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公安局 警务资讯 她力量 | 客家细妹就系叻!她们用独有的方式守护这座城……
梅州警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公安局 > 警务资讯
她力量 | 客家细妹就系叻!她们用独有的方式守护这座城……
来源:本网   时间:2022-03-18 10:51:01   浏览:-
字号:

三月初,在革命烈士张瑾瑜的故乡梅州兴宁市永和镇,阳光和煦,春意绵绵。村道旁、田埂边、广场上,鲜红的党旗、粉红的马甲,与赤红的晚霞交相辉映,一道独有的红色平安“枫”景,让人忍不住感叹“风景这边独好”



2021年初,兴宁永和派出所组建当地留守妇女成立了“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员在派出所女警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贯和普法宣传,并创新特色为民服务,做实永和镇各村群防群治工作,形成一道基层派出所为民服务、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的亮丽风景线。据统计,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开展服务活动25场,发放宣传单10000张,服务困难群众80人,帮助找回走失儿童20余人次。

1

传扬巾帼英烈意志

警民共建先“枫”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永和镇大成村张瑾瑜故居前,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铿锵有力。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粤赣中央苏区的红军女杰、优秀妇女运动领导人,张瑾瑜吃苦耐劳、独立坚强的品质,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染着服务队的每一名队员。



依托张瑾瑜烈士红色革命精神,永和派出所决定在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过程中,组建一支有当地特色的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永和当地青壮年男子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参考永和当地的社会治安管理特点,我们邀请各村的留守妇女共同为镇上的群防群治工作出一份力。”永和派出所所长曾繁东介绍说。



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初,以派出所社区女警罗茜为队长,以镇里的妇女干部、各村(居)委妇联主席为成员。她们以女性独有的温柔细腻、亲和力强等优势,及妇联组织团结力强的作用,将各村留守妇女吸收进队伍中来。如今,队伍成立一年,志愿者队伍就从成立之初的寥寥数人壮大至135人,且其中近80%的队员都是中共党员。

施红色教育,做红色传人。秉持张瑾瑜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永和派出所注重将红色基因融入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的血脉中。一年来,永和派出所联合永和镇妇联,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微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不断增强服务队理想信念的教育与巩固。



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2月28日,永和镇大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举办一场主题为“听党话 跟党走”的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妇女维权讲座。诸如此类的妇女权益保护讲座不定期就会开展,借助这类讲座,永和派出所一方面提升镇区群众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强化服务队整体素质。永和镇妇联专职副主席赖宇婷说:“通过讲座及各类活动的形式与志愿者们沟通交流,可以明确感受到这些留守妇女的自信心在增强,她们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和田间劳作了,个人的社会需求不断丰富。”

2

客家妹撑起“半边天”

志愿服务担使命



在永和这片孕育英雄的热土之上,前有英烈带着妇女开展革命运动,后有女干部、女民警携手,共同挖掘留守妇女力量,开展“平安永和”志愿服务。



阿姨,中奖的电话可不要轻信,昨天隔壁村就有人因为这个被骗了5万元……

小妹妹,陌生人给你糖果饼干,不要随便乱吃哟,更不能因为陌生人两三句话就跟着他乱走哦……



充分借助客家妇女柔韧、细致的品质,永和派出所以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服务群众的先锋组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她们深入村庄、田间地头,走门串户,用接地气的语气、发生在本地及周边的案例,给群众宣讲法律法规,并向群众普及防电信诈骗、禁毒、交通安全等各项知识。



2021年10月25日,志愿者来到永和镇湖尾村独居在家且行动不便的陈阿婆家中,将派出所上门为其采集信息并办理好的户口本送到她的手上。据悉,在女民警、辅警的带领下,志愿者队员们定期就会进村入户走访辖区群众。她们是派出所与群众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去年初,客家细妹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永和镇成鹊村走访中了解到,村里何女士的女儿(非亲生,是其丈夫与他人所生)已经14岁了,至今还没有户口。队员当即向女民警罗茜队长反映。接报这一情况后,罗茜立即会同该村的服务队队员进户了解情况,并多方收集相关佐证材料。

由于何女士的丈夫早在十年前已逝世,且孩子的亲生母亲已失联,无法做亲子鉴定,如按照通常做法是不能为其办理户口的。为尽快解决小女孩的户口问题,不耽误其办理学籍等工作,罗茜和女队员们多方行走,一边积极协调兴宁市民政局、市公安局户政、刑侦部门,一边走访周边知情群众,最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以“存疑无户口人员”的方式为女孩办理了入户手续,解决了何女士女儿长达14年的“黑户”问题,为她的成长助力。

3

做实群防群治网络

凝心聚力护家园

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永和派出所以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为重要的群防群治力量,坚持从“办小事、破小案、解小愁、除小患、惠小康”入手,全力提升治安防控实效,强化警务服务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永和派出所大部分警情以群众矛盾纠纷为主。为提升警务效能,有效化解群众矛盾,永和派出所逐步建立起三级联调机制,组成网格员、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村干部等四股力量联动,固定值守、灵活搭档的三级调解组织机构。同时,创新“1234”工作法,即组建一个队伍(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两项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服务群众)、实行三个走进(走进村庄安全防范、走进村庄便民服务和走进村庄群众心里)、深化四个入户(入户宣传法律法规、入户倾听民情民意、入户化解矛盾纠纷、入户救危帮困)。

在处置纠纷、解决困难群众需求方面,女性往往具有独特的柔性优势。在落实“一村(居)一警”制度的基础上,永和派出所进一步挖掘客家妇女柔韧、刚烈、果敢的优势和潜能,将各村留守妇女吸收进队伍中。在女民警的带领下,服务队队员们向村(居)委会和过往群众发放民意调查表,搜集社情民意,针对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哪家有矛盾就上哪家,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



2021年10月4日,永和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蓝排村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电话报警,称其村有一对婆媳因小事争执不休,意欲发生肢体冲突。接报后,派出所女警立即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其他成员赶赴现场,将正要拉开架势的婆媳双方拉开,耐心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经了解,这对婆媳常因生活习惯的不同,由日常琐事激化生成矛盾。为此,民警与志愿者协同,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对婆媳两人一一做好思想工作。调解持续进行了一个小时,通过对双方当事人讲法律、讲道德、讲人情,婆媳两人均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肯定对方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至此,两人的隔阂消除。



一把椅子,一杯茶,一句暖心的话,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用她们独有的柔性力量与智慧,将矛盾纠纷化为无形。为了守护家园的平安祥和,她们主动提出参与巡逻,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箱、针线包等,随时为有需要的群众服务。遇到游客,她们便是一张“活地图”,对景区概况、张瑾瑜红色故事和当地风土人情如数家珍;遇到困难群众,她们便如航行途中的“灯塔”,救助走失儿童、寻回遗失物品……

去年以来,永和派出所共受理、调解20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下一步,永和派出所将把组建客家细妹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新的起点,所长曾繁东说:“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公安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检验、巩固红色枫桥公安派出所的创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