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片红色大地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全县146.2万亩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一座座寸草不生的“火焰山”让长汀长年“山光、水浊、田瘦、人穷”。12月上旬,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少辉同志一行走进长汀县,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番景象:灵芝在树荫下破土而出,三叶青在山坡树林里长势良好……红军长征出发地长汀县的林下种植场景令人称奇,这是老区农民“不砍树也能靠山致富”的绿色发展“新长征”实践。
长汀县林下经济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的林下经济体系。2016年上半年,长汀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50.71万亩,惠及农户19975户,实现产值10.1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8%、10.6%和12%。
据了解,长汀县林业局以点带面,打造林下经济示范村,确定古城镇梁坑村、四都镇上蕉村为林下经济整村推进示范村,开展资金补助,技术服务,对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示范片灵芝大棒按10元/棒进行补助;种植姜黄、水栀子、三叶青、黄花远志等品种的,分别按每亩528-680元进行用工投资补助。通过实行专业人员技术挂钩责任制,做到包规划设计、包技术培训,指导林农科学栽培、抚育管理。上蕉、梁坑两个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完成林下经济种植姜黄、水栀子、竹灵芝、三叶青、黄花远志等1175亩,林下养蜂1000箱,参与户数152户,还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
在上蕉村的一片集体林地上,村干部介绍说,这些灵芝与生长在树木上的灵芝品质相同,5月份开始种植,9月份即可采收,每斤150元,可连续丰产4年,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连同姜黄、灵芝、三叶青、黄花远志在内,预期可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