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财政局 部门文件 梅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动态〔2017〕第12期(总第20期)
梅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动态〔2017〕第12期(总第20期)
来源:本网   时间:2017-09-11 17:16:50   浏览:-
字号:

梅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7〕第12期(总第20期)

中共梅州市委农办

梅州市扶贫开发局 2017828


省国土资源厅狠抓四个突出帮扶大罗村脱贫奔康

差干镇三达村南皇子家庭农庄引领精准扶贫之路

番禺区人社局就业中心送岗到户助力脱贫

增城区水务局帮扶竹香村成效显著

省国土资源厅狠抓四个突出帮扶大罗村脱贫奔康

省国土资源厅在帮扶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工作中,突出精准、可持续、行业特色、党建,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初显,已有4283人基本实现稳定脱贫,村容村貌也逐步得到改善。

一、突出精准。一是动态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充分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干部,发挥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建立贫困户有进有退的动态跟踪管理制度,确保帮扶对象精准。二是精准制定并落实三保障帮扶措施。按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技校)、大学的贫困户家庭子女给予每学期5002000元不等的补助标准,切实减轻贫困户家庭子女就读的经济压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额购买、其他村民每人补贴购买医疗保险三年制帮扶规划。三是积极开展慰问贫困户活动。在春节、广东扶贫济困日、中秋节、国家扶贫日这四个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贫困户的关心慰问工作。四是实施劳动力就业扶贫工程。通过发放贫困户外出务工学习培训补助,鼓励贫困户家庭成员积极外出务工;联合养殖专家等在村内开展技术培训,发布月嫂免费培训班、丰顺立讯精密招工简章等,引导一批贫困户顺利就业;在村内广场公园保洁、主村道保洁、河道保洁等设立多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一批弱劳力贫困人口在村内稳定就业。五是贯彻落实好扶贫项目以奖代补激励措施。对贫困户种养、农产品加工业及手工业、就业增收等扶贫项目进行奖补,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扎实推进扶贫产业项目。

二、突出可持续。一是建立光伏发电项目保障脱贫长效机制。在村委大楼楼顶、大罗小学楼顶建造137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大部分用于保障全村150名有劳动力贫困户脱贫。二是入股丰投公司取得入股分红进行兜低脱贫。该厅于2016年底自筹100万元帮扶大罗村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每年可取得10万元的稳定分红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务工脱贫、各自然村民生工程建设等。三是协助帮扶村内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积极协助丰顺宏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用村内100多亩丢荒土地,成立丰顺县振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种植百亩牛大力中药材,充分利用大罗村50.7平方公里的林地发展苦笋种植,培育特色家庭农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罗村农产品种养产业发展。四是建立互联网+”开启电商脱贫新模式。帮扶投入5万元将村委空闲办公室改造成大罗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以电商销售带动农产品种养,充分调动贫困户及大罗村民的劳动积极性,现已帮扶销售土鸡蛋等近30万元的农产品。五是发动多方资源开展普惠式智力扶贫活动。以助学助教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普惠式智力扶贫活动。连续两年联系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到大罗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积极联系多家爱心企业如中山读书郎、广州欧科等到大罗小学开展助学助教帮扶活动。至今共收到爱心企业捐助物资价值近50万元。

三、突出行业帮扶特色。一是认真做好村内耕地保护工作。建设完成大罗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二是全力做好农村地籍调查工作。在新岭、竹前自然村开展了农村地籍调查试点工作。申请将大罗村作为丰顺县第一批农村地籍调查的重点村。三是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了地灾点修复整治的可研报告和整治方案,上报申请实施。四是做好测绘成果的宣传应用。重点做好村内中小河流整治、道路硬底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的测绘。五是努力将大罗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探索土地、矿产、测绘等国土行业政策在县镇村的落地实施,积极筹资在大罗村帮扶建设村委办公楼附属工程、村民休闲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

四、突出党建。实行省厅党支部与大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省地图院筹集资金帮扶村党支部建设党员活动室,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安排省厅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给大罗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上党课,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力。

(省国土资源厅驻村扶贫工作队供稿)

差干镇三达村南皇子家庭农庄引领精准扶贫之路

差干镇三达村位于平远县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该村地理位置偏远,人均土地少,只靠单纯的种植获得收入,农户种植收入较低,脱贫压力较大。在帮扶单位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管理局的支持帮助下,实施精准扶贫,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助三达村贫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解困新路。

一、示范项目引领产业帮扶。该村选定养殖条件成熟的平远县南皇子家庭农庄企业进行党员示范帮扶带动。主要为养殖户提供规范修建鸡(场)舍、养殖实用技术传送、日常管理培训、鸡苗初养防疫、饲料供应、出栏回收销售等服务,带动周边党员群众养殖致富,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打造成现代养殖项目平台。从去年底开始到今年4月,先行组织了3户贫困户进行养殖试点,采取小规模多梯次的办法组织鸡群养殖,试点期间共出栏1700只鸡,存活率达96%,每只鸡收益达11元,经济效益明显。通过试点,吸引本村7户贫困户、4户一般农户参加了产业养殖,并解决21名残疾人就业问题。贫困户谢金娥在村里党员创业带富影响下,加入了养鸡行业,一年下来她家靠养鸡可以有4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同时,三达村利用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成立了牙子寨合作社,让所有有意愿的农户入股抱团取暖,培训合作社员,传授养殖技术知识,学习外地先进养殖经验。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65户,预计到2017年底可带动100户合作社员共同致富,实现年销售100万只。

二、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在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差干镇结合三达村的历史文脉、地理环境、优势产业、传统民俗等条件,将该村纳入省级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五整治工作,重点整治脏乱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整路、整村、全域逐步推进,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同时,采取多方筹资、群众投工投劳等措施,大力推进全村公路建设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将三达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致富示范村

番禺区人社局就业中心送岗到户助力脱贫

近期,广州番禺区人社局就业中心发挥职能优势,通过组织党员代表深入到龙村镇湖中村开展扶贫调研慰问活动,了解贫困户的日常生活、生产情况,将就业光荣就业脱贫的理念灌输给贫困户,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

该中心挑选了该区内7家工作环境、待遇较好的优质企业,将233个岗位招工信息推介到村。对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贫困户,耐心为其分析职业优势、劣势,帮其建立职业自信,引导其尽快就业。日前,已有2名适龄劳动力在该区就业中心引导下,在该区南浦成功就业。今后,就业中心将继续按照一对一精准扶贫包干帮扶工作机制落实就业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帮助湖中村贫困户尽快脱贫奔康,全力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增城区水务局帮扶竹香村成效显著

广州市增城区水务局精准扶贫工作队结合梅县区南口镇竹香村实际,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致力把竹香村建设成为环境美、产业优、班子强、民风纯的新农村。一是完善设施美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为整村村民提供服务更加便利的宜居村庄。已完成村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自然村道、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等建设。主村道提升改造、镇级森林公园建设已通过相关部门立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争取到区文广新局建设指标,进入土地平整阶段。二是立足村情兴产业。结合贫困村自身优势和村资源优势,加大紫玉淮山种植规模,发展深加工产品,加大养鸡规模,注册竹香牌鸡。大面积种植竹稻,通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赏竹景、游竹园、闻竹稻香、吃竹筒饭、品竹香鸡、住竹屋等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农家乐、农家客栈、体验游等乡村旅游。三是牢筑党建强班子。抓好对农村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村级班子在执行“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党务政务及财务公开等制度方面不走样,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宣传引导纯民风。以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主题,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营造互帮互助互爱的乡村氛围;积极发动农民讨论制订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目前,已经开展了摄影创作活动、竹香村美丽乡村建设捐款活动、健全议事制度等,争取年底开展“五好家庭”和“五美女性”评比活动。

抄送: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君铁、利旭、耀新、尚忠同志;

广州市派驻梅州市精准扶贫工作队,市直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各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农办、扶贫开发局(办)

中共梅州市委农办(市扶贫开发局) 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