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政局 公益慈善志愿服务信息公开 《慈善法》实施一周年:我们为什么捐赠?
《慈善法》实施一周年:我们为什么捐赠?
来源:凤凰资讯    时间:2017-09-12 17:42:37   浏览:-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一年了。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社会捐赠总量达1346亿元,这一数字占到GDP的0.18%,不过较之上一年的992亿元已经增长了26%。

为什么捐赠?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探究起来却意涵深远。有人把捐赠解释为利他动机,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的给予是有不同倾向、不同选择的,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捐赠表现明显不同,还有税收的激励作用如何发生等。可见捐赠的意愿和捐赠动机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卡耐基在1900年《财富的福音》小册子中的名言“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成为至今很多大财富家的座右铭。卡耐基、洛克菲勒等巨富以设立公益目的的基金会处置私人财富的模式,开创了现代公益慈善的传统;一百年后的今天,盖茨、巴菲特的“裸捐”行动,及其倡导上百名超级富豪响应的“捐赠誓约”,扎克伯格倾财设立公益事业计划,均是对这种财富观的延承。

如果将卡耐基的名言理解为“富者的赎罪”,就彻底误解了资本精神。仔细读卡耐基的短文,他至少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私人拥有巨富是应当且神圣不可侵犯的,财富集中造成贫富差距是文明的结果;第二,最优秀的人有责任担当简朴而不是奢华生活的美德;第三,为自己的剩余财富安排好有效的目标和实现途径,因此是富人的责任,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可见,公益捐赠是财富者的卓越能力及其事业的递进,而不是对“亏欠社会”的“补偿”。

基于资本精神的慈善捐赠行为会有何特性呢?首先,财富绝非止于“捐出”,而有责任保证特定目的之实现。因此可以理解,负责任的捐赠者,对财富投向的领域、途径、使用原则、可持续机制等必有着明晰的要求,不是“一捐了之”。其次,慈善捐赠是财富者的自主选择,不是社会强制的要求权。它是建立在尊重财富而不是仇视财富的基础上的。财富的安排体现着财富者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这样的捐赠观是不是同样适用于中国呢?香港瑞银集团不久前发布研究报告《价值与愿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公益慈善》,访问了三十余位胡润排行榜中的富人,发现慈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内在价值观。其中被提及较多的是对社会目标的追求,比如对和谐社会的贡献,也比较普遍有感恩和回馈社会的情感,以及增强中国“软实力”的爱国情怀。

比较中国富人的财富观和慈善捐赠行为,与卡耐基描述出的资本精神,既有个案上的相似,也有宏观特性上的不同。对于财富神圣性的认知,在中国文化中显然有些羞涩,“回馈社会”无论对社会公众还是富人自身而言,都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如果将捐赠视为回馈责任,而不是财富者自我的事业,“捐出”行为就会得到更大重视,而对捐向问题则相对较少深问。比如在国外的捐赠文化中,对捐赠的投向、如何捐、如何使用捐赠等非常在意,是捐赠伦理的重要一部分,而捐赠伦理目前在中国还几乎没有受到重视。

在捐赠领域上,根据瑞银报告,中国富人的捐赠领域约一半投向教育,其次是扶贫和社会福利,对于艺术等人文性和人类价值的关怀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社会将受捐视为一种要求权,人们总会依富人或名人的捐赠额评判他们是善的还是“为富不仁”。当社会视富者捐赠为一种当然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悄然转化为了“均贫富”的诉求,它和“财富为荣、浪费为耻、为神圣的事业花钱”的资本精神,是形似神背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家族性财富传承的动机似乎没有人们通常以为的那么重要。“家国”观在中国顶级富人的捐赠动机中不可忽视。

在捐赠主体上,国外经典的捐赠模式是个人捐赠,而中国最普遍的是企业捐赠,从法律制度上,企业基金会的设立也相对容易于个人基金会。

中国社会公众的慈善捐赠现象,呈现较强的事件化趋向,比如一次重大灾害、一个成为热点的故事,往往引发大量的社会捐赠,甚至经常出现远超需求额的捐款,其中一些进而引发情节“反转”,“骗捐”、“公益腐败”等的质疑。源头上,“感动”是公众捐赠的最直接动机。与此相比,在公益慈善成熟的国家,灾害捐赠或事件捐赠仅是特例,日常的制度化捐赠才是公益捐赠的主体。

定期、小额、持续、长期选择的个人捐赠和参与,无论对于捐赠者还是受捐的公益组织,都比单纯捐赠额更具有意义。对于个人而言,它代表对捐赠领域、组织、长远目标的选择责任;对于公益组织而言,它除了较为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还代表获得的社会支持和公信力。比如经济大萧条期间,大笔企业捐赠随经济市场情况波动最为明显,而类似“月捐”的定期小额个人捐赠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公益慈善捐赠,远非“给出去”那么简单,它是财富从累积到价值实现的递进阶段。在有着“均贫富”传统的中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志愿捐赠文化与前者的差异和界限。从根本上,志愿捐赠是财富者的选择,私人产权和财富尊重是其基础,自由意愿选择是其前提。钱怎么用?是有关价值的选择,它值得更深层对人类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而无关对他人财富的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