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春天是多彩的。江河湖畔,各式各样的花争奇斗艳;高山之上,嫩绿的芽尖儿冒出了头,给梅州大地的春色添上一抹绿。
积蓄了一整个冬天能量的茶园“上新”了。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的春天又是热闹的。层层叠叠的茶垄之中,茶农们背着茶篓,唱着采茶歌,指尖飞舞,娴熟地采下春天的第一抹滋味。
茶农娴熟地采下春天的第一抹滋味。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春暖花开,春茶吐绿。随着气温上升,梅州各地茶园迎来了采摘黄金季,茶农、茶企抢抓时间,采制今年头茬春茶。
从空中俯瞰,茶山宛如大地的指纹,美丽而壮观。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走进梅州兴宁合水镇铁山茶场,万亩茶山连绵起伏,从空中俯瞰宛如大地的指纹,美丽而壮观。半山腰处的茶叶加工厂内,工人们将采摘好的茶叶进行晾晒、杀青、炒青、揉捻……不一会儿,新鲜嫩绿的芽尖儿便成了沁人心脾的新茶。
铁山茶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保存有宋、明、清时代栽种的老茶树,是广东省连片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园之一。“目前,公司茶山面积达1.1万亩,预计今年干茶达10万斤,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兴宁市力量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彬介绍,与此同时,企业联农带农320户,采茶旺季用工人数最多可达千人。
“平时在家务农收入低,公司成立后,我年年都给他们摘茶叶,采春茶时就可增加3000多元收入。”合水镇麻坑村村民罗琼娣边摘茶叶边说,小小的“绿叶子”如今已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工人将茶叶中的残次品挑出。魏丽文 摄
在梅县区阴那山,茶农们头戴遮阳帽,肩挑采茶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从3月16日开始采摘春茶,平均每天可以采收近900斤茶叶,高峰期时采茶工人有70多人。”阴那山制茶厂厂长李泗贤介绍,目前2000多亩茶园已陆续进入采摘期。
在大埔县桃源镇海拔700多米的尖山脚下,积蓄了一整个冬天能量的茶园也上新了。走进茶园,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远远望去,茶园镶嵌于青山之间,数十名工人或摘茶、或晒茶,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日茶园图景。
工人将采摘好的茶叶进行晾晒。魏丽文 摄
“我们的茶园面积上千亩,预计今年干茶产量达2万斤。”广东飞马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俊业介绍,得益于智慧茶园建设,茶园不仅未受干旱天气影响,还增产了4000斤。
晾晒过的茶叶被推入加工厂,等待下一步工序。魏丽文 摄
梅州是广东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素有“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2023年茶园面积35.41万亩,占全省的20.76%。近年来,梅州将“客家炒绿”作为重点打造的第一品牌,集中资源力量做大做强梅州茶产业,实现茶叶综合产值超60亿元,推动茶叶成为梅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
为推动“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效益加速显现,今年初梅州印发《梅州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打造和建设“客家绿茶之都”“中国单丛茶乡”“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为发展总目标,立足梅州市客家文化、长寿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四大优势,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力争到2027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00亿元。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文字记者 魏丽文
摄影记者 何森垚
通讯员 叶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