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林业局 新闻动态 梅州市林业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专题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林业局 > 新闻动态
梅州市林业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专题报告
来源:本网   时间:2025-04-03 16:18:13   浏览:-
字号:

  2024年,市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黄坤明书记来梅调研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梅州市关于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梅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担起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职责,以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林长制为抓手,坚持“五绿”并举与“百千万工程”同步落实,全力推进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立足林业发展实际,从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林长制落实、自然保护地监管、森林资源监管等方面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情况

  (一)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成效。一是森林林分林相进一步提升。我市通过林分改造、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方式,并在全域推广“先造后补”造林模式,有序开展松树纯林、低质低效林和“牛肝地”等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2024年累计种植红锥、木荷、枫香等乡土阔叶树种苗木1517万株;2024全市已完成林分优化提升总面积31万亩,完成面积位居全省前列完成森林抚育25万亩,完成新造林抚育17.8万亩。二是城乡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先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通道沿线节点及可视范围内林分林相,今年共完成绿美碧道建设39.43公里,绿美公路建设116公里,绿化美化提升示范路段建设305公里;因地制宜增加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全市建设森林城镇3个、森林乡村14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和绿美红色乡村3个。利用国家储备林“以短养长”模式种植乡土阔叶树种,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国家储备林新增收储集体林地3万亩。高规格成立市“百千万工程”县镇村绿化专班。推动县镇村绿化美化,扎实推进“四旁”“五边”等绿化重点区域植绿护绿工作,完成县镇村绿化长度4029.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992.1公顷,累计种植各类苗木200万株,种植数量居全省前列。五是全民参与义务植树气氛浓厚。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廿林添绿”大行动、“1+3”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系列行动等主题活动,全市累计接收社会各界参与绿美梅州生态建设捐款捐物折算金额达1.9亿元,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643场次6.5万人次参与,建成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2个,建设主题纪念林2335个。

  (二)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一是高位推动,强化责任落实。印发了2024年《关于开展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令》《关于加速推进绿美梅州生态建设的令》4道总林长令,督促全市各级林长、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主动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落实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体责任。二是印发了《梅州市林长制约谈办法(试行)》《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和林长办相关责任人保护森林资源的主体责任,针对林长制工作实际作出明确规划,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三是制定了《2024年林长巡林计划》,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绿美梅州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工作需要,把各项重点难点问题列入林长巡林调研事项清单。四是开展了梅州市2023年度林长制述职工作,各县(市、区)第一林长述职报告书面呈市级林长阅示,市级林长作出了批示,要求第一林长要履好职、尽好责,针对存在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五是各级林长开展巡林调研12万余次,召开林长专题会议209次,对林长制工作作出指示批示74次,协调解决区域重点难点问题51个。六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依托“林长+检察长+警长+森林法官”等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森林督查案件涉嫌犯罪线索专项监督,高效协同推进绿美资源管护,推动林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七是2024年全省林业重点工作我市在森林资源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科技推广、共建共享绿美(含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受到省林业局通报表扬。

  (三)自然保护地监管情况。一是积极谋划自然保护地顶层设计。印发了《梅州市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技术审查细则》,全市自然保护勘界报告、总体规划和科学考察报告完成率高达97%以上,切实提升全市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总体规划和勘界立标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印发了《梅州市郊野公园建设方案(试行)》《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公布全市一批9处郊野公园名录,8个县(市、区)完成郊野公园、山地公园设立备案,已按计划进行开工建设,其中清凉山郊野公园20244月获得省委领导批示,其建设成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设。20243月,市编委会批复同意成立梅州市自然保护地事务管理中心。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先后成立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机构,大埔县林业局将全县自然保护地暂由万福森林公园管护中心统一进行管理。至目前,全市自然保护地均具有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管。三是自然教育和湿地保护工作更进一步。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蕉岭县国有皇佑笔林场获评为2024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平远黄田水库湿地获评为2024年广东省省级重要湿地,平远县法谦小微湿地列入2024年度“小微湿地+”试点建设名单四是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2019年以来,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现全市自然保护地一张图、一套数,初步梳理出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人工商品林、城镇村等各类空间矛盾冲突情况,同时启动整合优化后112个自然保护地的勘界立标、科学考察、编制总规等工作。五是强化自然保护地调整审核审批。坚持保护优先、严格调整条件、规范调整程序,强化申报材料、部门意见、专家评审等审核环节,2024年取得自然保护地调整手续4份、涉自然保护地用地预审手续2份和总体规划修编审批手续4份。六是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和有效整治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进一步压实县、镇、村等基层林长自然保护地监管责任。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省林业局要求,组织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线索核查处理和违法违规问题自查自纠,积极配合和按职责分工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环保督察、污染防治攻坚、“绿盾”、小水电清理整改等督查工作。自各类督查行动以来,一些重点区域、重点点位整改成效显著,2024年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达到时序要求;完成“绿盾2022”点位广东大埔丰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碎石场整改、销号工作;完成2024年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变化图斑304个核查整改工作。

  (四)森林资源监管情况。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加强人员、经费、技术保障,高质量推进林草湿荒普查工作。根据广东省森林资源发布系统数据,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68%,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蓄积量7545.06万立方米,增加293.63万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67.74立方米,增加2.69立方米;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比例上升至18.41%,全市森林资源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二是以市属国有梅南、水口林场列入森林可持续经营省级试点为契机,完成5个市属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修编工作,探索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三是摸清全市陆生动植物资源底数。全市范围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植物1084种;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市登记在册的4500余株古树名木均已挂牌保护并落实管护责任人,2024年累计开展古树抢救复壮225株;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全市野生动物有30120528种,其中兽类64种,鸟类334种,爬行类91种,两栖类39,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96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68种。四是严厉打击毁林行为。以林长制为总抓手,“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林草综合执法工作,通过卫片判读和实地调查,实现森林资源执法监管从被动式、运动式检查向主动式、常态化督查转变;开展采石采矿领域、殡葬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畜禽养殖领域涉林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多项行动,坚决打击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案件,有力震慑了涉林违法行为。五是强化森林火灾防控。依托林长制逐级压实森林防灭火责任,通过发布林长令、林长巡林等措施把各级林长和护林员责任落到实处,局领导落实包片挂点机制带队督查森林防火工作104人次,联合市森防办、应急、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全市共排查整改森林火灾隐患3269处,排查整治重要保护目标45处,县镇村在森林特别防护期共投入921.87万元扎实开展“五清”行动消除火灾隐患,清理可燃物4832处,清理维护防火林带1067.56公里,重点防火区域设立临时检查站2108个。投入宣传经费328.89万元,开展大型宣传活动74场次,制作宣传横幅616条,发放宣传资料96.14万份,与林区群众和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52.75万份,敲门入户宣传52.92万户,媒体报道160条。2024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宗,与去年相比宗数下降14.29%、森林受害面积下降77.6%,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六是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采石采矿项目使用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林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梅州市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指导各地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规范使用林地管理和提升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严格控制天然林转为其他用途。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不断完善“早发现、早处置”的工作机制,将破坏林地行为和森林火灾险情等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存在问题

  一是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不高。我市森林覆盖率虽在全省前列,但森林活立木亩平蓄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树种结构不合理,松树等针叶纯林比例偏高,抗病防害能力不强,“牛肝地”等困难立地治理难度较大,林分林相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林业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因财政比较困难,无法足额配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全市林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资金拨付进度较慢,对工作进度和建设成效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基层森林防火工作还不够牢靠。基层存在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复杂性认识和责任制落实方面不够到位,隐患排查和火源管控力度不足等问题。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治理能力短板,机构改革后我市基层林业执法机构、队伍等能力建设不健全,基层森林资源监管体制机制还未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省委省政府对绿美、林长制工作的部署要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落实好绿美、林长制工作,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压实各级党政责任。深度发挥林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级各部门协同合作,抓好向上沟通汇报,压实基层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聚焦人、财、物等要素,提早谋划布局,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建设资金,2025年计划完成省下达我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86.07万亩,其中林分优化32.38万亩,新造林抚育28.69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四是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基层林业执法、林业站、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五是进一步抓好生态环境隐患问题风险排查整治持续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调度指导,推进问题整改销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绿盾”等专项行动,切实抓好生态环境隐患问题风险排查整改,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守好绿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