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洋彩票即现代流行的彩票形式由葡萄牙人引入我国。1918年,各省督军发行“善后”、“济实”、“慈善”等名目的彩票。此后,彩票业开始风靡全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彩票因种种原因被取消。80年代,当时的民政部长崔乃夫向国务院提出了发行彩票的设想。1987年7月,第一张福利彩票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天津造币厂通过验收。1995年,“募捐券”改名为“中国福利彩票”,体育奖券也改称为“中国体育彩票”。
我国的彩票市场像国外一样,也经历了一个老百姓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青睐的过程。1999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授权监管彩票的部门由中国人民银行改为国家财政部,标志着我国的彩票监管体系更为科学,并与国际接轨,保证了我国彩票事业的健康发展。 彩票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上传统的博彩业主要有三项内容:赌场,赌马以及发行彩票。我国政府不允许经营有赌博色彩的博彩活动,但对我国现行的有公益福利色彩的彩票业则采取鼓励的态度。 我国历史上最早正式发行的彩票,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发行的“湖北签捐票”。此后,浙、皖、鲁、豫、湘、粤等省也相继发行了各省的彩票。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曾明令禁止发行彩票。1918年以后,各省督军发行多种以“善后”、“济实”、“慈善”为名的彩票,从此彩票又遍布全国,如“湖北军事善后有奖义券”、“山东兴业票”、“中华利济票”等等。1933年5月,国民党中央政府发行了“航空公路建设奖券”。第一次发行之初,国民党政府公布了《航空公路建设奖券条例》,以后国民党政府还发行了“黄河彩票”等。
至于新中国的彩票业,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老年人、残疾人和社会贫困者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加上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繁重。彩票业作为一项可以为福利、体育、环保及教育等各项事业进行公益性筹款的产业,在我国显示出勃勃生机。
1987年6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京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彩票经营、管理机构。该机构以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兴办残疾人、老年人、孤儿等福利事业和资助有困难的人为宗旨,统一组织、规划和实施有奖募捐工作,动员社会力量,促进福利事业的发展。
1987年,为了规范社会福利彩票的发行和管理,国家批准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发展以“安老、扶幼、助残、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事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4年,为了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弥补体育事业经费的不足,为全民健身、奥运争光和办好大赛筹集资金,国家批准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其后,在我国形成了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两大发行体系,为全社会的福利和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中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