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字体:
    对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行政执法三项机制公示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度法治建设年度报告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度法治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本网   时间:2020-12-30 15:51:21   浏览:-
字号:

  2020年,我局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和《梅州市2020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梅州市2020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精神,按照上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以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为核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市场监管目标,积极推动梅州经济高质量的发展。2020年,我局行政处罚案件60多宗,行政行为实现“三无”,即“无行政处罚被撤销、无行政诉讼败诉、无行政赔偿案件”;我局主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并且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推行开办企业“无费市”工作。我局荣获2020年“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现将我局2020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治建设工作,提高政治站位

  2020年,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要求,扎实抓好我局法治建设工作。一是抓好传达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颖安高度重视,多次在局领导班子办公会议和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认真传达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全局抓好法治建设工作重要性认识。二是抓好贯彻落实。我局结合职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并要求市局相关职能科室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深入企业调研,分别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出台制订相关鼓励、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服务发展的措施。

  (二)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抓手,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1.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我局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局长为推进本局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一是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报告。要求第一责任人和局全体领导班子在每年上、下半年必须听取本局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和解决本局法治建设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二是报告法治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我局在每年年底前按时向市人民政府和市依法治市办报告我局开展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并将我局的法治建设工作年度报告在本局网上公示。

  2.健全法治工作领导机构

  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普法领导小组和案件审议委员会,并将三个机构的办公室设在市局政策法规科,确保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和普法工作做到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有落实。今年在全省率先实行执法机构兼职法制员制度,得到省市场监管局的好评。

  3.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法治建设水平

  一是完善学法制度,保证普法工作的落实。制定了《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工作意见》以及普法责任清单,形成了局主要领导负总责、科室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是领导带头,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我局通过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认真组织各项法律的学习。局党组中心组每年组织法治专题学习会4场以上,先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有关专业法律的专题学习。同时严格落实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考核,不断提高领导班子依法决策能力。

  三是加强执法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2020年,我局各业务科室在全市各(县、区)举办了20多期的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做到严格公平公正执法。

  四是抓好法律学习和考试,提高干部队伍法律法规水平。我局重视抓好市普法领导小组部署的普法学习和考试工作,全局干部职工近200人积极参加普法考试,参考率和优秀率达100%。同时认真抓好全系统法律知识竞赛,掀起全体市场监管人员大学习、大竞赛、大比武的热潮。

  五是开展多形式普法活动。2020年,我局深入社区,深入群众,突出开展了民法典、疫情防控、食品和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八大主题的普法活动。同时利用举办培训班、视频会议,通过我局的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信发送短信、利用QQ群、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广泛普法宣传,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针对近期发生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11月5日,我局举办全市学校食品安全视频培训,由局长主讲,得到全市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学校的好评。同时,我局注重将执法案例通过媒体以案说法宣传,今年先后向社会发布了两期“以案释法”典型案件。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各业务科室共印制宣传资料4万份,举办现场咨询20场次,举办培训班13次,为全面贯彻实施市场监管法律法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完善执法责任制度。制定了《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规定(试行)》《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件审议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转发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权的适用规则》《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等执法责任制度,确保执法行为规范化、法制化,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落实。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行执法机构兼职法制员制度,得到省市场监管局的好评。

  二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我局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制定了《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实施方案》《行政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清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同时,不断加大投入执法保障经费,购置了执法数据储存设备1台,执法各业务科室配备执法记录仪2至5部,确保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目前,我局的行政执法信息全部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上进行公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全部实行法制审查。今年,我局共有行政检查信息194宗,行政处罚信息81宗均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上进行公示。2020年10月,经省司法厅批复同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被列为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的试点单位,并于12月正式上线,实现了移动执法和无纸化行政执法,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公平公正文明执法。

  5.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做好《广东省行政执法证》申领工作。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合法有效。我局局长及领导班子带头全局共170多名公务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并领取《广东省行政执法证》。我局先后二批组织符合申办执法证资格的公务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考试,目前,我局170多位公务人员已顺利通过考试申领了《广东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

  二是加强合法性审查监督。(1)认真做好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我局法制部门认真履行监督把关职责,审核行政处罚案件60多宗,未出现行政复议被撤销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较好做到依法行政。(2)认真把好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我局各业务科室起草的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本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决策事项,严格规定必须先交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的情况。

  三是加强执法案件评查,提高执法案件质量。我局认真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2020年共组织二次对全局系统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案卷进行评查,通过案卷评查,有效地提高各类行政执法案件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是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我局认真重视做好行政纠纷处置,化解行政矛盾。据统计,今年妥善办理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共受理县级部门行政复议案件12宗,其中维持6宗,调解3宗,撤回复议2宗,撤销行政复议1宗;市局行政复议案件1宗,调解终止结案;市局行政应诉案件3宗,2宗维持,1宗未办结,较好做到依法行政。

  五是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2020年,我局按照法治政治建设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顾问工作长效机制,聘请律师为本局的常年法律顾问,对一些重大疑难案件认真听取顾问律师意见,为本局的重大行政执法决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提供法制保障,促进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

  (三)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优质便利的营商环境

  1.企业开办“照、章、银、税”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为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我局先后出台了《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印发<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优化企业开办和企业注销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从减程序、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四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自2020年4月起,我们收到企业设立登记申请材料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由原来的0.5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内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协调公安、税务部门,刻章、领取普通发票也各在1小时内完成,指导商业银行开户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我市开办企业“照、章、银、税”全流程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推动我市企业开办便利度显著提升。今年1-12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2076户(其中企业7922户)。至12月10日,全市现有各类市场主体303220户(其中企业56714户),平均每千人人口拥有市场主体数约69户。

  2.实行开办企业“免费市”政策。从去年2月份起,我市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创建企业开办“无费市”,对新设企业免收登记费用及提供免费复印、免费邮寄营业执照、免费刻章等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过程零成本,切实把政府“好政策”变为企业“好口碑”。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社会反响良好。今年1-12月,共为企业免费复印材料7万多份,免费刻章7793枚,减免企业费用约160万元。

  3.推广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引导申请人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平台、“广东省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系统”办理企业登记业务,全面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证”,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1-12月,共办结网上申请业务41件。

  4.完成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名称自主申报。省、市已分别将冠省名、市名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权限下放至市、县(区)登记机关,并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压缩商事登记环节。除企业名称依法应当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或者涉及前置审批事项外,企业名称不再实行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人通过“广东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服务系统”自主申报名称。

  5.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在前期实施一般注销、简易注销以及注销业务“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实施《广东省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企业注销退出制度,加强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衔接,做好市场主体退出预警及风险防控。我们狠抓落实,确保注销改革措施落地生效,畅通退出渠道,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我局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企业注销登记申请由原来的2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作出许可决定,实现即来即办。今年1-12月,共注销市场主体26565户(其中企业4013户)。

  6.认真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工作。对负面清单所列事项,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正确高效履行职责。对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7.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准入”和“准营”同步提速。根据政府要求,我局牵头起草了《梅州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6月5日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目前,各政府部门已按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并且实施中。同时我局按照省局印发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严格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要求,对涉及我局的6项经营许可事项采取优化审批服务改革措施,压缩办理时间,切实做好管理方式转变和衔接工作。

  (四)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法制化监管工作水平

  1.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根据国家、省、市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监管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我市出台了《梅州市关于在市场监督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实施方案》,为全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提供了具体规范指引和制度保障。建设完善“一平台一单两库一细则”,优化改造升级市级随机监管平台,目前已归集了共55.5万条数据对外公示,构建起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督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目前,全市232个部门梳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818条,建立含有检查对象29.7万户,检查人员5310人的“两库”(即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同时,全力推进我市企业年报工作,企业年报公示率达到96.1%。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知识产权创新

  (1)完善工作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一是加强与省局、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请示汇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0年4月9日批准我市设立《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梅州分中心》。并于7月22日上午,邀请省、市领导进行衔牌揭幕仪式。据统计,梅州分中心成立后,共接收电话和现场咨询15次,其中企业6次,个人9次。二是联合市司法局成立了《梅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为我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提供服务。三是于2020年9月7日提请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梅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议事协调机构。四是为加强部门合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防联控,信息资源共享,2020年9月25日与梅州海关签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

  (2)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市场秩序安全。一是加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免费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服务,积极开展口罩、消毒杀菌产品、治疗发烧咳嗽药品、抗病毒药等防护用品线上线下执法检查。二是加强专利侵权案件办理。办结首宗在全省山区市具有影响力的田辉明请求广东汇亿基科技有限公司及第三人徐州水处理研究所“硫铁矿型石英岩制备光伏玻璃用低铁石英砂的方法及酸洗提纯装置专利侵权纠纷案”,目前已作为典型案例由省局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三是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监督检查。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完成具有商标、专利的35家企业的建库工作,并全面完成监督检查工作。四是积极配合市局执法部门,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至2020年11月30日,全市查处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45宗(含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结案126宗,其中专利侵权案件1宗、假冒专利案件28宗、侵权假冒商标案件100宗、其他专利案件16宗、罚没款66.67万元,没收物品货值53.44万元。

  (3)加强工作统筹,高质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省委办省府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撰写学习汇报材料,提请市委市政府在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一次专题学习。牵头起草《梅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提请市委、市政府批准印发。二是根据省市、局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局已批准我市28家换标企业,完成率已达93.33%;三是做好第127届广交会梅州市86家参展企业、第128届广交会梅州市87家参展企业知识产权高风险侵权展品检查指导工作;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五是强化知识产权经费管理,全年完成105万专项经费规范使用。

  3.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工作

  我局价监竞争部门坚决执行、快速响应上级部门决策部署,实施“保价格、保供应、促复工、促复产”系列专项行动,强力推进口罩等防疫用品、基本民生商品价格监管工作,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不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据统计,此次疫情防控市场价格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9348人次,检查组1153组,检查超市、商场、药店、农贸市场等各类经营主体8557户,对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低标高结等各类价格违法经营行为立案39宗,结案36宗,罚没金额6.02万元。

  (五)狠抓药品监管工作,全面防范药品监管风险

  1、全市“两品一械”监管及安全性监测情况

  2020年全市系统共立案查处“两品一械”违法违规案件388宗,案件数比去年增加118宗,案件总数与去年案件总数百分比为1.43%,涉案货值187.47万元,罚没金额132.47万元。其中,药品类127宗,罚没49.18万元;医疗器械类57宗,罚没金额74.51万元;化妆品类122宗,罚没金额8.78万元。2020全市收到179家医疗机构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41份,达858份/百万人口,全市4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注册并上报不良反应,实现全市179家医疗消除零报告。收到179家医疗机构和多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183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达431份/百万人口,生产企业13家全部完成注册和产品信息维护工作,注册率100%,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消除零报告,实现全市179家医疗消除零报告,百万人口报告数排全省第二。收到20家医疗机构上报546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达129份/百万人口,在全省排列第一,同时积极推进大学生化妆品监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好的完成了“十三五”的各项指标。

  2、全市“两品一械”监管及安全性监测情况

  我市药品监管各环节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或不良趋势。综合分析:我市“两品一械”监管工作有序推进,药品质量稳定,药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经梳理全市“两品一械”质量安全风险较为突出、需要提请各县、市(区)局及相关部门关注的药品行业内风险点有:

  一是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关键人员不在岗或履职不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收入低、企业人员学历低、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数量不相适应等原因,出现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关键人员不在岗履职或履职不到位,未能保障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是医疗器械一次性产品、无菌产品仓储条件比较差,如无防虫防鼠设施等,企业风险意识比较差。

  三是企业自主规范意识不强,仍存在超范围经营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存在公众用药用械安全隐患。

  四是体外诊断试剂冷链完整性、过程温度控制不熟练,设备缺乏验证材料和风险报告。

  五是疫情防控发热药品登记有所松懈,个别药店存在未及时登记和未及时上传。(已针对此情况发文强调落实,将进一步加强督查)

  六是市场监管系统内方面风险及原因。① 一线执法力量明显不足,人少事多现象普遍存在。机构改革后,除了要对“两品一械”领域执法稽查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职责涵盖了工商、质监、食品、物价、反垄断、商标、专利、商务、盐业等执法职责,在职能职责倍增的情况下,综合执法力量并未加强,甚至有所削弱,且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但由于受现有编制限制,仍无法招录、补充“两品一械”专业人员,导致一线执法力量普遍不足。② 药品监管执法手段落后。目前,基层行政监管执法一直沿袭过去的监管办法,监管方式单一,业务能力欠缺。除日常监管外,主要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和集中整治工作;或者根据群众举报进行监督检查,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执法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不高。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日常监管仅停留在“看”、“闻”、“问”、“查”等原始手段,对于药品高科技造假显得力不从心。

  3、下一步对药品监管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是加强行政许可审批关。从源头上严防风险,许可审核时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申办企业的关键人员严格审核,避免“挂证”风险。                            

  二是加强生物制品、疫苗、体外诊断试剂、无菌类器械高风险品种贮存运输保管监督检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质量风险意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要会同卫健部门加强基层疾控中心、社区接种点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带教实训的形式,强化监管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市场、大监管”的理念,“两品一械”科室开展业务培训时,通报相关科室派员参加培训,共同提高执法、监测的水平。

  四是加强工作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机构改革后形成“大市场、大监管”的格局,相关科室之间要加强工作联动,建立案件移送通报制度,业务部门监督检查时发现违法行为的及时移送执法部门,执法部门立案处罚的情况通报给业务部门,必要时业务部门联合执法部门开展针对性检查,提高监管的效能。

  五是加大“两法两例”宣传力度,营造社会共治的氛围。相关科室要创新方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用药知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守法生产经营,普及用药用械安全知识、营造公众用药用械安全环境。

  (六)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重点领域执法

  1、突出执法办案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一是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专项工作。组织各县级局做好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抽检任务,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目前已完成专项抽检任务130批次,立案查处2宗。同时,开展食品标签标识规范整治和食品“两超一非”专项整治。截至12月,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812宗,案值140.8万元,罚没金额457.78万元。二是开展打击非法经营、非法渠道购进药械化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梅州药械化经营市场。截至12月,全市系统共立案查处“两品一械”类案件335宗,罚没金额133.53万元。

  2、聚焦疫情防疫重点,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截至12月,全市系统共排查发现问题696个,已整改613个,查处各类阻碍疫情防控类违法案件106宗。一是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从严查处从事野生动物交易和制作食品的违法行为。截至12月,全市检查发现问题共19个,已整改11个,移送案件7起。主动与林业、农业农村、公安、海关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行动。截至12月底,全市共立案查处口罩等防护产品类案件53宗,罚没77.20万元,市局成功查办了一起经营假冒伪劣口罩案件,涉案货值达630余万元,这是今年梅州唯一一宗获得全省通报表扬的重大案件,是在疫情期间经营存在质量问题抗疫物资的典型案件。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联合市公安局打私支队、梅州海关缉私分局,分别于5、6月份开展专项行动2次,检查冻品经营单位20家次,对无法提供合法来源的3家经营户交属地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3、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配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一是深入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全市系统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成品油、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截至12月,全市系统参加联合执法行动82次,出动执法人员3089人次,立案查处案件30宗,案值36.12万元,罚没金额45.76万元。二是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三是积极开展长江流域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截至12月,全市系统共组织联合执法检查行动18次,出动执法人员16155人次,检查检查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农贸(批)市场、商超等经营场所25997家次,暂未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4、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全面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目标奠定基础。今年以来,我局就专项斗争工作的部署推进召开了4次全市系统会议,印发了《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推进“行业清源”工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5次将专项斗争工资列为党组会议题,坚持每月1研判。截至12月,全市系统向公安机关移送涉案件线索30条,市局3条。

  5、积极牵头做好“双打”工作。截至12月,全市系统立案查处知识产权、质量类案件317宗,罚没金额230.48万元。一是做好迎接省对市双打考核,并组织对各县(市、区)开展双打考核工作,并对考核的成绩予以通报。二是组织协调召开2020年全国侵权假冒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工作。三是做好重点工作的发文。半年来,市双打办共发文9份。其中,印发《梅州市2020年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方案》,采取了征求意见、送审等程序,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给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对我市今年开展好双打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印发《梅州市2020年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工作,讲好打击侵权假冒“梅州故事”,传播保护知识产权“梅州声音”,营造打击侵权假冒良好氛围。五是组织召开2020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梅州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以下简称为《工作规则》),研究部署下一步“双打”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年,我局虽然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如下:

  一是在组织学习《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认识不足,抓得不深不透,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市场法治化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开办企业便利度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市商事登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程电子化登记普及较少,互联网应用率较低。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好进难出”的局面没有扭转。

  三是法制队伍建设还不够重视,基层法制人员配备不足。当前我局法制基础有待加强,全市法制机构和人员与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四是抓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方面思想认识不够,落实不到位,执法信息录入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等的问题。

  五是社会共治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普法宣传广度和深度都还不足够,全民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安全法治意识还有待加强。

  六是“双随机”监管方面存在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梳理清单不充分,个别单位对市、县级检查权责不明确,对规范开展随机抽查业务条线指导不足;个别单位因事项梳理不完善,导致工作计划未能及时开展,而影响到工作进度。

  七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维权援助工作相对滞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不足,侵权假冒案件时有发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滞后。

  八是在落实执法监管职责上还有与当前法治建设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层监管人员严格执法的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法治政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认真抓好我局法治建设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对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宣传力度,提高互联网应用率,提高企业认知,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全程电子化”办理比例,实现企业“零跑动”。

  三是持续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强化监管。持续推进“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全面对接11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

  四是加强信用监管,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

  五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明确支持专利发展、运用、保护的相关政策,营造我市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六是继续抓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制定和完善“三项制度”的具体规定,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落实。

  七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要丰富普法宣传内容,拓展普法宣传平台,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案释法、科普与普法相结合等方式,围绕“四品一械”监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全市系统以及对社会公众的普法。继续抓好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2月30日