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梅州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管廊无疑是热点之一。将原本一条条单独铺设的线缆管线集中起来,统一置于新建的地下管廊之中,让城市告别“蜘蛛网”“马路拉链”,避免“开膛破肚”,还能节约用地,可谓“收纳神器”。
地下管廊是怎样建成的,将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城区挖出这么个大家伙要费哪些周折?梅州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的地下管廊工程进展如何?近日,记者深入梅城在建规模最大的地下管廊项目一探究竟。
▶▷耗时长
相当于在地下新建一个3层综合体
梅州城区嘉应新区江南新城的不少路段,被围蔽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由于被高高隔离墙挡住,不少市民都好奇里面正在施工建设的是什么项目?
笔者在客都大道东段施工现场看到,围蔽内挖了一个深约7米的长条型基坑,坑内卧着的正是已现雏形的混凝土“长蛇”——三舱管廊,身上还扎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架。
目前,江南新城6.66平方公里范围内共规划建设道路36条、34.85公里。其中,类似客都大道这样的管廊有11条,共20.2公里,总投资约34.52亿元。
广东华隧公司梅州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部长梁修坤告诉笔者,按照我国地下空间的利用规范,管廊顶部距地面一般在3—3.5米之间。“坑要分层先支后挖,即先做好基坑支护,才能一层一层开挖土方。”梁修坤说。
而在管廊交汇处,因为涉及到管线的交叉走线,管廊结构需分3层设计,基坑最深得挖到16米深。“这相当于在地下要建一个3层高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梁修坤解释。其中,耗时最长的环节就是从管廊基坑支护、土方开挖以及管廊结构建设这几步,通常占了整个建设工期的70%。
只有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完成后,才能开始建设管廊主体“骨架”。从钢筋绑扎,到预埋件安装;从模板制安到混凝土浇筑,最后分层回填压实。“江南新城地下管廊的设计寿命为100年,为了设法让‘躺’在土里的管廊少受地下水和湿气的侵袭,同时还要兼顾抗震要求,这个建设过程持续的时间将会是最长的。”梁修坤说。
新路的“白纸作画”尚且如此,在旧路下建设管廊面临的技术要求将会更高。不少市民疑惑,为何中环路、彬芳大道和华南大道的地下管廊工程围蔽时间要超过一年?笔者从嘉应新区管委会了解,由于旧有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迁移周期较长,管线迁移后才能进行地下管廊施工,且涉及国防光缆及相关管线的迁改工作,建设时间也因此延长了一些。
作为城市主干道,这三条道路现状交通流量大。为缓解拥堵,施工单位在快速化改造施工时不完全封闭交通,采用分段分步施工法;且保证双向车道通行,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要求较高。“因为白天修路影响市民出行,所以我们一般晚上施工。”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地下管廊施工时间长,封路导致部分道路交通压力大,时间长了地面容易破损,但只要是施工范围内的道路,群众有诉求,施工单位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修补。“我们还投入了200多万元对下陷、破损临时路面加铺沥青,确保通行安全顺畅。”
▶▷稳推进
江南新城18条路(段)今年底完成验收
在嘉应新区江南新城剑英公园大道地下,一条长约2公里的综合管廊犹如卧在地底的长龙,从江南新城的中部穿过。梁修坤告诉笔者,该道路已基本建成,目前只能从中央绿化隔离带上的配电房进去,才能一窥这条“长龙”的全貌。
江南新城综合管廊项目自2016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道路9条、13.2公里,管廊12.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22亿元,计划在明年底前基本建成。
除了剑英公园大道外,伯聪路(横二路)、万达路(横三路)、上坪路(横六路、横七路)、如意路、侨乡路(吉祥路)等17条路(段)也计划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实体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
走进剑英公园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只见里面空间大得可以容纳一辆四轮小车行驶。同时,综合管廊每隔200米就会有一个出仓口,方便将各类管线、缆线收入廊中。由于管线尚未入廊,整个管廊目前显得更加空旷。
据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对铺设管道都有相关标准和细则,比如,天然气、电力、热力管道一定不能‘同屋’;同时,周边必须留出检修空间、操作距离,至少能通得过一辆运输小车;从高度上看,管廊上部还必须留出一定的高度,供照明、消防、通风、供电等设备使用等。”
对于山区市如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梅州也有自己的创新。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城市新区建设须同步建设管廊,“梅州在结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管廊建设,尽可能减少建设成本;同时,争取国家政策资金补助,获得国开行专项贷款、国家专项基金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一次性投资虽然不小,但建成后所有市政管道、线缆都从地下管廊走,从长远看也是便民之举,再也不用为维修地下管网对马路‘开膛破肚’了。”该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推进中的主干道包括华南大道、彬芳大道南、客都大道东段、中环路以及三角圆盘跨线桥工程目前都在稳步推进。据介绍,华南大道将于2018年12月底恢复双向通行,计划于2019年4月底前完成建设;彬芳大道南(中环路至客都大道段)将于12月底前恢复通车,计划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客都大道东段预计2019年6月底前恢复通车;中环路计划于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
同时,作为梅州首座跨线桥,三角圆盘跨线桥的建设也备受关注。“目前该圆盘正在同时实施管廊和跨线桥建设,管廊交叉节点主体已经完成建设,正在进行桥墩施工,争取今年底桥底横向道路恢复通车,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建设。”嘉应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链接:地下综合管廊是如何建成的?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思华
【通讯员】李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