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工作动态 我市五措并举积极推进宗教文化建设
我市五措并举积极推进宗教文化建设
来源:本网   时间:2018-09-05 09:33:42   浏览:-
字号: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将宗教文化建设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宗教界形象、发挥宗教界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成为宗教界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宗教中国化发展方向”的号召,为民族宗教部门和宗教界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民族宗教部门通过加强相关政策理论和弘扬优秀宗教文化的宣传,助力文化之乡建设、提升宗教文化内涵的系列举措得到宗教界认同,凝聚了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共识。如千佛塔寺开设了传统文化讲座,连续举办六届禅文化艺术节活动,将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优秀文化教化人心;我市佛教界以佛教香花文化传承基地为平台,不定期开展佛教香花文化讲座、展演和香花科仪切磋,整合学界、教界研究资源,开展宗教学术研究,成功举办首届佛教香花文化研究会,编印出版了佛教香花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为推动宗教文化建设,全面记述梅州宗教演变发展历程,发挥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独特作用,我市编纂出版《梅州宗教志》;将红色文化与宗教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打造“油岩题壁”红色文化品牌。宗教界积极配合参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通过宣传栏、LED电子屏、横幅等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加强宗教场所文化氛围。

二是宗教建筑成为彰显宗教文化内涵的丰富载体。我市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寺观教堂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一个象征,蕴涵了浓厚的文化内涵。这些寺观教堂的雕刻、造像、匾额、碑记、诗词、楹联等,吸引着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为我市宗教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如千佛塔寺的南汉文物千佛铁塔,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梅县区灵光寺大雄宝殿的菠萝顶,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镶嵌而成,木与木相互咬紧,不曾用一枚钉连接,是中国寺庙建筑艺术中独有的杰作。天主教梅州教区主教座堂的哥德式教堂,既融合了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元素,又有西方文化特色,成为我市宗教文化新亮点。

三是去商业化成为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道风好不好,反映佛教界、道教界的信仰素质和精神面貌。我市按照国家宗教局等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要求,将佛道教去商业化作为规范宗教场所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营造清净庄严、净化人心、导人向善、有宗教文化气息的道场,如采取措施整改客天下旅游产业园违规建寺庙、私设功德箱问题。开展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摸底调查,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拆除非法宗教场所建筑2处。鼓励教职人员潜心学经、纯正信仰,以良好的道风、严格的操守赢得信教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鼓励宗教界继续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引领信教群众正信正行,如以“世界客都禅文化研究会”为平台,佛教界经常邀请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讲经说法,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歪理邪,为弘扬佛教文化作出了贡献。

四是宗教慈善成为体现宗教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形式。宗教文化建设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宗教建筑、研究宗教经典、整理宗教文献、面向信众讲经说法,还在于发挥宗教正能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市宗教界结合各教特点和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宗教慈善机构,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造福社会大众,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如佛教界开办的兴宁慈光安养院、千佛塔慈济会、佛光寺慈善中医诊所,基督教开办的长者之家和食物银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成为我市宗教慈善亮点。每年宗教界用于扶贫济困、助学等慈善项目的资金就达500多万元。

五是对外交往成为拓宽宗教文化外沿的平台。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鼓励宗教界主动走出去,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交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宗教和谐理念,通过接待交往,增进了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和认知。如佛教界积极培养年轻对外交流人才,鼓励有宗教学识的教职人员到印度等国家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佛教“香花”教职人员受邀到国外展演“香花”科仪,展示梅州佛教文化的魅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示范点”大佛寺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两岸交流活动,近两年累计接待了来自台湾的50多个团体、3000多人次;基督教界受邀到德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交流学习80多人次,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毛里求斯、澳大利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教会三十多批、800多百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