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政局 工作动态 产业兴了,钱袋鼓了 ~梅州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给力!
产业兴了,钱袋鼓了 ~梅州市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给力!
来源:掌上梅州   时间:2020-08-14 18:48:44   浏览:-
字号:

  “村子现在好漂亮了,路灯亮起来了,村房道路硬化了,卫生站也建好了......”兴宁市刁坊镇新坪塘村脱贫户刁秀英如数家珍地数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直夸“党的政策好,驻村干部好”。

  1.png

  村里卫生站的建成,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医疗需求。

  2016年初,市民政局工作队进驻新坪塘村扶贫,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作用,派精干力量驻村帮扶,兴建产业。2019年底,经验收后,新坪塘村顺利退出贫困村,成功奏响一曲同步小康的脱贫攻坚幸福曲。

  兜底保障,社会脱贫果满枝

  新坪塘村地处山区,山林环绕,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是兴宁市5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贫困户28户57人。

  社会保障兜底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为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市民政局驻村工作组将“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推进帮扶到户措施,落实惠民政策。

  2.png

  村内硬底化道路建设满足村民出行需求。

  刘小鹏(化名)今年10岁,是新坪塘村唯一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未出生时父亲便因故去世,母亲也早已改嫁,他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刘小鹏正值长身体和学习的年龄,家里的日常生活保障都是靠亲戚接济和奶奶的微薄务农收入维持,祖孙俩的生活捉襟见肘。

  2016年,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立即为他送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同时,市民政局不断提高事实无人扶养儿童生活补助标准,驻村干部也持续落实新政策,从刚开始每月的400多元补助到现在的1110元,力求帮助他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谢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帮助,驻村干部经常走访慰问,嘘寒问暖,我打心底里感激。”奶奶刘芹英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在新坪塘村里,28户贫困户中共有6户7名在读学生,人数不多,但在读学生就学区域分布广、年龄跨度大。驻村工作队落实“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加强教育扶贫。“我们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志愿活动,确保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市民政局驻村干部梁敏欣告诉记者,目前市民政局已经先后协调5家社会组织到村对标教育扶贫工作,捐资约10万元,7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专项帮扶。

  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马东文原本在深圳某企业任部门经理,他在外始终心系家乡,2017年毅然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转身回村,参加村干部选举并任村书记、主任,带领村两委班子投身脱贫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村脱贫任务艰巨,但驻村干部们个个都很给力,四年多的扎实扶贫,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中。”马东文发自肺腑说道。

  3.png

  安装在村内坪塘小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近日,贫困户刘胜光的家里渐渐有了笑声。“没想到我现在还能找到工作,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贫困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刘胜光笑着说道。

  今年48岁的刘胜光患有小儿麻痹症,母亲也80多岁了,刘胜光二十多年前高中毕业后因身体残疾一直没能找到稳定工作,除领取民政部门发放的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外,只能待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4.png

  市民政局工作队和村干部在脱困户刘胜光家中了解情况。

  “我们一直在留意适合刘叔的岗位,现在帮助他在家门口就业,使他全家又多了一份保障。”梁敏欣说道。如今,刘胜光在离家不到2公里的梅州市金牧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电商平台的客服工作。

  村里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在村里的人存在“坐不住”“做不了”的现象,全村没有形成特色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为探索适合新坪塘村的致富产业发展之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走访各地调研,最终得出芋荷种植不难,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还可以在中间穿插种植其他农作物的特点,便决定将有机芋荷种植加工产业引进新坪塘村,发展生态农业。

  6.png

  面积约10亩的新坪塘村有机芋荷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我已经种了半年了,就快到收成的时候了!”贫困户刁应礼指着他种的那两亩绿油油的芋荷,向记者兴奋地说道。

  刁应礼今年53岁,妻子精神残疾,母亲已70多岁,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平日里,他除了打理自己种植的4亩多的水稻和40多只鸡,剩下的时间就在村里打些散工,生活入不敷出。在确认建设芋荷基地后,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第一时间来到了刁应礼家中,发动他加入基地,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

  新坪塘村有机芋荷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与省级龙头企业合作,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连结方式,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收成后由企业统一收购。目前,项目现已种植面积约10亩,吸纳了新坪塘村5户贫困户参与,全部收益联结贫困户,每亩可年收入约5000—7000元。

  夏日炎炎,记者走进新坪塘村的乡道,只见民居错落有致,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芋荷基地的田间里,一片绿油油;扶贫光伏发电站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产业兴了,村民钱袋鼓了,新坪塘村脱贫奔小康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掌上梅州》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