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少数民族 考古探幽凤坪村
考古探幽凤坪村
来源:本网   时间:2012-08-20 17:40:04   浏览:-
字号:

凤坪村距县城约115公里,我们的车子走了大路走小路,走了小路走山路,费了差不多两个钟头总算到达。到了凤坪村,一个高大宏伟的门楼牌坊立在村口,上面书写着 “丰顺县凤坪畲族村”。村子沿路而建呈带状,不少崭新的楼房让人们感受到改革开放、时代进步带来的成效。周围的屋前屋后、山顶、山腰都种满了茶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茶叶村”。在凤坪村委会,我们受到了村干部们和附近群众的热情接待,他们拿出了自产的茶叶,用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泡茶给我们喝,茶浓情更浓,欢声笑语中让人感受到山区群众淳朴善良的民风。在我们的要求下,村里的老者拿出珍藏多年的、记载着畲族祖先传奇故事的画卷让我们观赏,这幅长达24米的画卷图文并茂,彩绘精美,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关于畲族民众纪念高(狗)王的风俗习惯,民国版《丰顺县志·风俗》有载:邑属东鄙(边)之风吹碟山村(在凤凰山西麓,今潭山镇凤坪畲族管理区),有篮姓数十户,称为高王子孙,即畲民也。村南有钟姓十余户,传其祖为篮姓外甥。现在已同化,非复《利病书》所言之习俗矣!其旧操土音者,俗称蛇罗语,极难异,今能操其语者亦少。惟舂米用杵臼以手捣之,犹沿古俗。每岁除夕,举家必席地而坐,以为狗食必在地也。有祖遗下画像一幅,长三尺许,图其祖人身狗头像,自出生时及狩猎为山羊触死,各情事甚详,是千古画也。每岁之元日横挂老屋厅堂中,翌早辄收藏,不为外人所见。此次我们所见到就是简化了的畲族祖先图,是畲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畲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畲族古称“山客”、“章人”或“畲民”,广东省畲族约有3200多人,其中有2/3以上居住在潮安、丰顺两县境内的凤凰山区(丰顺县潭山镇凤坪畲族管理区在凤凰山西麓)。凤坪村,海拔840米,气候寒冷,历史上有“风吹寨”之名。因为村口向东北,北风呼啸,常吹破房屋。后因其地处凤凰山麓下的一块小盆地,改名为凤坪。全村畲汉两族总户数110户,总人口600多人,其中畲族71户,400多人。据记载,畲族人到此扎根的时间是1569年。年年岁岁,畲族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并与汉族和睦相处,逐渐趋同汉族的生活习俗。如今,村里400多名畲族人的习俗与汉族无甚差异,只是同族交流仍用畲语。我们走遍村庄,看不到任何习俗上的差别,连旧时房屋都与客家民居相同。据了解,其节日、婚丧等风俗与客家风俗并无两样。
站在凤坪村附近的高山上远眺,也许受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满目青翠却难见高大的树木。畲族人素以勤劳出名,我们看见,只要有一点泥土的空地,都被人们栽种上了茶树或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果苗,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陪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勤劳持家是畲族人的良好传统,人们从早忙到晚,总是闲不住,即使是七旬老人都习惯了劳动。这里地势较高,最高峰的鸡公髻山海拔约1409米,气候寒冷,比潭江镇其它地区约低2~6℃,冬天有霜,素有“山高云雾出好茶”之称,这里盛产茶叶,品种繁多,并成为当地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了解了一些凤坪畲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现状后,耳畔传来毗邻的凤坪畲族学校传出的琅琅书声,畲族的小朋友们正在这座崭新美观的校舍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着现代化的教育。站在村委会二楼向外眺望,只见四周青山如黛、蓝天白云下错落着一幢幢造型独特的房舍和一个个绿意盎然的茶园。对面山坡上有一座小四合院式的房子,半隐在茶林之中,以油画般的雅致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享受。同行的红姐和辉叔看着“油画”下方排列有序的几十个方形物,以为是农民自己养蜂用的蜂箱,正准备捎带买一些正宗环保无污染的蜂蜜回家尝尝,走近一看才知这些“蜂箱”原是茶树锯去老枝后留下的茶树桩,农人们用纺织袋套着保护树桩,远远望去还真像一个个小巧的蜂箱呢。畲家蓝姓的婆婆和大叔见有客人来了,热情地迎了上来,邀请我们进屋喝茶。这个名叫“志勤居”的小院落干净清爽,保留着很多古老、原汁原味的器皿和用具,例如木质的“脸盆架”等。阳光从瓦片边缘泻下,小小的院子处处散发着朴实浓郁的生活气息。天井里一株不知名的兰花,开着深蓝色的小花,那种让人几乎不敢直视的蓝色,于此时此境,竟流溢出一种奢华但冷艳的旷世之美。感慨之余,照相机快门的咔嗒声中,觉得单就与这小屋、这兰花、这朴实无华的畲族老人相遇,也就不虚此行了。
我们的午餐在村委会进行。一桌子全是风味独特、原汁原味的农家菜:白斩家鸡、酸菜五花肉、当地特色做法的猪血焖猪蹄、绿油油的鲜嫩小白菜和豆角等,深山里无污染、自产自供的美味食物加上山里人淳朴好客的盛情,让我们留连忘返。(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