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热潮涌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稳步向前……如今,行走在梅州,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都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发展沃土不断迸发着强劲的脉搏。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也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成立广东省首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全面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三大环境”,不断擦亮“梅州事好办”品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场环境统一高效竞争有序
一方热土能否“热”,靠的是纷至沓来的客商;能否一直“热”,则要靠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将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整合进‘一厅’,变分散办为集成办,精心打造了七个主题服务区,实现‘一厅’办成涉企全部事项。”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共办理涉企服务事项共24172件。
谈到梅州市的营商环境,企业家们的脑海里面都是“用心”“主动”四字。“主动帮扶、宣传政策、开展行动、纾困解难,一直把企业的发展摆在首位……”得益于我市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3+5”服务专项行动以及市、县机关党员干部驻企体验服务活动,系列务实的举措让企业家们赞不绝口。数据资料显示,建立“3+5”服务机制以来,收到的59单企业诉求已全部协调完成。
企业服务厅——工程建设服务区。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把服务企业作为发展的“主阵地”、工作的“中心点”,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例如落实惠企政策,助力我市105条涉企补助项目在“粤财扶助一梅州平台”上线,财政补贴资金3.1亿元通过该平台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实施《梅州市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与13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底,已为16家企业提供1.14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政务环境规范便捷公开透明
“企业投资项目流程复杂、提供材料多,没时间跑腿,怎么办?”在梅州,这一困扰不再是难题。开办企业实现“一网通办”,照、章、税全流程0.5个工作日完成;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3个工作日……在坚持规范审批的前提下,我市打造利企便民服务模式,引得众多企业青睐。
“现在申请企业变更,可以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在线提出申请,如果股东在外地还可以通过粤商通手机认证后在线签名,不需要提供纸质材料。同时还可以选择营业执照快递到公司,快的话当天领证,根本不用回来带着身份证到前台申请和领证,方便又快捷!”梅州市诚易会计咨询有限公司郭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加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全国首创“跨省(网)办电”服务机制,梅州、龙岩、赣州三地全域157个营业厅、53个区(县)全部设立跨省(网)办电业务专窗,覆盖用户范围850万户。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网签即预告”不动产登记新模式,从源头上规避了开发企业“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现象,有效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国网江西赣州供电公司、国网福建龙岩供电公司、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深化跨网跨省办电签约仪式在福建龙岩举行。
法治环境公平公正健康发展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确定的规则、法治的环境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梅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进程,诚邀广大市场主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政务服务、市场环境、创业支持、法治保障等领域建言献策,并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法规制度,进一步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与深圳、惠州、汕尾、东莞签订住房公积金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推动苏区住房公积金“融湾”,实现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互认互通。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依托“1+6+N”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多元化解涉企纠纷,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涉企“综合查一次”、执法“观察期”、减免责清单等制度,推动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柔性执法,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我市积极实施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制度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驱动力。而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好’,需要树立全程服务理念,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招引项目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助企服务理念,做到规范、便民、高效、廉洁,切实提高服务质效,让梅州成为更多企业家眼中投资兴业的“向往之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