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林业局 新闻动态 梅州市林业局 践行两山论的梅州林业担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林业局 > 新闻动态
梅州市林业局 践行两山论的梅州林业担当
倾力打造生态文明林业示范市,巩固创森成果,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见效
来源:掌上梅州   时间:2021-06-30 10:34:46   浏览:-
字号:

   梅州成功创建粤北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74.48%,位居全省第一;全省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林业产值预计比2019年增长28%……回望过去,梅州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绿色已融入梅州发展血脉,如今,全市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短及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态环境整体跃升、生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生态与发展理念不断革新,逐渐走上“绿富美”的生态发展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展望未来,梅州市林业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更好地建设、保护、利用梅州的森林资源,科学谋划,倾力打造生态文明林业示范市,助推梅州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由点到面

  森林进城公园下乡,美美与共

  坐落新城中央的剑英湖公园,湖镜荷韵,美得让人赞叹;滨水而建的芹洋半岛湿地公园,水丰草美,令人流连忘返;依山傍水的清凉山郊野公园,集瀑布、枫雅亭、诗情驿道于一体,浸润着多姿多彩的山水文化……

  “以前散步得开车到几公里外的公园,特别麻烦。现在家门口就有马鞍山公园,又有芹洋半岛湿地公园。”说起梅州城区的公园建设,家住金燕大道附近的市民梁依依幸福感十足。

  今日梅州,生态人文优势明显,持续多年的森林城市建设和国土绿化热潮,为市民构建了生态宜居家园。

  如今,梅州这颗镶嵌在广东省东北部的“绿宝石”,愈发令人瞩目。森林覆盖率能够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得益于梅州坚持不懈的“绿满梅州”大行动。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广东重要生态屏障,梅州厚植生态优势,仅“十三五”期间,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224.7公里,改造提升生态景观林带430.25公里;新建森林公园12个、湿地公园6个。2019年,梅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国字号”荣誉,便是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好肯定。

  梅州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自20156月启动创森后,颁布实施了《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规划要求以水系、路网绿化为链接,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一体化,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构建绿色生态家园。同时,梅州还出台首部地方性森林防火法规,严格执行《梅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巩固市级创森成果,擦亮国家森林城市品牌。

  新一轮绿满梅州行动再次开启:以城乡增绿为重点、以通道绿化为依托、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生态安全为目标,在城市建公园绿地,让城在林中;在乡村建森林村庄,让公园下乡。梅州从点到面,真正做到城乡美美与共。

  据统计,2020年全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41.1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30公里,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77个,市民出门平均500米以内有公园休闲绿地。森林覆盖率74.48%,位居全省第一。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梅州连续5年获评优秀等次,现已初步构建成健康森林生态系统,为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筑牢生态的“粤北屏障”。

  为进一步让绿色在梅州大地延伸,铺就美丽梅州浓郁底色,目前,五华、梅县、兴宁、大埔、蕉岭等地纷纷启动国家森林县城创建工作。一场关乎550万梅州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已然开启征程。

  可以预见,未来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森林小镇、绿美古村将散布在梅州各地,一幅青山绿水、山河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将逐步铺展,梅州人也将拥有更优质的生态绿色空间。

  ▷▶由表及里

  爱绿、护绿、植绿成自觉行动

  “通过植树活动,村民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提高了,如今乱砍滥伐的现象减少,火烧山毁林的状况也没有再出现。”大埔县茶阳镇华祝村村民丘毓余说,现在村民发自内心乐意回乡看看,看到家乡居住环境更好了,大家都很开心。

  在华祝村的山沟沟里,如今荒山披上了“新衣”,村里周边山林的树木明显茂密起来,山更绿水更清了。这是华祝村在外乡贤返乡种树十余年的成果。

  “十几年前,因为树木能够卖钱,有人铤而走险盗伐倒卖树木,导致村里到处是荒坡。”在外村民丘毓余说,为了给大家灌输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理念,村民商量后一致决定用行动来制止乱砍滥伐的现象。

  自2010年以来,每年植树节到清明节期间,华祝村同乡会组织乡亲回乡植树造林,造绿的氛围逐年提升,同时也改善了水土流失的现状。现在,华祝村人延续这一传统,用一把锄头坚守绿化家乡的梦想。

  “在巩固梅州绿色成果上,要注重大地植绿,更要注重心中播绿,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广大市民心中落地生根。”梅州市林业局局长詹庆东说。不仅是华祝村在绿色蝶变,近年来,随着梅州新一轮绿化行动的推进,爱绿、护绿、植绿已成为当地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市民的自觉行动。

  117.98万公顷森林、1504公顷湿地、10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这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粤北生态屏障,也是梅州的生态家底。新发展阶段,如何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系统性、全域性的保护是梅州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为此,2019年,梅州大力推行林长制,平远县成为全省4个林长制试点县(市、区)之一。现今,该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林长体系,446名林长上岗,通过各级林长牵头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初步实现。此举不仅改变了以前森林发展保护由林业部门“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还激发了群众爱林护林的热情。

  有了平远经验的探索,今年,梅州计划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力争到20218月底,全面建成配套制度完备、运行机制顺畅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建成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抓手的现代林业治理体系等,实现2035年建成高质量森林梅州和美丽梅州的目标。

  “在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了森林文化、理解森林文化,并且积极参与巩固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梅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由表及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在梅州大地生根发芽。

  ▷▶由短及长

  砍树变种树,打造“绿色银行”

  盛夏时节,走进梅州市广袤林区,可以深切感受到广大林农对发展林业产业的期盼。

  在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的华清园种植基地,梅片树漫山遍野,为大山披上绿装。因煤炭资源丰富,石正镇曾是有名的采矿大镇,村民多以采矿为生,也导致当地土地裸露,矿坑遍布山头。

  从满目疮痍的矿坑变成郁郁葱葱的树林,当地村民探索出了荒山耕绿造“富”的新路径。目前,由梅片树种植而延伸的产业链逐渐形成,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其快速发展还引领山区群众耕山致富,成为绿色经济的一个亮点。

  “40年前我下坑挖煤,40年后我上山种树。”石正镇马山村村民、老煤矿工人凌育权感慨道,最早种下的6亩梅片树今年能为他带来收益1.2万元。通过种植梅片树,钱包变鼓了,空气也清新了,生活更舒畅,为了这眼前的绿色,他还想继续种树20年。

  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砍树到种树,当地群众也摒弃短期经济效益,着眼长远发展,共享绿色经济带来的福祉。

  为了扩大生态经济效益,近年来,梅州积极谋划,目前打造了首个落地广东的国家储备林项目。项目规划建设约200万亩,其中集约人工造林15万亩,现有林改造127万亩,中幼林抚育58万亩,培育目标分为速生丰产型、大径级用材型和珍贵树种。

  “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将为梅州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带来双赢的局面。”梅州市林业局国家储备林办公室负责人钟奕灵说,通过国储林项目,梅州探索从一产的树木种植和改造,延伸到二产的木竹材精深加工,以及三产的森林旅游,深挖森林富矿,建立一条完整的森林产业链条,把国储林项目打造为梅州“绿色银行”。

  除了国储林项目,梅州还指引当地群众挖掘全市1770多万亩森林所蕴藏的巨大财富,让“两山”理论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群众向山进军、耕山致富,迈入“不砍树也能致富”道路。

  为走出一条“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的梅州之路,目前梅州积极探索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深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三产融合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突出抓一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

  2020年,梅州新增了19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2家省示范家庭林场。同时,建设了一批融地域特色和体验功能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生态采摘园、休闲垂钓园等乡村旅游特色景点,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兴林富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