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工信简报 经济运行专刊(2015年第13期)
经济运行专刊(2015年第13期)
来源:运行监测科   时间:2016-01-29 11:33:58   浏览:-
字号:

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运行情况


2015年,市委市政府采取财政、产业、金融等政策,加快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加大技改项目扶持,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在梅州卷烟厂产值较大增幅、县域工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有效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工业经济增速居全省前列

全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9亿元,同比增长9.0%,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6位,比去年提升10位;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1%)多2.9个百分点;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多1.8个百分点,比山区五市平均值(6.9%)多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02.34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93家(快报数),比去年同期纯增24家。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138家,比去年多20家;5亿元以上企业31家,比去年少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比去年多3家。393家规上企业中,255家企业正增长,138家负增长。

(二)轻工业快于重工业增长轻工业在烟草业的带动下实现工业增加值104.10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6.79亿元,但受机电制造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今年同比增长7.0%,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轻工业快于重工业3.9个百分点。另外,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04.52亿元,同比增长10.7%,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三)县域工业增长不够均衡全年县域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5.45亿元,同比增长9.7%,快于全市平均值0.7个百分点。增速20.0%以上的有大埔县,增速为20.1;增速在10.0%到20.0%之间的有4个,分别是平远县、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分别增长11.8%、17.1%、18.9%、15.2%;增速在10.0%以下的有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分别增长1.5%、5.1%、8.7%。增速最快大埔县比最慢的梅江区多18.6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长不够均衡。

(四)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减弱。全年六大主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3.96亿元,同比增长8.7%,比去年同期少1.8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比重为83.2%,比2014年少0.9个百分点,比2013年少1.2个百分点。烟草业实现增加值59.27亿元,同比增长7.3%;电力业实现增加值42.76亿元,同比下降2.8%;建材业实现增加值22.44,同比增长17.9%;电子信息业实现增加值29.33亿元,同比增长10.9%;机电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91亿元,同比增长14.8%;矿产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10.0%。

(五)骨干企业多数正增长。我市列入统计监测的25家骨干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12.75亿元,其中,17家企业实现正增长,8家企业负增长,多数正增长。增长较快的企业主要有广东中烟梅州卷烟厂、广东辉胜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梅州国威电子有限公司、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广东健和包装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宇星阻燃新材有限公司、广东油坑建材有限公司、旺兴达(丰顺)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鸿源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元科技有限公司、大埔县新诚基工贸有限公司等。

(六)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可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2015年集聚带规上工业总产值378.98亿元,同比增长22.5%;规上工业增加值74.81亿元,同比增长26.2%;完成税收16.16亿元,同比增长34.7%,取得较快增长。工业投资初步统计118.22亿元,占该行政区域范围内工业投资(139.91亿元)的84.5%,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6.6%,集聚带成效显著。

(七)产销衔接较为稳定。我市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91.84亿元,累计增长6.4%,产品销售率为98.5%。

(八)企业经济效益良好。1—11月,全市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97家,同比增长6.6%,亏损面为24.6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99亿元,同比下降4.0%;实现利润总额37.7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税金总额67.32亿元,同比增长13.2%,企业经济效益良好。

(九)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负增长。全市十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7项负增长,3项正增长。负增长的有卷烟、铁矿石原矿量、饲料、饮料酒、家具、印制电路板、发电量,分别同比下降0.1%、22.4%、40.2%、7.6%、12.8%、5.2%、4.8%;正增长的有水泥、服装、电子元件,分别同比增长11.2%、7.7%、0.2%。


二、工业投资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08.83亿元,同比增长59.8%,增速全省第一,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68.06亿元)36.76%,占比比去年同期多4.6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完成98.77亿元,同比增长90.3%,增速全省第五,工业投资整体增长较快。从完成任务情况看,全市工业投资完成省经信委下达任务的134.77%,技改投资完成省任务的145.29,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从各县(市、区)完成市下达分解任务看,工业投资除了梅江区外,均完成任务;技改投资除了兴宁市、平远县、五华县外,均完成任务。

三、相关指标基本匹配

1、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2015年12月,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1,比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全年连续8个月在枯荣线以上的情况结束,回落到枯荣线以下,比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8.4)少1.3个百分点;5项权重指数中,生产量、产品订货、库存、雇员、配送时间指数均在枯荣线以下。

2、工业用电量增速回落。全年工业用电量4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比上月回落0.4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用电量1.14亿千瓦时、下降9.57%,制造业用电量31.43亿千瓦时、增长4.6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用电量11.95亿千瓦时、下降6.46。

制造业PMI指数和用电量均出现回落,这与我市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的实际基本匹配。

四、主要问题

(一)规上工业总量低、增速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目前列全省倒数第一,仅占全省的0.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0%,低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低于2013年度5个百分点,增速放缓。

(二)县域工业增速普遍回落。县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8个县(市、区)中7个出现回落:梅江区回落5个百分点、梅县区回落6.5个百分点、兴宁市回落14.3个百分点、蕉岭县回落1.5个百分点、大埔县回落2.9个百分点、丰顺县回落4.5个百分点、五华县回落10.7个百分点。

(三)六大产业增长趋缓。六大产业增速比去年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前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分别比去年回落12.2、21.4个百分点,而我市两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电力也回落8.6个百分点。

(四)部分骨干企业产值下滑较大。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下降6.8%、梅州市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降10.0%、华润电力(兴宁)有限公司下降28.1%、广东富远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降22.5%、梅州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下降33.7%;另外,3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3家企业出现半停产、7家出现停产。

(五)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六大产业中的电子信息和机电制造属于非资源型或非指标性的产业,其增加值占全市比重2013年为20.0%、2014年为21.3%、2015年为21.8%,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在当前国家部署去产能的工作重点阶段,我市的电力、建材、矿产加工必然受到影响,而电子信息和机电制造在国家推动互联网+和发展智能制造阶段需求将逐步增加,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增加。

(六)先行指标出现下滑。一是2015年12月,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1,比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二是全年工业用电量4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比三季度回落0.99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3.5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7个百分点。先行指标出现下滑预示明年经济压力将大于今年。

五、2016年主要主要措施

明年,我们将认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省委胡春华书记来梅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书记到市经信局调研的各项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只争朝夕、积极工作,力争明年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全力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突出产业集聚带,加快推动园区加快扩能增效,尤其是围绕园区各建设项目的督办和协调服务,促进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同时,围绕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足增量,加强产业招商工作,积极谋划和大力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加大宣传力度,狠抓企业挖潜改造。收集汇总梳理发改、经信、财政、中小、外经等部门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策集中宣传力度;同时,经信口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规上企业的调研摸底,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做好政策对接的“中间商”;进一步抓好现有规上企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激活存量,力促企业提质增效。

(三)积极培育、扶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加强新常态下新产品、新行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做好统计工作;同时,要按照当前发改、统计、经信等部门联合调查的2016年新增长点企业进行跟踪扶持,力争完成全年任务。

(四)继续做好暖企服务。一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继续对接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和有技改项目的企业,调研摸查现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报送市有关部门,努力解决。二是各涉税费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减轻企业负担各项工作要求,出台切实措施减轻各项税费,稳定企业发展信心。三是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统计员的奖励和培训,增强企业统计员如实报送数据的自觉性。

(五)认真抓好“小微企业上规模”工作。一是积极抓好《梅州市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的落实,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出台实施细则,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实。二是制定年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数,并将该目标数分解到各县(市、区)。三是挑选一到两年内有潜力上规模的工业企业,成立小微工业企业培育名录库,并配合中小企业等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对符合条件的小升规工业企业每家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六)认真落实各项财政资金。要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