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林业局 新闻动态 国有林场改革启动绿色生态发动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林业局 > 新闻动态
国有林场改革启动绿色生态发动机
来源:林业局   时间:2017-01-09 17:18:24   浏览:-
字号:

2017年,注定是我市国有林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省将在2017年6月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在此的420多天以前,我市13个市、县级国有林场陆续启动改革。

这次改革被称为将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国有林场改革行动。“定性、定编、定保障”的主题旨在以保民生促保生态,打破“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体制枷锁,真正激活这些分布在群山中,保护着最优质森林资源、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绿色堡垒,变为绿色生态发动机。

新转机   再次找回“身份”

国有林场设立至今恰好61年,迈过一个甲子。

半年前,七畲径林场门口挂上了“梅州市国有七畲径林场”的大字。而在此不久前,这里还挂着“国营”。一字之差,让林场人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历程。

我市国有林场也曾是众人羡慕的“香饽饽”。

上世纪60年代,国有林场职工奔赴生态环境脆弱的边远山区。这些林场都是以荒山为主,且路远山高,林场最高海拔可超1000米。就在林场职工大笔写绿、植树造林努力下,在上世纪80年代,那些“连农民都不要的荒山”开始出产木材。丰厚的利益,加上小水电收入以及中央财政下拨事业经费,给林场镀上一层光环。林场成为当年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的好单位。当年的大埔县丰溪林场更配有医院、学校等公共配套。

但外部环境巨变,以及林场下放到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等原因,使林场风光不再。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林场转为向社会提供木材产品的国营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却无法享受事业单位政策扶持,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无法实现。2000年以后,随着政策调整,国营林场角色又转为向社会提供生态产品,主要职责转为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经济收入断崖式下跌,及大量职工人力成本,让林场陷入“L”形发展困境,成为“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边缘体。拿着“铁饭碗”只能“找米下锅”。林场自救性的经营活动并未带来预期收益,反而遗留下巨额债务。守着青山绿水,领着“打折”工资成为我市老中青林场人共有的记忆。

实际上,我市从2003年开始就断断续续开展过国营林场改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13年市人大以重点议案、2015年市政协又以重点提案,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相关诸多问题逐渐得到社会关注。此次推行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让举步维艰的林场出现新的转机。

大埔县国有丰溪林场是我市最早启动此次改革的林场。2015年底,大埔县同意将丰溪林场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事业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2016年初,林场职工终于领到了足额工资,时隔多年后终于实现同级人员流动。随后,七畲径林场、梅南林场、鸿图嶂林场等其余12个市属或县属国有林场陆续实施林场改革,相继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再次找回了应有的“身份”。

跨越半个世纪的林场焕发出新的活力,年轻人进入林场工作,提升森林效益的想法迸发。2016年初,大埔丰溪林场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成为全市首个4G信号覆盖的林场,为生态旅游铺好了信息网络。梅南林场是厚重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的典型交融,红军纪念亭、知青展览室及九龙嶂自然保护区都是林场的好牌。场长何伟坚希望通过保护性开发,把林场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碳汇林等基地,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提升农产品、林产品附加值,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五华县国有鸿图嶂林场场长张茂源把鸿图嶂亲切地称为“粤东井冈山”,“李坚真、古大存等曾在鸿图嶂开展革命活动,而林场不远处的龙潭村是古大存入党介绍人、五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国梁的故乡。”

理体制    林场注入“活泉”

七畲径市级国有林场位于五华县棉洋镇,距离县城58公里。林场面积6.32万亩,最高海拔1167米。冬日暖阳难以抵挡凛冽山风,但视野极佳。站在林场二工区,肉眼清晰可见揭阳的揭西县辖居民区。但场长刘展林说,这是冬日才有的清爽,“如果是上半年来,半个林场都会是在浓雾中,所以这里的职工都伴有职业病(风湿病)。”

这与林场环境有关,也和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在我市国有林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职工只有14人,而超过20年工龄的职工比比皆是,长达30年的也不在少数。专业人才更出现断档。

这一鲜明反差是我市林场的无奈身影。

“我们一直说林场人耐得住寂寞,能吃苦,能守山,其中既有我们林场人对山林的感情和责任感,也有制度的限制。”张茂源所说的限制是林场原属财政定补单位,因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导致林场“不事不企”,由此造成人员交流进入“死水”状态。

得益于此次改革重新定义了林场的国有身份,填平了林场与外界人才交流的鸿沟。大埔丰溪林场2016年初通过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吸纳了5名新员工。这是该林场时隔多年后首次有一定规模的新鲜血液注入。由于该林场受政府委托管理3个行政村,在今年基层领导换届中,原西河镇镇长也交流至该林场主持工作。这在全市林场中是多年未见的新鲜事。

补短板   基础设施有人管

人员培训、林区道路建设、饮用水安全、电力设施改造、危旧房改造等方面缺乏充足资金,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整体发展。

在丰顺县国有桐子洋林场,林场与外界沟通只有一部座机,即使在场部也收不到手机信号,网络更是难上加难。如果碰上上级部门要求上送材料,场长只能带上资料开摩托车下山,大概45分钟后方能抵达县林业局,录入或传送资料。

七畲径林场从南向北纵深,直线距离达30公里,将近两万亩林区未通林区公路。此外,由于林场一直未能并入电网,只能使用场区内的小水电,烧灯管等电器损坏的事情在汛期时有发生。鸿图嶂林场三工区距离场部仅3公里,却没有生活用电,护林站依旧是老旧瓦房,四壁被熏黑,安全隐患大。

此次林场改革之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今后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林场人在担心有途径化解建设资金、建设协调等难题之后,不禁发出“何时管林场”的疑问。

保民生   筑牢守林责任

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是此次林场改革的两大目标。这对林场职工而言是两大喜事。一是肯定工作价值,二是个人待遇有所提升。据预计,改革后林场在职职工年工资将从2.5万元提升至4.5万元左右。

在市林业局局长朱少辉看来,保生态与保民生二者密不可分。据了解,我市最优质的山林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林场职工各项工作的核心就是保护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不受损失。“过去老一代林场人为了种好树,保护好林场的森林资源,本人扎根山林作奉献,还带着林二代、林三代扎根山林,才有今天如此优质的山林。”

七畲径林场、鸿图嶂林场、丰溪林场、桐子洋林场等多个林场多年来未发生山火。其中鸿图嶂林场25年“0”山火;丰溪林场建场59年来未发生山火。提到各自林场的护林成绩,老林场人话语里是掩不住的自豪。这些都是数代林场职工以辛勤植绿、守护换来的成果。“林场职工待遇与职责长期不对等,易导致林场职工迫于生计侵占林场资源。”而此次把缺位的待遇放在与职责对等的环境下,实现责权统一,让林场职工安心守护抚育山林,又是为权责统一作铺垫。

见成效   森林资源提质增效

万事开头难。由于长年的体制不顺,导致林场早已积贫积弱。据统计,2014年,全市国有林场负债达1737万元,林场职工及居民多以林一代、林二代及林场周边村民为主,鲜少专业人才及年轻人身影。

重新定义为国有林场后,外界好奇“扶正”后的林场又该往何处走。

在市林业局局长朱少辉看来,此次林场改革只是激活林场活力的第一步,下一步则是将延续数十年的植绿扩容转变为森林资源的提质增效。

数据显示,我市国有林地面积占总林地面积的比例为3.17%,远低于全国(40%)和全省(7%)的水平,但我市国有林场均处于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护区和饮用水源涵养区,是破坏容易修复难的重要区域。此外,我市国有林场拥有全市最好的森林资源,是梅州境内的主要生态屏障,其中市属国有林场亩蓄积量5.8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7.99%,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市13个国有林场价值预计136亿元,其中市属5个国有林场价值约45亿元。

其中仍有巨大可填充空间。“我们拥有全市最好的森林资源,但大径材并不多,这说明还不是真正的森林。”朱少辉认为,以提升森林蓄积量的提质行动应当是林场发展的核心。对此,出台林分质量与职工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势在必行。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套“组合拳”提升森林效益。“此次林场改革提出在保护国有资产基础上,兼顾发展,即既要好的生态资源又要好的经济效益,这就对林场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朱少辉指出,要在林场定性定编定保障的基础上,创新渠道分类发展,向森林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即是对林场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种养、引入森林旅游,提升经济效益;有需要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完全释放林场生态公益性,与民共享优质生态。此外,还需要积极争取扶持科研项目落地林场,填补林场科研项目空白,同时有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到林场施展才华。而根据前不久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国有林场发展为解决资金来源提供了新的方向。

国有林场    不该是生态孤岛

1956年,我市第一个国有林场成立。60年间,经历了下放地方、自收自支、财政补贴等兜兜转转之后,林场又重新成为国有林场。

这不是简单地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上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国有林场的价值摆在了新的高度,国有林场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国有林场改革文件印发之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出台。这是首次针对国有林场量身订制的岗位设置规范,为国有林场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标志着国有林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国有林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守住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在我市多个国有林场走访之后,看到一灯如豆,形影相吊,是当前大多数国有林场职工工作常态,更深切感受这里应该有更好的姿态。这里不该是“孤岛”,应该成为城市人接触自然的世外桃源。这里可以孕育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可以是广博的自然博物馆,也可以是效益可观的绿色银行。巨大的潜在势能能否激发,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这离不开外围各相关部门的扶持,更离不开林场的内在革新。2016年最后一日,市长方利旭到梅南林场调研国有林场改革,强调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认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林业管护,抓好林下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机制,实现多轮驱动发展,释放现代林业活力。(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