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公安局 警务资讯 最美基层民警(二)叶志华:派出所的“多面手”,社区里的“大管家”
梅州警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公安局 > 警务资讯
最美基层民警(二)叶志华:派出所的“多面手”,社区里的“大管家”
来源:本网   时间:2021-12-20 10:41:41   浏览:820
字号:



叶志华

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分局宝华派出所副所长

解决民众纠纷、排查管控重点场所、处理盗抢骗案件、社区宣传防控等是宝华派出所副所长叶志华的工作日常,自1997年加入公安工作以来,叶志华始终扎根在基层派出所,一干就是24年。

“门外汉”成了“老师傅”

“什么东西都得沉下心来认真学。”这句话是叶志华刚加入公安队伍时,带队的师父说的。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烙印在他的心里。

刚入警时,叶志华是跟着师父在学,师父教他如何抓犯罪嫌疑人、做笔录,告诉他调解矛盾纠纷时如何更好地让双方都满意......非科班出身的叶志华每次都会认真地拿本子记下师父说的话,闲暇时候,再拿出来认真思考研究。

独立出警后,叶志华也不忘继续充实自己。知道自己法律不通、业务不熟,根本做不好工作,便一有空就拿着法律文本“硬啃”,不懂的知识逢人就问、逢事就学。或许是因为曾是军人的缘故,“坚韧不拔”的精神浸入了他的血液中,做什么事儿他都比别人多一份坚持。就凭着这股劲头,“门外汉”硬是磨成了“内行人”,完成了“一年跟着干、两年单独干、三年成骨干”的蜕变。2019年,叶志华被评为梅县区“梅马”安保先进个人,2011年被梅州市公安局评为”四个二”工程全市基层派出所优秀民警,2020年度被评为梅县区优秀公务员,先后5次受到市、区公安机关嘉奖。

“零口供”抓“老贼”

盗抢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惯犯,反侦查意识极强,被抓获后往往拒不交代。叶志华“脑洞大开”,利用人民币“冠字号”的唯一性,先后“零口供”破获多起案件,这件事也让很多同事津津乐道。

7月6日下午,梅县区华侨城一租房的房东家被盗窃,房东陈某放在杂物间内木柜的现金共约15万4千元被盗。事主表示,其中2万元是刚收的租金。案发后,民警立即清查出租屋可疑人员,发现租户谢某曾有盗窃前科,于是带回派出所审讯,但谢某不承认自己盗窃。由于存放现金的木柜比较老旧,无法从中提取指纹。

在民警查询与谢某有关联的人员动向时,发现谢某及其女友在7月6日18时曾去华侨城一金店购买一对金戒指,不仅如此,二人还在两天后到银行柜员机存了10万元现金。据这一重要线索,民警通过进一步工作,基本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为谢某。



证据链不完善,如何寻找案件的突破口?叶志华反复研究案情,顿时计上心来。“因为自己平时存钱的时候,习惯打印冠字号凭条,而这起案件,被偷的是现金,嫌疑人存的也是现金,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币,银行肯定会有记录。”根据这一重要线索,一组民警立即通过银行监控视频,发现犯罪嫌疑人在ATM机上进行了存款操作。一组民警根据失主陈某的回忆,逆向追踪被盗现金的来源,在银行的协助下,很快调取到部分被盗现金的人民币冠字号码。

结果正如叶志华料想的那样,嫌疑人存入卡内的1000张百元钞票中证实至少有19张的冠字号码和失主陈某被盗现金完全相同。最终尽管是“零口供”,窃贼谢某仍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从“蹲守伏击”到“精准出击”

“2015年以前,因监控不发达,盗窃类案件的抓捕全靠蹲守,耗费时间长,且不稳定因素较大。”叶志华回忆道。2009年8月,宝华派出所辖区内发生多起摩托车盗窃案,叶志华带队循线侦察发现,摩托车头和锁头处都有被大力破坏的痕迹,据此判断为惯犯作案。确定方向后,叶志华根据嫌疑人作案规律,与队员展开连夜蹲守,最终在三天后将嫌疑人抓获。为做好社区工作,叶志华不断琢磨思考,对症下药,牵头逐街逐巷实地勘察、登门入户调查走访,广泛宣传动员有条件的辖区群众,自主安装视频监控,加上政府主导的视频系统,他率先在全市实现对辖区的治安复杂场所、特种行业、各种人员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今年以来,辖区有效接警量稳重有降,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连年下降。“发现得了,提供得出,控制得住,确保辖区维稳等重点人员不失控、不上访、不漏管,才是创建平安辖区,服务群众的最大追求和最好注释。”叶志华说道。今年9月24日晚,辖区内发生一起珠宝抢夺案件,叶志华第一时间到现场调取监控,会同业务部门认真分析研判,很快就利用视频优势找到嫌疑人逃窜方向,再结合社区群众走访调查,很快就确定嫌疑对象,于两天内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从警24年以来,他共侦破1000多宗刑事案件,查处治安案件800多起,调解化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为群众办好事1080件,先后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感谢信2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