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政策解读 【时评】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时评】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来源:微言宗教   时间:2024-09-24 11:43:01   浏览:-
字号:

【时评】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 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24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在《人民日报》发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强调促进宗教关系等“五大关系和谐”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基本任务的重点内容,是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
       一、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必须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包括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宗教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制度下的各界人士,要团结以上各界人士,必须有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完善大统战格局,要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宗教不仅仅限于个人信仰范畴,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群体内部共同形成的一种意识,深刻影响着某一社会群体的内部世界观、价值观构建,涉及了群体内部的生活方式、终极追求和道德法律等内容,历来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社会学的视域考察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可以找到世界宗教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而更加科学的处理和解决宗教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我国宗教整体情况,深入分析各宗教特点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在实处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处理宗教问题,研究宗教理论的重要遵循。必须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全局统筹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一盘棋,才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行稳致远、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二、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论断。这一重大创新论断和重要战略任务,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坚实基础。近十年以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论断一脉相承、逐年深入,在学理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指导了我国宗教健康发展的走向,成为我国宗教学研究的遵循。无论是域外宗教东传,还是本土宗教在新时代展现新内容,都需要与时代相适应、与本土国情相契合。
        宗教中国化的论断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宗教发展延续的历史诉求,其内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我国宗教同新时代中国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文化上融合,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来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
       三、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自2017年8月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来,国家宗教事务局先后制定了《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宗教院校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地方立法,我国宗教法律规范体系愈益完备,形成了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上下一体、宪法法律与行政法规密切配合的总体格局,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开创了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代宗教工作任重道远,要继续提高法治化水平,将宗教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进一步健全宗教工作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要继续加强基层干部宗教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宗教知识的学习培训,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发挥各级统战宗教部门在社会治理、宗教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宗教界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切实加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界健康传承发展的时代命题,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宗教界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走深走实。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宗教与党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的统一战线,在各个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宗教统战工作就是要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也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界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心聚力,努力开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宗教界要继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清规戒律,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抵制境外宗教渗透;做好新时代的教理教义阐释工作;加强“双通人才”培养力度,促进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中国特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把宗教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宗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研究先行,着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力求说明各宗教历史脉络、教义特点、现状问题等是做好当前宗教工作、处理好宗教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亟须继续提高宗教学研究的政治站位,发挥其优势作用,将宗教研究与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等相结合,不折不扣地抓好宗教学研究领域的各项改革任务,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提高防范和化解宗教领域风险的能力,提升宗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真正把宗教学研究做到党中央的关注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点上,形成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共同做好统战宗教工作的强大合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高瞻远瞩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系统推进宗教中国化,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总动员、总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务实举措,必须要把全会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宗教工作实践的强大力量。统战宗教工作要紧跟党中央步伐,为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