施正在补短,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梅州出台了《梅州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梅州市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梅州市优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力求新突破。

特别是去年11月,梅州开通了“粤省事·梅州”移动民生服务平台,成为粤东粤北地区首个开通“粤省事”地市专版的地市,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因为企业在上海,在梅州还没办事处,也不了解流程和所需材料,所以,我们帮企业代办,今天就可以出备案证了!”梅县区招商局办公室人员黄俊海说,备案证是一个企业在当地的“准生证”,为了方便企业投资落地,他担任起梅州鼎盛文投翼天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备案的代办人员,高效办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

只花了42天时间,广东一一五科技股份公司总部顺利搬迁回梅,创造了“梅州速度”。“据不完全统计,近段时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待来访考察企业达30多批次,平均每周有2—3批企业来梅访问考察,寻求合作商机。”梅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一五科技只是梅州加快发展的缩影。

梅州市商务局正跟踪对接了港铜锣湾集团文旅产业项目、广东尧圣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SPAR中国企业项目、恒大集团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星盈科技锂电池项目等;

丰顺县专门召开工业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会,围绕“三个一批”工业实体经济项目发展目标重点推进29个大项目总投资102.3亿元;

平远县积极发挥商会招商的平台作用,与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合作投资7亿元建设三一绿色建筑产业园。

扎实推进“三宜”城市建设

美丽与发展共赢初现成效

梅县区城西高速出口,繁花锦簇中围龙屋的造型景观一下子就让来梅的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客都风情。在梅州城区,不论新城老街,路上一抬头便能看到红红的灯笼和中国结,夜幕降临,一江两岸璀璨夺目的灯光打开了梅城人闲适的夜生活……

“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是最近市民们对梅州环境的直观感受,随着梅州在全市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以下简称“两美”行动),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

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到的“三宜”城市建设,既是省委对粤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新定位,也是梅州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一组数据显示,全市森林覆盖率75.06%,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梅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优良率为98.9%,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为助力梅州建设“三宜”城市,去年12月,梅州市制定了《“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方案》,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到普通百姓,从身穿校服的学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参与到此次行动中来,形成人人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良好氛围。

“‘两美’行动共持续了60天,有上万人参与了大清洁志愿者活动。”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各系统、各单位发动了本系统、本单位和下属企事业单位、管理行业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团市委还组织了300名志愿者参加;市环卫局也安排保洁人员清扫,小型高压冲洗道路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辆配合大清洁工作。

春夏交替,梅州城区的鲜花姹紫嫣红,白的赛雪,粉的燃霞,紫的流光。一位路过的群众看到这幅美景后,毫不犹豫地按下了相机的快门。“家乡越来越美,我们想回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去年,邓先生辞去了在广州薪水优厚的工作,回到梅州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环境先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把文化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做强做大文旅产业,加快促进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将好山好水好空气转化为旅游产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思华

【通讯员】邓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