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傍晚,夕阳余晖照耀在山光水色之上,山水林田更加温馨且富有诗意。广东省梅州市瑞山风景区的游客或在林中散步,或在长椅上读书,或在围龙屋里喝茶。人们陶醉于青山秀水之间,感受森林的美好。
这份美好不仅吸引游客,也吸引着社会资本支持林业发展。
瑞山高新农业生态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俊发就是被这绿水青山吸引来的创业者。
蔡俊发是土生土长的梅州人,做矿产生意成功后,转型回乡投资绿色产业。他卖掉矿山,先后投资7亿多元,在这片水电路不通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处颇有规模的休闲康养风景区。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铺设了25公里长的林间石板路,种植了10万余株名贵树木,修筑大小湖泊60多个……如今的瑞山风景区已是远近闻名,今年还成为广东省首批10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之一。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梅州良好的生态吸引众多像蔡俊发一样的投资者来到梅州。他们带来资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挖掘蕴藏在梅州近1800万亩森林里的商机与潜力。2018年,梅州林业产业实现总产值141.66亿元,梅州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梅州是南药之乡,一方水土孕育了数百种特有的天然野生药材,中药资源极其丰富,文化源远流长。
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看中了梅州适宜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在梅县松口镇德化村发展了1万多亩的红豆杉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笔直挺拔的桉树林下套种着枝繁叶茂的红豆杉。青白的树干撑起两头绿,配上蓝天背景,别有一番景致。梅州市中大南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锐告诉记者,公司优选改良的“中大一号红豆杉”可提取的抗肿瘤药紫杉醇和10-DABⅢ含量是普通红豆杉含量的10倍左右。2015年,“中大一号红豆杉”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认证,是梅州获得的第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公司以林下套种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4万多亩,目前正在走上集生产、科研、加工、制药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之路。
以中药材产业为代表的林下经济是梅州的特色产业。创森以来,梅州在挖掘森林资源潜力与活力上做文章,通过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林业合作社等方式,激活林业资源要素市场,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如今,林果、林药、林蜂、林菌等非木质林下经济产业模式越来越丰富,铁皮石斛、金线莲、红豆杉等林下种植也有了新突破,一批油茶、梅片树、竹木、用材林、珍贵树种等示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2018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41.08万亩,产值49亿元,参与农户约12万户,建立林下经济合作组织347个。2018年,农民人均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4217元,占全部收入的1/3。
梅州的阴那山脚下,雁南飞的陇陇茶田、淙淙流水别具风情。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拥有茶园2600多亩,从国内外引种了1000多种茶花,高低不同,花色各异,清新美丽。独特的茶田风光、客家文化、建筑艺术、生态美景及经典客家美食是雁南飞的特色。
雁南飞原本只是广东宝丽华集团在梅州投资的一家茶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样板、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
雁南飞的发展路径正是梅州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一片茶园到一个以茶为主题的休闲综合体,从一片中药材到一个以养生为主题的康养基地。在梅州,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从一个点向两端延伸,以林业为核心,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与模式。林业产业与南药种植、园林花卉、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新路径。
在世界长寿之乡蕉岭县,一个个蜂房散落在山坡上的树林里。蕉岭森林覆盖率79.4%,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充足的蜜源植物,养蜂产业蓬勃发展。
广东桂岭蜂业科技股份公司是粤东片规模较大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总经理赖秋萍介绍,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家+蜂农”的产业化模式,建有中华蜜蜂饲养基地33个,其中2个被认定为“广东省华南中蜂保种场”,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桂岭蜂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港澳等地区,为梅州优质的生态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探了路。
蕉岭林业部门通过培育龙头、示范引导、强化服务等措施,推动养蜂产业发展。2018年底,蕉岭养蜂规模已发展到7万群左右,蜂农2800户,蜂蜜产量3000吨,产值1.5亿元。下一步,蕉岭要推动蜂蜜的深加工,计划发展以长寿文化、蜜蜂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梅州市林业局局长詹庆东介绍,梅州将继续做强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提升森林食品和林下经济等传统产业,推进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构建多元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
通过林业产业发展,梅州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并重,颜值和产值齐升,美丽与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