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林业局 新闻动态 四面青山列翠屏 绿色传奇续新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机构 > 市林业局 > 新闻动态
四面青山列翠屏 绿色传奇续新篇
来源:本网   时间:2019-04-20 16:51:49   浏览:-
字号:

导读

4月21日,以“森林城市·共建大湾区·森林惠民”为主题的广东省森林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主会场将在梅州举行。

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是粤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省生态发展区。境内林地广阔,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市千米以上山峰就有140多座,森林覆盖率75.06%,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市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为目标,深入开展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实施碳汇造林、村庄美化绿化等一系列国土绿化工程,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数年努力,城乡美了、生态优了、群众乐了、产业旺了,森林城市正从规划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梅州自我加压,在今年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省前列。梅州正以昂扬奋进姿态,走在绿色发展路上,朝森林城市迈进。

盘点:梅州林业生态建设成绩单

1、10年消灭 970万亩荒山

198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广东大地”的战略决策。我市随即启动“四年种完、五年扫尾、十年绿化”行动,使970万亩荒山披绿,扭转了“雨天头破血流、晴天张牙舞爪”的状况。

2、梅州成为广东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级市

2014年,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实施,被誉为我市历史上最大力度林业建设工作。2014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完成碳汇造林134.41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790.1公里、提升建设430公里,完成乡村绿化美化点1199个。至2018年底,共建有不同类型森林公园158个、湿地公园4个。森林覆盖率也在2017年达到75.06%,跃居全省第一。

3、立法护林完善林业灾害防控体系

2015年,梅州成为全省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之一。2017年3月,《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条例》实施,成为梅州市出台的首部地方实体法,也是首次从立法层面加强野外火源的管控,健全森林防火体系。通过加强宣传、增强森林防火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小火不成灾、大火不发生”的成绩得到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通报表扬。同时,深入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4、重拳出击保护森林资源

近年来,梅州加强执法监管,强化保障措施,认真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推进林区综合治理,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去年,全市组织了 “打击森林火灾违法犯罪”、“2018红线”、“春雷2018”等专项行动,并深入开展林业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全市林区治安的平安与稳定。梅州完成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仔细摸清古树名木“家底”,并通过省验收。全市已普查古树名木共4526株,其中一级46株、二级264株、三级4216株。

5、梅州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签约

2018年,我市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权收储工作两个试点市之一。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于2018年7月30日正式批复同意启动我市国家储备林建设工作。经过半年筹备和对接,该项工作在日前完成框架协议签约。

6、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

2018年11月,全市13个国有林场全部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次改革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国有林场改革行动”。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和鼓励具备条件的国有林场建设成为森林公园,向公众提供普惠性的生态公共产品,让广大民众享受国有林场改革的红利。

7、全市上下齐“创森”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我市发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开展多种宣传形式,营造浓厚的“创森”宣传氛围。植树节前后,全市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结合“爱鸟周”、清明节等开展主题科普及宣传活动,让市民走进森林,让绿色播撒心中。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市有784万人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共植树2998万株,植树保存率95%,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

见证:梅州书写森林城市新名片

森林城市建设是我市“十三五”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一大抓手。启动“创森”工作4年来,梅州森林城市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采访林业部门,梳理了我市森林城市建设“施工图”和“成绩单”。

梅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始终秉承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以“山水森林客都,宜居生态梅州”的建设定位,从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五方面着手进行规划。

按照《广东省梅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我市将全域划分为北部南岭山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区、中部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重点发展区和南部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共三个功能区,实施城区森林建设工程、道路水系森林长廊工程、绿色村镇工程、绿色屏障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建设工程、森林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森林生态文化及生态旅游等七大工程,打造“一核、一带、两屏、两网、六星、多点”的绿色版块,满足区域生态功能定位要求。

启动“创森”工作以来,梅州森林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城区开展见缝插绿,乡村房前屋后栽绿,城乡内外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系和道路实现绿化、美化,“创森”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等,使城市森林绿地面积和城乡人居环境整体显著改善。据统计,“创森”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10.84万亩,森林抚育63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新建577.1公里、提升430公里,建成提升绿道818.225公里,新建芹洋湿地公园、马鞍山公园等湿地、森林公园共39个,升级改造一批城市公园。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1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2956公顷,覆盖率42.95%,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1%。

谋划: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一直以来,梅州林下经济以种植、养殖、采集为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及总产值不断提高,林下经济模式更加多样,产品更加丰富。林下种养殖和采集加工品种向技术密集型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森林旅游景观以大型综合开发的旅游项目为主,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逐渐向着复合式、精细化方向转变,吸引着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和现代化的先进种植理念的引入。

2018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41.08万亩,产值49亿元,参与农户约12万户,建立林下经济合作组织347个,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广东省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7个。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13515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4217元,占比31%。

当前,梅州正逢中央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市奋起直追争取更多发展机会。林业产业同频共振。

“发展生态有机绿色产品,争取获得更多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要科学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林业产业与南药种植、园林花卉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美丽与发展共赢。”3月26日召开的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百日攻坚暨林业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市下一步林业产业发展路径。

林业部门表示正积极谋划对接大湾区,巩固生态优势,同时,释放生态价值,输出优质生态产品,提升经济效益。未来,我市将利用林下地域发展林下种殖养殖,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良食品、食材。利用广阔的山地,推广南药种植,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加强生态旅游发展,强力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对旅游路段沿线、南粤古驿道进行绿化、美化,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生态旅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