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公安局 政府信息公开 暖心田地上,细微见真章——梅州公安创建枫桥式派出所见闻(梅江城北篇)
梅州警视网
暖心田地上,细微见真章——梅州公安创建枫桥式派出所见闻(梅江城北篇)
来源:本网   时间:2019-09-06 00:00:00   浏览:-
字号:

    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面积120平方公里,以农业和物流、机修等城市中心区的附属功能产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心区商贸功能的外扩迁移,以及各种不稳定因素叠加,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权属纠纷、征拆纠纷、租赁纠纷等案事件易发多发。

 


民警带领着四名护村队员进行日常巡逻

 

    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分局城北派出所从细微处着手,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民警常登门,与群众交朋友,大大调动群众支持平安建设、参与社会治理、携手爱乡护乡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
·城北派出所辖区警情同比下降6.7%
·各类行业场所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3%
·矛盾纠纷警情同比下降46.3%
·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大幅下降56.2%

管好人群 治安隐患减半


    “将吸毒人员、刑释解教、重症精神病患者等人群管控好,隐患也就少了一大半。”城北派出所所长叶永胜说,该所严格落实人口居住地和户籍地“双列管”要求,对刑释解教、吸毒人员等全部定期见面核查。

    两年来,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吸毒人员无一人复吸。对辖区重症精神病患者等进行“一人一档”管理,并联合村居委干部对以上人员实行常态化管理,按时与家属联系或上门了解。

 

到田间地头走访群众


    “我们辖区内有21个村居,有287名精神病患者,其中重症的31人,平均每条村子都有一名以上重症患者。”叶永胜说,重症精神病患者一旦发病,行为不可控,所以督促其按时服药成了社区民警的重要工作之一。

    辖区居民杨某患有暴力倾向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曾经举着菜刀满大街转悠。而城北派出所副所长、社区民警叶力强就是他的“定海神针”,甭管他发病时多凶,只要叶力强到场,很快就能将场面控制住。

    不久前,杨某又一次在家中发病,他跑到二楼阳台上,拧开煤气瓶、手持打火机扬言要自杀,任谁劝说也无济于事。没想到,见到接警后匆匆赶到现场的老熟人叶力强时,杨某竟神奇地朝叶力强敬礼,还主动攀谈起来。叶力强于是趁机引导杨某走出阳台。

    “他下来后吃了药三分钟就睡着了。”叶力强回忆,杨某的家在热闹的居民区,楼下就是商铺,一旦引爆必然引起火灾,不但杨某会受伤,还将殃及连片的邻居。

    “幸亏我每周都上门跟他谈心,了解情况,监督他吃药,所以他认得我。走访邻居时,他们知道我的来意,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纷纷向我们反映杨某的行踪和表现。这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员的情况。”叶力强等派出所民警经常上门走访,与群众交谈,为辖区治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3月,城北镇上村的村民阿辉在自留地上建房打地基,邻居阿雄觉得阿辉墙角影响了自家的风水,于是带着妻子和弟弟与对方理论,要求停工。“我在自家地上建房,而且距离他家还有好几十米,有什么影响?”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推搡中双方各有3人受轻微伤。

    接报后,社区民警赶到现场,并将双方带回派出所调解。然而在气头上的双方拒绝接受调解,甚至以“黑恶势力”为由到上级部门告状,并扬言要“大干一架”。

在城北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城北派出所联合镇上的国土、司法、城管等部门,开展纠纷矛盾化解。针对阿辉提出民警没有抓“入屋打人”者,派出所教导员古红光条分缕析地给其讲明法律关系: “进入工地不是入屋,警察是公权力,对方没有构成犯罪,不是想抓人就抓人的,一切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地处理。”前后历时一个月,双方当事人分别在该所接受调解不下十次,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城北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又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俗语云“荒田没人耕,耕了有人争”,土地纠纷等警情大幅增加。2018年,各类纠纷类警情占比高达72.8%。“虽然许多纠纷连治安案件都算不上,但村民的积怨也是治安隐患。他们有点口角就报警,最后还是派出所来‘买单’。而且矛盾一旦激化升级,还可能出现流血冲突,不仅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还将牵扯更多警力。”古红光说,因此该所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民警进厂走访了解情况


    截至目前,该镇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辖区内至今未发生一起因土地纠纷而引起的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村民聚集的群体性事件,未发生一起恶性暴力犯罪案件。


“和民警处着处着就成朋友了”


    每年春节后的三月,是群益桃源村枇杷成熟的季节。城北派出所民警天天往村里跑,他们不是去吃枇杷,而是去守枇杷。桃源村俗称“枇杷村”,村里一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植成片枇杷。枇杷量少价高,路网又四通八达,曾经发生过失窃事件。

    “虽说水果价值不高,却是农民的‘血汗钱’。”叶永胜说,不光是枇杷丰收时,5月糯玉米成熟、7月百香果飘香……一年到头,民警就没有闲的时候。在城北,民警是治安防范的主心骨,要根据季节特点,逢农作物成熟、重大节日等,进村入户组织护村队开展防范伏击工作。前段时间,辖区中村村晚上入室盗窃警情多发,该所组织辅警、村里的治保力量设卡防范,成功抓获一名嫌疑人朱某。

    “身上的警察制服只是敲门砖,只有走得多了熟悉了,才能与老百姓建立起信任。”叶力强说,虽然视频监控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居民家里也安装了监控系统,但由于有的群众对警方信任度不够或怕事等心理,常以监控坏了等理由拒绝配合警方的工作。“一般的案事件线索,更多的是从家长里短的走访谈话中得来的。”

    去年,辖区干光村内频频失窃。民警走访时有村民反映,一名前科人员郭某整天无所事事,近来却出手大方,很有可疑。通过侦查,民警固定了郭某盗窃的证据并将其抓获,目前郭某已经“二进宫”。今年3月,该村车窗被砸财物被盗警情多发。民警走访时,村委会治保主任反馈,一名租客无固定职业,却每天花式换摩托车。经比对,民警迅速锁定该租客即为犯罪嫌疑人,破获3宗车内财物被盗案以及3宗摩托车被盗案。

 

 

走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


    暑假期间,辖内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情高发。虽然当前梅州的反电诈宣传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利字当头,部分年轻人在“动动手指就能挣钱”的贪念下,一步步陷入“无底洞”。社区民警在走访时,结合辖内或者本市被骗的真实事例宣传反诈。“相比新闻里、网上的案例,身边人的经历更加让人感同身受,印象更深刻。”村民坤叔说,和民警处着处着就成了朋友,不仅群众受益,警方工作也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